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声腔和板式的小总结笔记

我错了,我又用了一天时间沉迷于一样超出自己认知水平的东西……一直很好奇京剧里那么多声腔和板式的名词是什么意思,但在网上找到的文字表述实在太抽象。今天偶然找到了两本京胡伴奏谱,对着谱子听选段好像能理解一点了……于是撂爪就忘的我决定抓紧时间在忘干净之前做做笔记。

    可能有点冒昧了,但是我想艾特一下子 @千唤不一回 大大,感谢您把一个这么浩瀚广博的艺术世界呈现在我面前啊。这份笔记应该还是错漏百出,希望大大百忙之中能纠正纠正指点指点【啊我写这段话的时候好害羞好紧张…

-----------------------

    我更想叫千唤老师了,这嗓音神似我初中语文老师……阿感动,以下修正版下划线标注转录出来的千唤大大的注解。

-----------------------

Introduction

    千唤:先说西皮和二黄两个区分。你在书上看的很对,对于京胡来说,西皮和二黄主要是定弦的不同,但是对于演唱者来说,它其实核心就是调,就是唱腔的这个音调的不同、定调的不同。西皮的正调是E调,二黄的正调是C调,对于演唱者来说这是核心。西皮和二黄后面后缀的所谓原板流水板就是节奏——四二拍还是四四拍。在西皮和二黄下面都会有一些基础板式,也就是说基础节奏。比如说最基础的是原板,在西皮有二六流水慢板,二黄里面还有三眼慢板。这些都是相对来说在这个调式下面的比较基础的节奏。

西皮:


  1. 西皮原板

    一板一眼四二拍。眼起,板落眼落都有。

    E.g. 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眼起眼落)

    (“汉帝玄孙一脉留”眼起板落)

    有老生的原板唱腔稍快,介于原板和流水之间,也称西皮快三眼。、

  2. 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

    一板三眼四四拍,是原板的放慢,中眼起,板落眼落都有。

    E.g. 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眼起眼落)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是板落)


  3. 西皮二六

    一板一眼四二拍,眼起,通常板落,没有大过门(“二六”这个名字什么意思啊…)

    E.g.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4. 西皮流水

    有板无眼,板起板落。头一句板上开口,随后的句子板后开口。

    E.g. 苏三起解·行路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5. 西皮快板

    和流水基本一致,更快一些。有板无眼,头一句板上开口,随后的句子板后开口。

    E.g. 四郎探母·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



  6. 西皮摇板

    不在板上,紧拉慢唱,即胡琴过门比唱腔紧一倍。

    E.g. 御碑亭·承谢你贤德的心喜之不尽 



  7. 西皮散板

    慢打慢唱,不在板上。

    E.g.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8. 西皮导板

    散板的变型,是一段唱词的上半句。

    E.g. 四进士·上写田伦顿首拜

    千唤:对于特殊节奏的,比如说摇板、导板、散板,这个通常叫做“不上板”。不上板就指是一个自由节奏,在这一个伴奏的调式下你是可以自由演唱的,比如说一个拖腔,拖四拍六拍八拍都随演员的便。包括里面的拐弯,演员拐两次想拐一次都是OK的,没有问题。

  9. 西皮滚板(西皮哭板)

    散板的一种板式,一个字追着一个字唱。没在书里找到例子。

  10. 西皮回龙

    是附属在散板导板二六等等后的拖腔,仅几个字。节拍同主句。

    E.g. 太真外传·杨玉环生至在那华阴小郡




  11. 反西皮

    天呐,我疯了,各种找资料也没看懂这个啥意思啊。“西皮唱了二黄腔”?但定弦还是6-3?上句落音是1,是有二黄声腔的特点的?什么意思,我疯了。

    另外的呢,就是非常奇怪的这个什么顶板啊跺板啊,包括你说的反西皮,说实话我都没见过反西皮这种唱腔。这个你都统一可以视作是一种变奏,就是这个东西很少见,都很多都是后来的新编创作中那些作曲者自己编出来的,其实它不是通用的板式。我个人觉得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就是把它作为一种变奏来看。

  12. 西皮娃娃调

    板式结构与落音与西皮原板基本一致,唱腔高昂一些(这个这个书里也没找到例子)

    千唤:西皮里面的娃娃调其实就是西皮原板,就是小生唱腔中的西皮原板。其实小生的唱腔非常简单,调式很少,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唱娃娃调,四平调都很少见。其实小生是个在京剧中不太重要的行当,所以他的演唱的东西就会少一些,嗯,就是比花旦还不重要啦。所以他的唱腔本身就很单调,娃娃调是最常见的一种。

二黄


  1. 二黄慢板 (二黄三眼、二黄正板)

    一板三眼四四拍,板起板落。二黄慢板即二黄正板,稍快些是中三眼(中板)再快些是快三眼

    E.g. 清官册·一轮明月照窗棂




  2. 二黄原板

    一板一眼四二拍,板起板落。

    E.g. 清官册·一轮明月照窗棂



  3. 二黄碰板

    不是独立板式,是开唱原板或慢板等唱腔时开法不同而分列出来的。碰板开唱前不用大过门,只在鼓点之后,胡琴在后半拍拉个引奏即可开唱。唱腔第一个字和板碰着一起出来。

    E.g. 智斩鲁斋郎·夫妻们离散痛难忍(这个谱子没……没打开)

  4. 二黄顶板

    和碰板一样不是独立板式,在鼓点之后直接开唱。

  5. 二黄导板

    和西皮的导板一个意思,散板的变型,是一段唱词的上半句。

    E.g. 审头刺汤·谯楼上打罢了初更尽




  6. 二黄回龙(碰板回龙)

