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擒虎: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的乱世终结者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此公的故事不多,却没人敢小觑,因为他就是传说中的阎罗王。出身将门的他长相过于魁伟,足以吓哭戎狄粗汉。在他粗犷的外貌之下,藏有一颗爱好读书的机变之心。宇文黑獭一见就喜欢这个打得猛虎的愣娃,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做游戏,助他开启好战模式,在名将如林的北周拥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一路打怪升级的他在北齐劝过降,在南陈动过兵。他在庐州总管任上跃跃欲试,最终成为平灭南陈的急先锋,仅凭少量精兵,公然夜渡长江,奇袭采石,抢先攻入朱雀门,生俘陈后主,顺手终结了将近三百年的乱世。他就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的上柱国、新义郡公韩擒虎。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多么霸气侧露的一句俗语,没想到却源于一位三百年人间乱世的终结者韩擒虎。

魏征等编撰记传体史书《隋书》中记述了韩擒虎的传奇故事。话说韩擒虎病重临终之际,邻居老妇看到韩府门前仪仗盛大,还以是哪位王者莅临。老妇嘴欠,非要问过究竟。内中有人答曰:“某等来迎大王!”言讫不见。又有人病得走路都不成直线了,晃晃悠悠地径到韩府门前梦呓:“小人想参见大王!”门子问:“这里哪有什么大王?”那人满面恐惧道:“阎罗王!”韩擒虎的侍从以为是个疯子,就想给他点儿颜色看看,韩擒虎闻言忙制止道:“我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不久,韩大柱国就魂归地府了。

一向不语怪力乱神的大儒谏臣魏征为何背离初心,堂而皇之地为韩擒虎编排奇谭怪事,还正儿八经地写入正史,实在让人大跌眼镜。笔者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想来地府缺编,作为三百年乱世的终结者,又有韩擒虎这样一个无比拉风的名字,且面目够恶,威风够大,足以镇压地府的亿万魂魄,所以才如唐将秦琼、尉迟恭被认做门神一样当上地府之主。

到了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便在魏老爷子已然定性的基础上,挥洒生花妙笔,惟妙惟肖地描述了韩擒虎灭陈后,五道将军手持天符降临尘世,恭请韩大柱国出任阴司之主。隋文帝杨坚特意为韩擒虎履新举办告别宴会,搞得三界仿佛一家似的。果然是群众有需要,剧本有回应。既然人们需要有来世,那就少不得一位威风八面的阎罗王主持阴司之事,韩擒虎的身份既然已被人鉴魏老爷子定性了,那就继续演绎和丰满他的光辉形象吧。

笔者将在此文中说道一下位列大隋四大名将的上柱国、新义郡公韩阎罗生前的征伐故事。

擒得老虎的刚猛少年

生于公元538年的韩擒虎字子通,本名擒豹,之所以改名,是因为他在十三岁时生擒过一头猛虎,实在太拉风了,因此便改名擒虎。其实,不管是擒虎还是擒豹,名字都挺让人肃然起敬的。

韩擒虎是将门虎子,其父叫韩雄,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当年曾硬撼过高欢和慕容绍宗这些猛人,只因是河南东垣(在今河南新安)人,未带武川镇标签,所以进步得不够快。

韩擒虎是韩雄的长子,他的两个弟弟韩僧寿、韩洪也都继承了父亲的勇烈,在抗击突厥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可谓一门三杰。

史书上说韩擒虎“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当然是文学家言,其实就是一副猛张飞的样子,满脸虬髯,样貌凶恶,够十五个人瞅半年的,夜里出来准能吓哭小孩的那种,也只有这种模样才当起阎罗王的法像。

在一副吓死人的皮囊下面,韩擒虎藏有一颗爱好读书的机变之心,小小年纪便将经史百家之言读了个七七八八,而且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很快,韩大将军家中出了位会读书猛男的消息便让北周实际话事人宇文黑獭(泰)知道了,正在给自己的孩子们物色伴当的他觉得此子根骨奇佳,是个可造之才,就让人将他招来相见。从尸山血海中杀将出来的黑獭哥从来不是小鲜肉爱好者,一眼就相中了韩擒虎(当时还叫擒豹)这样的肌肉男,于是就让他与自己的诸子多亲多近。

