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法国启蒙运动之十:让—雅克•卢梭3

法国启蒙运动之十:让雅克·卢梭3

3.卢梭思想概观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 文如其人" ,这句话即使不是可以应用于一切文人的普遍法则,至少对于卢梭而言,确实如此。  卢梭文如其人。他的文章有几个必须说明的特色。  


首先,他的哲学思想虽对后来人有重要影响,但他和他那时代的多数哲学家不同:他是一个并不关心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人。在这方面,他似乎对英国经验主义或者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德国哲学,以至以笛卡尔为代表的17世纪法国哲学,都有些无动于衷。他的学说,主要集中在政治理念的基本范围之内,在这个框架里面隐含着许多关于哲学、伦理学的思想和见解。  
其次,他的文章用语常表现出非规范化的特征。他可以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个词,比如他对实体的解释,就不能自圆其说。虽不能自圆其说,却依然振振有辞,而且臧否之间,仿佛浑不在意。出现这种情况,实在和卢梭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有关,但也和他的个性有关。卢梭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人物,而他的戏剧化性格表现,更多的属于即兴范围,而且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自以为是的风格:我要怎样,我便怎样。规范与卢梭无缘,生活规范既与卢梭无缘,学术规范似也与卢梭无缘。  
再次,以卢梭的知识结构而言,他和17世纪以来的欧洲重要哲学人物均有差异。其中一大区别,即那些鼎鼎大名的哲学大家,多是些文理兼通的人物;卢梭虽然晚年对植物学兴趣盎然,年轻时也曾涉猎植物学和其他一些自然学科领域,但认真考察之,他主要是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或者说他是一个具有强烈文学感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着深刻思维感的文学家。二者相激,使他的文章特别具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其文多情,其情驭文。读卢梭的文章,不管你乐意与否,总有一种无边的情思如潮涌来,而且字字句句激情似火,大有不侵淫一切势不罢休的劲头。这等文字,多少带些宗教式的神秘感和现代人常说的煽情精神。因此,他的用语,不免夸张;他的思路,不免浪漫;他的文风,不免肆意无度。读卢梭的书,千万不要和读贝克莱的书同日而语,虽然后者的文字也很有美感,却字字句句,尺度俨然。  
卢梭的思想,主线十分鲜明。他一生所追求的就是探索造成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原因,而且执意找出克服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办法。因此,最能代表他思想的理论著作,就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而他显然高于他同时代人的政治理念中,不是自由,不是私有财产,而是他的平等观念。  
卢梭一生,最痛恨的就是不平等。而他决意将这种情绪,以理论方式予以证明。就是说,他不但要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还要找出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  
卢梭探索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从对人的研究开始,或者说,是以人的自然状态作为他研究的逻辑起点。  
关于人的自然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法学说,始自文艺复兴运动,成形于17世纪。主张这个学说的最早的人物,当属阿尔色修斯和格老秀斯。但与卢梭的思想有更多可比性的,则是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自然法观念。  
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弱肉强食,人与人的关系似狼。他立论如此,必定得出" 利维坦" 式的政治结论——即因为人人自私,人人自私又要人人相安无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个人的权力统统交出,由国家——利维坦来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权益。洛克与霍布斯相反,他认为人性原本善良,人在自然状态下完全可以友好相处。他的这个观念反映到国家政体方面,就是国家的存在正是为了保护和强调人的这种本性。公民无须将个人的权力交出,国家也没有理由获得任何一种不受限制的权力。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他的以君主立宪制为楷模的政治理论体系。孟德斯鸠上承洛克学说,虽有发展,大体如是。只是他更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分权制衡机制,而不像洛克那样,只顾欣赏和赞美代议制的历史价值。  
卢梭在承认和坚信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法方面,比之他的前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他得出的" 人就其本性而言是善良的" 结论,其实也和洛克相去无多。他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人类的自然状态是美好的,而人一旦脱离这种美好的自然状态,反而造成不平等。换句话说,因为私有财产的出现,破坏了原本平等而美好的人类生活,这个,就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  
对于不平等,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提出两种不平等现象。他说:" 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类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而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他对于第一种不平等,关注很少,他的全部政治学说,几乎都是针对第二种现象而来的。  
那么,这种不平等现象究竟因何而起?他说:"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 不要听信这个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遭殃了!' 这个人该会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和恐怖啊!但是,很明显,那时一切事物已经发展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的地步了。因为这种私有观念不是一下子在人类思想中形成的,它是由许多只能陆续产生的先行观念演变而来的。" 认为不平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卢梭高于霍布斯、洛克的地方,也是他对近代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卢梭认为私有财产造成不平等,但他并不就此而止。他将人类历史上的不平等,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承认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度,承认贫富之间的对立关系;