    和西皮的回龙不同了。这种回龙腔前面常用垛字句(这个也没看懂什么意思,是指一个念白的小分句吗),开头碰板起唱。

    一板三眼,板起板落

    E.g. 审头刺汤·谯楼上打罢了初更尽



  7. 二黄散板

    同西皮散板,慢打慢唱,不在板上。

    E.g. 逍遥津·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



  8. 二黄摇板

    和西皮的摇板一个意思,紧拉慢唱

    E.g. 清官册·一轮明月照窗棂



  9. 二黄滚板(哭板)

    散板类型,唱腔上一个字追着一个字唱(书里也没例子)

  10. 反二黄

    啊,这个比反西皮好理解的多。反二黄是把正二黄降四度。

    千唤:这里面比较不同的是反二黄,因为定弦不同,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其实定调也就会发生改变,但是反二黄的基础调是什么我还不太知道,我因为学花旦的,就是唱反二黄比较少,从头到尾就只有我这次科普里讲的,这个金玉奴里面有一段反二黄,其实花旦唱腔里几乎没有,所以我还真的不是很了解。

  11. 唢呐二黄

    用唢呐伴奏的,没有慢板摇板,调门比较高。

其他调式

  1. 四平调(平板二黄)

    天哪这个我也疯了,感觉疯的点和反西皮大概一个意思?“四平调与二黄相同,过门也与二黄原板过门一致,但上下句落音/节奏和某些音程跳动的情况看,与西皮腔类似。”但调式是七声的?还有反四平?好,我人没了【躺平】


    虽然谱子是《木兰从军·这几日老爹爹卧病在床》,但我私心要插一段《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这段高中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唱过……我的音乐老师是个琴师,不知道是不是在市京剧团兼职反正经常见他参加演出,看了千唤大大的文才知道原来琴师是这么厉害的角色啊……

    千唤:比较特殊的是,反四平调还是二黄,不是反二黄。京剧的演唱有还有一个韵律的问题,就是它不但是通常七字句十字句,还是分一个上下句的。可以参照唐诗的这个韵律来理解,你不能把他单独地看作一个单句,它是一个一对儿的句子。诗是有平仄的,平仄是相对的,所以其实唱腔中也就分上句和下句。所谓的反四平调其实是四平调的上句和下句倒过来的一种唱腔,本身在调式上其实没有什么变化。

  2. 南梆子

    定弦也是6-3,只有导板和原板,眼起板落,传统戏中只有旦角和小生唱。腔调比较委婉旖旎。(那和西皮什么差别?)

    千唤:关于四平调和南梆子。其实可以看作南梆子是西皮原板的一种变奏,四平调是二黄原板的一种变奏,它们分属西皮和二黄。因为在京剧板式演奏过程中不但有唱腔有节奏,它更重要是的有韵律,就像诗词中讲究的韵律一样。可以看到京剧上板的唱腔分七字句和十字句的两种,在演唱的过程中表意比较死板,所以后来就衍生出了南梆子和四平调,都是可以演唱长短句的,板式相对来说就比较活泼。这是在京剧唱腔中比较晚出现的一种板式。嗯,它最大的不同是可以唱长短句。

  3. 高拨子

    秦腔来的。

    千唤:另外能够见到的京剧的一些板式,还有汉调和高拨子等,这个其实都属于地方戏——比如说秦腔、汉剧里面的。因为京剧是各种剧种杂糅而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来所吸取的这些地方戏的演唱板式。所以这些跟西皮二黄就不在一个体系内,但是它们现在仍然这么唱。除此之外还有类似像我经常说到的吹腔,其实就是原来昆曲的唱腔,它还仍然保留在京剧内,它唱腔其实也用的还是昆曲的唱法。它其实甚至都不存在板腔了,因为昆曲本来就是套曲体系里的,不是板腔体,但是它还留着个别唱段。

Summary

    好复杂……

    斗胆总结一下,大概西皮和二黄的最大的差别在于,一是定弦,二是眼起板落和板起板落?节拍上,二者的原板都是四二拍,慢板四四拍。西皮快点的是流水和快板单拍子,二黄没对应的快板。

    千唤:总体来说,其实了解西皮二黄什么的这个东西其实没啥意义,不太影响欣赏京剧,像我们平时听流行歌曲,其实根本就不关注这个歌到底是什么调、是四二拍还是四四拍,谁在乎这个事儿呢~就没有人在乎,就是知道不知道其实都不太影响欣赏京剧。但是嗯…就是确实比较容易让人好奇。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分法,就是西皮这种声腔板式是非常适合叙事的,二黄其实更适合抒情。你从这个定调的情况来看,其实也比较容易看得出来,二黄整个音域比较宽一些,比较适合表达这个细腻的感情。再一个就是四平调和南梆子也适合表达感情,方式差不太多,就是演唱长短句就可以表现谈恋爱过程中啊人这个吞吞吐吐、扭扭捏捏一句话不说完的样子。

    (突然发现我不管听什么曲子都想扒谱子是不是脑袋有毛病【捂脸】似乎少了很多欣赏内容的乐趣…)

------------------------

Acknowledgement

    太感谢千唤大大了!啊在她这儿我已经丧失了夸人的能力,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啊!!!

    也感谢在评论区指正和提出建议的大大!

    京剧艺术太浩瀚了,我怎么一头先扎死在理论的海洋里了……

------------------------

参考文献:

《费文治京胡伴奏琴谱集》费玉平 费玉明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

《京胡伴奏选段》燕守平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的声腔板式
丰富多彩的京剧声腔
国粹京剧的唱腔分类“西皮”与“二黄”
京剧的唱腔艺术
京剧基本声腔-西皮与​二黄
京剧唱腔板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