韩擒虎由此接受了当时最高等级的教育,无论是兵法还是武艺都有了大幅提升,这为他后来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为上初中时的擒虎经历,长辈们对韩擒虎格外高看一眼,认为他足以应对战阵之任,因此,韩擒虎很早就被推上战场。可惜,魏老爷子太吝啬,没有记录韩擒虎的初战细节,笔者也不好乱说,只知道韩擒虎没有辜负他那个霸气侧露的名字,很快就因军功授官都督、新安太守。只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捞到大仗打,小韩的职务晋升有点慢,只是慢慢升到仪同三司。在父亲去世后,作为长子的他又承袭了新义郡公。此时的北周朝廷已经开张,实际控股人换成了宇文护。宇文护似乎并不特别欣赏韩擒虎,没有给他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韩擒虎空有擒虎之能,却难以展示。

伐陈大役奇兵胜之

好在经过十多年的战场历练,韩擒虎早已脱胎换骨,成为战场老鸟了。当周武帝宇文邕奋然击杀宇文护,重新回到北周C位后,韩擒虎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发挥空间。

公元576年,当宇文邕不断掀起攻伐北齐高潮的时候,北齐将领独孤永业却死死守住金墉城,使周军难以寸进。独孤永业虽然取得小胜,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自己的正确意见得到北齐朝廷采纳,而且还被人处处针对,那架式有点像二师兄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在这种情况下,独孤永业决定跳槽北周。可是独孤永业与北周混战多年,双方缺乏互信,急需一个能言善辨之人入城说降。

北周君臣一番考虑后,没有派细皮嫩肉的文臣入城劝降,而是派了样貌魁伟的韩擒虎前去完成这项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任务。由于魏征没有记录具体劝降过程,只知道韩擒虎这个五大三粗的家伙,居然成功地完成了劝降的细活,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韩擒虎的武活出众,没想到文戏也唱得如此当行出色,真是了不起。此后,韩擒虎又随军出征,在平定范阳一役中表现突出,被加授上仪同、永州刺史。

在北边打得热火朝天之际,南方的陈国也没有闲着,南陈军队趁机逼进光州城,希望分一杯羹。听说南陈居然敢来犯境,北周朝廷登时恼了,立刻放出韩擒虎这位久经考验的后起之秀,以行军总管之职率军扑向光州,三下五除二地修理了不安分的陈国大军。在往后,韩擒虎又跟随宗室远支宇文忻(其弟宇文恺是当时最牛的建筑家和规划师)平定了合州。

当杨坚担任丞相逐步掌握了政权后,韩擒虎也很快认清了形势,紧跟新领导,开启了更加辉煌的人生。毕竟连宇文忻这样的皇族都听命于杨坚,韩擒虎又没有得到过宇文家的格外重视(就凭他在宇文氏掌权时的故事如此简单,也可见他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施展),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杨坚任命韩擒虎担任合州刺史,不久合州改名庐州,即今天的安徽首府合肥。这里是隋陈边境重地,大军云集,绝对是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好地方,韩大将军又有老虎可擒了。

虽然南陈国土面积在南朝最小,可也不愿意当软杮子,所以总是喜欢有事没事窜犯边境,特别是陈将甄庆、任蛮奴(忠)、萧摩诃经常组团前来骚扰,危害虽不大,侮辱性却极强。对此,韩擒虎可不惯着,来一次打一次,即便是面对萧摩诃这样的超级猛男,韩擒虎也打得有声有色,总能让南陈将士铩羽而归、士气大丧。此时的韩擒虎俨然是守边安民的定盘星。

人到中年的韩擒虎文武双全,凭着屡挫南陈士气的战功,让久有吞并江南志向的隋文帝越发欣赏,索性就任命他为庐州总管,委以平定南陈的重任,让他好好经营。听说能够打大仗,韩擒虎顿时来了精神,一面抓紧训练能战精兵,一面派出细作深入南陈打探敌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公元588年,在搞定北方边患突厥后,杨坚加快了灭陈的步伐。五十余万隋军云集边境,枕戈待发。韩擒虎决心在这场灭国大战中抢个头彩,一再向杨坚请战。杨坚向来看好韩擒虎的实力,就命其为先锋,允他率军先行渡江。

