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道探索】李丽:《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01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理解、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符合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让学生更多接触文本理念落地;运用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感悟、交流,将感受的权利还给学生。

02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是第一篇说理的文言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中闪现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意在通过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

从内容上看,《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这是诸葛亮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作为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智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

从文体形式上来说,本篇课文属于书信,说理严明的基础上又具有家书情感色彩,父亲对子的要求及殷殷期盼跃然纸上,文简意长,耐人寻味。既具有警示及劝解口吻又有望子成龙的深情,对于学生而言,理解了不一定体会到。

03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了浅显两篇简单的文言小故事和语录式文言文,注重了文言重点词句的积累,了解了文言文形式,但不一定能感受到文言文独特的形式和美感,所以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强调文言文朗读的方法非常重要。

另外,从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目的的角度上看,有较大的难度。七年级的孩子,之前学习的基本上都是记叙文和简单的散文,说理性文章还没有明确地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文章的逻辑关系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难点。写作目的看似简单,但是从七年级孩子的角度看,这篇《诫子书》因为是纯说理性文章,没有故事性,因此学生从情感上不易接受。

结合教材和学情,我认为在七年级伊始学习这篇《诫子书》,应以教授古文学习方法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主,对于严密的逻辑性说理,应采用弱化的态度,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04
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通过教师指导,读出古文韵味,积累词句,当堂熟读成背;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文本,理解文章中劝诫的“理味”和家书的“情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补充的文本,体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文本,理解文章中劝诫的“理味”和家书的“情味”。

教学难点:

通过补充的文本,体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05
教法学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语音美和短句形式,通过反复朗读,熟悉文本,激发语感。

教授文言文与教授现代文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学生对于创作背景无法把握。比如:诸葛亮为什么在儿子八岁的时候,在他表现出聪慧可爱的情况下,还要教育儿子呢?此时就需要教师的补充材料和耐心讲解了。

学习方法采用吟诵法和质疑法互补。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因为创作年代距我们已经很久远了,所以很多语言现象、社会背景都与我们现在相差甚远。比如:文中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生就不明白:为什么只有宁静专一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呢?实现远大的目标就得不说话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发问,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一个方法。

06
教学过程:

1.环节一:课前预习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及根据上下文推理等方法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句,要求基本上会翻译。可将不会的词句写在笔记本上,以待课堂上记录。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难度很大词句,通过课上同学交流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到最佳解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环节二:导入新课

在纷繁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对2017年推出《见字如面》情有独钟。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如一泓清泉,汩汩的流淌在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会选择读那一封书信呢?我可能会选择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设计意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播传媒目前有很多生动优秀的读书推广活动,通过角色假象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为下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3.环节三:预习检测

在这一环节,一共设有三项内容,一是组读,纠正字音,提醒字形;二是师范读,感受文言文朗读的重音及停连,初步把握古文的朗读方法;三是学生自主质疑。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积累词句的方法:横向归纳和纵向归纳。

【设计意图】运用教师范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初步感知文中内容。检测环节的设置,一来是为了检验学生预习效果,二来是为了指导学生正确的积累文言的方法,质疑环节的安排,则是针对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4.环节四:内容理解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围绕着文眼“诫”,主要理解文中的“理趣”和“情味”。

首先,从文眼“诫”字的含义入手,自然过渡到本文主要内容——告诫什么的学习,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用固定语言形式的说话练习,挑选格言醒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理解简短语言中所蕴含的文本深意。

然后,在格言理解的过程中,自然理解其中修身养德的人生理念,感受出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由背景展示,自然提出质疑“少年颖悟,其父如愿以偿,应大喜过望,何乃惴惴不安?”的疑问,此时教师再讲解诸葛瞻表面聪慧背后的隐患,让学生领悟到诸葛亮教子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品德影响。

最后,回到导入环节,让学生试想如果自己参加朗读推荐活动,如何读好这篇文言文。训练学生在情感把握的基础上,运用文言文朗读技巧,在朗读中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于感受,最终能熟读成背。

【设计意图】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部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朗读把握内容,一是以读理解,把握情感。

抓住文章的文眼“诫”用挑选格言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突破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理解;教师出示背景,让学生思考并明确诸葛亮教子的良苦用心。 全文就从一个单纯说理的小短文,变成了有学生生活体验的,生动形象,可触可感的文章。

6.环节五: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完成阅读性评价,运用导学案为抓手,强化巩固课堂内容。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强化巩固课堂学习;另外出示了一则《诫外甥书》比较阅读,让学生选择性阅读,拓宽学生的文言积累,从不同侧面理解课堂文本。


 作者信息:

李丽,教育硕士,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联系方式:138146216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教学的“三味课堂”
王建稳;同课异构呈精彩 《记承天寺夜游》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刘永和点评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青春语文·孙秋备整合教学研究】聚焦篇性 创设文言教学深境——余映潮老师《<论语>十二章》课例研习...
以“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