第二阶段,设立政府权力,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地位。  

第三阶段,政府权力走向腐化,出现主人和奴隶的对立,变成专制政治。  

很显然,卢梭讲的第三个阶段,其实就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拼命反对的封建专制体制。然而,他们的反对和卢梭的反对是多么不同啊!卢梭说:" 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在这里一切个人之所以是平等的,正是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臣民除了君主的意志以外没有别的法律;君主除了他自己的欲望之外,没有别的规则。"

卢梭的政治理论,先讲自然状态,又讲自然状态下的种种好处,然后讲不平等的起源,讲私有财产造成的专制恶果。他的这些观念,不但统治者绝难容忍,而且必然会遭到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坚决反对。前者反对他是认为他罪在叛逆,后者反对他则认为他走得太远。难怪他和他们要最终决裂,也难怪伏尔泰要对他的这种著名冷嘲热讽,大不耐烦。实在,资本主义文明的理论支柱之一,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容侵犯,他们认为这正是人类的文明所在。而大胆的卢梭,却认为私有财产的出现正是不平等的关系的基础与起源,他们显然绝对不能同意他的这些奇谈怪论。  

但是,认真考究卢梭的学说,他其实并非完全否认私有财产和私有制。虽然他说过:" 从前本是自由、自主的人,如今由于无数新的需要,可以说已不得不受整个自然界的支配,特别是不得不受他的同类的支配。纵使他变成了他的同类的主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同时也变成了他的同类的奴隶:富有,你就需要他们的服侍;贫穷,他就需要他们的援助;不穷不富也决不能不需要他们。" 但他又曾说过:私有财产是" 一切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它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自由还要重要"。对卢梭的上述思想,还是康德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说卢梭的目的不是要使人返回到自然状态,而是要回顾一下,以便察觉传统社会的错误和弱点。"

卢梭一生最痛恨不平等,最渴望平等。平等是他的主要理论贡献,也是他的理论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私有财产既然已经造成了人类的不平等,而私有制又把这种不平等推向了极端,那么,怎么才能从这种恶劣的局面中解脱出来,达到他梦寐以求的平等呢?一条路就是回到原始状态,这条路,卢梭本人也是不同意的;另一条路就是达到新的文明。而达到新的文明的办法,有主、客体两个方面的要求。主体方面的要求,就是以新的方式造就新型的人——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讲;客体方面就是卢梭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要点是:  

第一,立论基础:人生而平等。他说:" 人性的主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而且一个人一旦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式时,他就从这时候起成为自己的主人。" 他又说:" 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

第二,所谓国家,只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所谓自由协议,其实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的事情。卢梭对此也许有些感悟,所以他说:" 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这个最本质的内容,他又做了如下解释:" 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而共同体就以这同一个行为获得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主动时,就称它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作比较时,则称它为政权。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顺从者,就叫做臣民。但是这些名词往往互相混淆,彼此通用;只要我们在以其完全的精确性使用它们时,知道加以区别就够了。"作为谛约的主体,可以叫作人民,又可以叫作公民,还可以叫作臣民,颇有些卢梭理论用语的特色。这个且不管它。这段话反映的主旨是非常清楚的,即所谓国家,就是人民以契约方式产生出来的共同体,而人民在谛约的一瞬间,而把自己变成这共同体的有机分子。有鉴于此,罗素才认为卢梭的" 社会契约概念起初好像和洛克的类似,但不久就显出比较近乎霍布斯的概念。" 而且认为:"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甚至牺牲自由以求的是平等。"罗素讲的有些道理,但从整体上看,却不合道理。因为卢梭的契约思想中还有下面马上读到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为什么人生不自由?
卢梭的启蒙尝试:以同情超越理性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读书报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政治哲学的思想起源
如何以当代眼光阅读卢梭 | 卢梭诞辰305周年
卢梭:一位孤独漫步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