韩擒虎的好战激情瞬间燃爆。早就做好准备的他决定出奇制胜,率领自己一手打造的五百水军陆战队向当面之敌发起了突然袭击。公元589年正月初一,在位于长江上游的杨俊、杨素先后打响灭陈第一枪、第二枪并吸引住当面之敌后,位于长江下游的韩擒虎、贺若弼等乘陈军欢度元会(春节)之际,分路渡江,也当仁不让地杀向了当面之敌。韩擒虎亲率精锐潜出庐江后经由横江口(在今安徽和县东南)连夜抢渡,奇袭并团灭了犹自宿醉未醒的采石敌军。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今天安徽马鞍山西南的翠螺山麓,与城陵矶、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采石矶突兀于大江之中,绝壁临空,扼据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韩擒虎乘着敌人醉酒一举而下,为后续的大军攻击创造了有利态势,可谓首功一件。这种事看似侥幸,实则是冒险之至,假若时机把握不对,部众行进有误,临场指挥不利,以区区五百之兵,身处极险之境,后果不堪设想。韩擒虎以上将之尊,亲冒奇险,足见其胆色与能力。

初战告捷,韩擒虎军的士气大振。到了初七这一天,韩军再度攻克姑孰(在今安徽当涂)后,然后沿江东进,又迅速进占新林(在今江苏南京西南),在此汇合涉江而至的杜彦大军后,韩擒虎所部的步骑兵力达到了两万余人。在韩擒虎的指挥下,该路隋军雄纠纠、气昂昂地直指建康(在今江苏南京)。这一幕有些类似当年西晋灭吴之战,也是夺取采石(牛渚)矶后,顺利迎来了扣关建康的机会。

江南百姓久闻韩擒虎的威名和信誉,纷纷赶到韩擒虎的军门前拜见他,昼夜不断。江南士民这些年可让陈后主整惨了,见到高大威猛的韩大将军后,他们总算盼到亲人,找到组织了。陈国将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也陆续投降了韩擒虎。灭陈大军的名义统帅、晋王杨广见韩擒虎打得如此顺风顺水,为自己挣足了面子,也很激动,就将这些军情加急上奏老爹杨坚。杨坚对于这场关系国运的大战也不太有底,毕竟天下分裂已过数百年,当年前秦摆出那么大的阵势都没能实现统一,还把自己给玩死了。如今听说韩擒虎等将一路闯关夺寨、势如破竹,立刻一扫忧虑,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兴奋之余就大摆宴席和群臣嗨皮一番。

身在前线的韩擒虎自然没有功夫参加后方的胜宴,他的心思全部都在首战用我,用我必破强敌之上。已把陈国底细摸得门清的韩大将军,知道此时的建康犹有一战之力,仍需出奇制胜。建康虎距龙盘、地势险要,而且尚有陈国军将十万之众,加上陈国镇东大将军任忠又率军自吴兴(在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如果陈后主能够激励士气,乘隋军未集之时分割歼灭,那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当然他更知道遇上陈后主这样史上少有的怂货皇帝,陈国空有十万大军,并占据主场之利,仍然束手待击,只能徒唤奈何。果然,好不容易从美女侫臣环绕的绮罗宴中清醒过来,偶尔过问一下军事的陈后主,根本不敢出城击敌,反而让大军放弃钟山、石头等利于防守的险地,全部退守城中。在陈后主看来,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殊不知各路隋军就在此后不久,轻易形成了合围之势,陈国的命运就此终结。

即便这样,在大将鲁广达、萧摩诃等人的带领下,陈国军队犹自负隅顽抗,誓为尊严而战,这让隋军名将贺若弼吃足了暴亏,无奈失去了破关先手。见两军陷入短暂的胶着状态后,韩擒虎决定再出奇招,亲率大军直接攻向南京城防要地朱雀航。

朱雀航,又名朱雀桁,在今南京市秦淮区镇淮桥东,是六朝时期建康城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桥)中最大的一座,因面对建康正南的朱雀门而得名。此浮桥的战略地位之重要,读者大大尽可脑补一下。

陈叔宝派领军将军蔡征率军镇守朱雀航。蔡征这货出身名门,曾任中书令(宰相),听说隋军倾国来攻,也是爱国心爆棚,居然招募万人参军拒敌。可惜这些临时抱佛脚的士兵刚刚放下锄头没多久,面对盔明甲亮、战意高扬的隋军未战先怯,及至听闻隋军主将是抓过老虎、一路冲关破寨无一合之敌的韩大将军,立刻如同见到真老虎一样,作鸟兽散。在他们心中,为了那个只知享乐不恤民力的怂货皇帝卖命不值得。见到手下跑得溜干净,蔡大将军又能咋样呢?隋军在韩擒虎的指挥下,一个冲锋就占领了此前难以突破的朱雀航,顺利来到建康城下、朱雀门外。

见到易守难攻的朱雀航都没把隋军咋地,陈国将士越发明白大势已去,投降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连此前大老远赶来救驾的任忠也不淡定了,在被贺若弼好好修理一番后,任忠也选择了换岗。不过,这货不愿意向贺若弼投降,而是选择了面恶心善的韩擒虎。韩擒虎知道任忠屯守过朱雀门,就将他带在身边充当向导。

当韩擒虎带着五百精骑一路狂飚杀至朱雀门下时,南陈将士仍不肯束手就擒,各个手持兵刃准备做困兽之斗。韩擒虎见状,立刻招手叫过任忠,对他嘱咐几句。任忠心领神会,立刻催马上前,对着守门军士大喝道:“我为国家上将,尚且归顺天朝,尔等何必自寻死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那些军士见老领导都降了,还为那个怂货皇帝卖个屁命,于是发一声喊,瞬间跑了个精光。

韩擒虎也没时间搭理这些散兵游勇,就拉上任忠,快马加鞭地杀向陈国皇宫。在他心里,虽然超级鄙视那个怂货皇帝,但只有将他擒在手里,才算灭陈第一功。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叔宝没有最怂,只有更怂,为了保命,竟然和爱妃躲在井里企图逃过隋军搜捕,最终还是难逃被获遭擒的命运,反而让人看低了皇帝的体面,竟然不如自己的儿子和皇后坦然面对逼近的敌军。

韩擒虎恩威并用,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抓住陈叔宝,为尽早结束伐陈之役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此后陈国遗老遗少们尚有各种不服,但那又能如何呢?

功传千古吓退强虏

很快,杨坚便知道了韩擒虎与贺若弼这对帝国双子星攻取建康活捉陈帝的喜讯,立刻下诏给杨广道:“韩贺二将,果然不负朕望。如今九州统一在望,太平盛世即将来临,还有什么能够比这更能让朕欣慰的了。此次平定江南,二将功不可没!”于是,他下令厚赏韩、贺二将。

给杨广下完诏书,杨坚犹自觉得不够劲,这可是几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没有完成的旷古伟业啊,怎么表扬都不过份。于是,他又亲自给尚在建康的韩、贺二将下诏道:“卿等扬国威于万里,宣教化于江左,使东南百姓出离水火,使数百年来的强敌在旬日之内就清除干净。你们的功劳必将四海传扬、万古留芳。你们凯旋的日子不远了,朕非常想见到你们,都有些度日如年了!”谁能想到,皇帝居然变成了大将的粉丝,竟生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真是把杨坚高兴坏了。这也不难理解,对于一个篡位之君,杨坚实在太渴望有这样一场胜利为自己的政权喝彩了。

笔者不知道韩擒虎看到这道诏书后的反应,是不是也找到了初恋般的感觉?想来阎王爷绝对是个神经大条的人,不过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大将,能够灭人国、擒人君,这种感觉必定是酸爽无比的。读者大大千万不要以为韩擒虎胜之不武,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实现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胜利,从大了说是五十万大军和数千万臣民齐心协力的结果,从小了说是韩擒虎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算无遗策、兵贵神速、击敌七寸的结果。换个人试试,也许会赢,但未必赢得如此简单直接、畅快淋漓,这就是大将的传奇。

知道皇帝如此想念自己,韩擒虎与贺若弼二将也不敢耽误,匆匆交割完军务后就踏上了归程。二人回到长安,第一时间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皇帝陛下。一番君臣大礼后,二人就在皇帝面前表起功来,就如同他们在建康城里那次争功一样。

贺若弼全然忘记父亲临刑前让他一定要管住嘴的泣血嘱托,抢先道:“臣在蒋山(钟山)殊死作战,打败了鲁广达的精锐,还活捉了敌军勇将,这才给了韩将军破城的机会。韩将军打的是巧仗,胜之不武,凭什么与我比功呢?”在泼天的大功面前,贺若弼真的无法淡定。

韩擒虎也不甘示弱地接过话头道:“臣奉晋王之令,方与贺将军合兵攻打建康。不成想贺将军非要冒险出兵与敌死战,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徒令无数士卒殒命。臣为了打开方便之门,这才亲率五百精骑,依靠降将,兵不血刃地攻入建康,擒获贼首,封存府库,覆敌巢穴。此后到了晚上,贺将军方才率领大队前来叩门,是臣打开北掖门接纳的他。如今他不知感谢臣,还如此相争,实在让人不爽!”

看着二将争得脸红心跳,心情大好的杨坚全然不以为意,反而无比高兴地和着稀泥道:“此战能够速胜,你们俩奇正相助,皆有殊勋,都是朕的功臣,都应该得到重赏!千万不要因为争功伤了和气!”随即,杨坚下令升任韩擒虎为上柱国,再赏绢物八千段。对于韩擒虎这个丑汉,杨坚真心喜欢,即便后来有人告发韩擒虎放纵士兵在陈国宫殿放肆,杨坚也没有深究,只是因此不给他增封爵邑。

听说隋朝灭了南陈,国势日盛,此前被修理过的突厥非常惶恐,忙派出使臣到隋廷朝贺,借以试探隋朝对突厥的态度。

杨坚刚刚倾国灭陈,耗费巨大,自然不想当下与突厥交恶,但也不想让突厥好过,就打算给突厥使者来一个下马威,然后借他的口传递一些隋军威武的信息。

杨坚听说突厥使者是个肌肉男,身材魁梧、面貌凶恶,与隋朝礼部官员处得极不和谐,立刻想到了刚刚得胜归来的韩擒虎,随即下令召来正在休假的韩擒虎,然后才安排接见突厥使者。

突厥使者见到大隋皇帝也不敢怠慢,不过在行完大礼后,他却没有按照规矩弓腰垂首面君,反而昂首挺胸,那张丑脸上写满了“不服”两字。对此,心理素质极佳的杨坚到也不急不恼,只是笑着问突厥使者:“汝听说过江南有一位不服王化的陈国天子吗?”突厥使者当然听过,点了点头道:“外臣听过!”杨坚随即一指身后躬身垂首的韩擒虎道:“这位就是平定江南擒获陈国天子的韩大将军!”

早就得到皇帝指示的韩擒虎闻言,转过脸,猛地抬起头来,目光如电、杀气腾腾地瞪向突厥使者。韩大将军一生戎马练就的杀人眼眸,岂是欺软怕硬的突厥使者可以承受的,才被瞪了一眼,突厥使者就如遭雷击般吓得说不出话来。有人可能不服,但可以脑补一下,如果你让壮如公牛、面似阎罗的猛男瞅上几眼试试,那滋味会好受吗?

突厥使者也不知道怎样陛辞出来的,只知道自己此后就再也不敢抬头了,全程毕恭毕敬地完成了朝见大礼,然后也顾不上在长安游玩就匆匆地回到突厥王庭,对可汗说如果不想早点见阎王,就好好地在草原上呆着,千万不要去触大隋的霉头。

杨坚没想到韩擒虎还有此项功能,就另外加封他为寿光县光,食邑千户,然后以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屯驻金城,防备突厥来犯,之后又改授凉州总管。有这尊大神坐镇边地,确实风清气正。不久,杨坚又想韩擒虎了,再次将他召回京城,专门在内殿设宴款待,赏赐颇丰。这些事在后人看来很普通,可在当时绝对是皇帝对大臣开的小灶,恩宠无比。

公元592年,就在韩擒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也许地府主管缺编太久,一身是伤的韩大将军在五十五岁这一年就提前转岗了。对此,早将生死看淡的韩擒虎坦然发表离世感言:“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杨坚对于这位以奇兵破敌,为统一天下立过殊勋的大将英年早逝非常伤心,就让其子韩世谔继承爵位。

可惜,韩世谔有点不靠谱,转身投靠了更不靠谱的杨素之子杨玄感,扯旗就造了隋炀帝杨广的反。一群败家玩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很快便被荡平。要说韩世谔在造反大军中的表现倒没有丢了阎罗王父亲的脸,每次打仗时都冲在前面,被俘后表现得也很机智,竟然把看守灌醉,成功偷跑出来,颇有点李密的影子。不过,韩世谔终究没有李密那种绝不服输的性格,居然从此隐退江湖,不知所踪。韩擒虎出奇制胜的满腹韬略看来是指不上宝贝儿子了,幸好他有个战神级的外甥叫李靖,不仅能和舅舅纵论兵法,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用打灯笼就成为武庙正神,其战胜攻取、拓土开疆的成就则远在舅舅之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大隋开皇八大名将的慷慨悲歌
他是隋唐名将,勇猛无双、威名赫赫,为什么会被正史记载成阎罗王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隋朝开国名将韩擒虎
隋初名将之“阎王国柱”韩擒虎 - 战史沙龙
隋朝开国四大名将
说唐 阎王爷韩擒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