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德国古典哲学之七:费尔巴哈4

德国古典哲学之七:费尔巴哈4

4.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费尔巴哈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者,当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也就是说,当他从其" 人本主义" 出发来解释社会生活和历史问题时,他的" 人本主义" 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费尔巴哈从他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中引申出了他的道德学说。他认为追求幸福是一切动物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追求,因而人的追求幸福(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是要比动物大一些)作为人的本性,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何为幸福?在费尔巴哈看来," 生命就是幸福" " 快乐与健康是幸福" " 特别丰盛和美味的食物与饮料实际上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的对象"。他指出,道德的善恶是同幸福的追求分不开的,所谓善就是和追求幸福相一致的东西,恶就是不一致的东西。真正的道德就必须是以满足个人幸福的愿望为前提和条件,否则就是在宣扬假道德。可见,人天生具有追求幸福的愿望,这一点是费尔巴哈道德学说的基础。 

 
费尔巴哈认为," 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 在他看来,人只有在人同人、" " " " 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或统一中才是人,这就决定了每个追求幸福的愿望都只有依靠别人才能得到满足,幸福是" " " " 共同需要的。" 没有你,我是不幸福的。" 费尔巴哈就是从人们相互需要才有幸福的这一观点出发,阐述了他的伦理道德思想。  
费尔巴哈认为,只有在每个人都尊重别人同样的追求幸福的愿望的情况下,大家的愿望才能得到满足,他不同意那种只为自己打算而不考虑别人幸福的利己主义。在他看来,为了自己的利己主义得到实现,就还必须承认和尊重别人的利己主义。实际上,费尔巴哈主张的利己主义是所谓既使自己幸福又与别人幸福的利己主义,即他所说的" 善的、富有同情心的、合乎人情的利己主义" " 宽厚的、自己克制的、只有在对他人的爱中寻找满足的利己主义"

费尔巴哈由此得出了他所谓的道德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对己以合理的自我克制,二是对人以爱。如果在追求幸福时不合理地节制自己,那就会由于无限制地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幸福,或者影响了别人对幸福的追求,以致引起别人的反抗,结果还是损害了自己的幸福。  

在费尔巴哈来看,只要按照他所规定的这两条道德准则去做,人们在相互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就会互相克制、互相忍让、互相妥协、和平共处,就能实现" 共同的幸福"。我们看到,费尔巴哈的道德理论是很不深刻的。他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变化及其彼此分歧乃至尖锐对立等等事实,基本上没有涉及,当然更不可能去探究这些道德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了。他大谈对人以爱,仿佛" " 能够创造奇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似的。他满足于空谈什么" 共同幸福" " 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 " " 等等,自以为制定了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情况的道德原则。其实,他的道德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在阶级社会里,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是不会有什么" 共同幸福" " 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 " " 可言的。  

费尔巴哈还从他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中引申出他对于国家的看法。他认为国家是以" 人成为人" 的利益为基础的。国家的利益不应当与个人的利益相抵触,因为如果个人利益被牺牲了,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因此,只有与全体人民的利益相适应的国家制度或社会制度,才能使人成为人。

显然,在费尔巴哈看来,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致既是道德的基础,也是国家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由于人只有在国家中才实际成为人,所以人的实际愿望就是积极参加国家事务的愿望,废除封建等级制和专制制度的愿望;而人的利己主义愿望则要求每个人都拥有私有财产,反对少数人占有财产而其余的人一无所有的" 极端利己主义"。因此,在费尔巴哈看来,真正能够使人成为人的国家,真正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国家,就只能是民主共和国。这些观点表明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但是,他关于国家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因为费尔巴哈所谓的人是一个抽象的人,也就是一个抽象的人的观念,而他所谓的" 人的本质" 也都不过是一些观念形态的东西,如愿望、理性、爱等等。不仅如此,当费尔巴哈把国家归结为抽象的超历史、超阶级的人或人的本质的实现时,他也就同样地把国家变成了一个超历史、超阶级的范畴,从而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性。当然,费尔巴哈在这里所指的是民主共和国。但是,他不理解,即使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资产阶级对劳动群众实行阶级压迫的工具。很明显,费尔巴哈的国家观点也和他的道德观点一样,不管他的主观意图如何,是完全适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在费尔巴哈看来,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动力,是他所谓人心固有的永恒的宗教感情。他论证说,人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成其为人,所以人心对于同他人发生联系或关系就有一种天生的、连人自己也感到神圣的感情——" " ,而这种人心固有的感情也就是宗教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现实关系都只有依赖于人心固有的宗教感情才能获得其真正的、完整的意义。因此他认为,旧的宗教把人心固有的宗教感情歪曲了。本来人心固有的宗教感情是一种对人的爱,而原始多神教却要人去爱自然神;基督教不是把自然的本质,而是把人的本质对象化为唯一的上帝,把本来是对人的爱变成了一种虚妄的对上帝的爱。由于人们不去爱人而去爱神,这就产生出了人间的种种灾难、罪恶和矛盾。现在人类理性已经认识到了人心固有的宗教感情是对人的爱,因此,我们必须拿对人的爱当作唯一的真正的宗教,来代替对神的爱。只有这样," 爱才能成为真正的、神圣的、可靠的威力" ;只有建立起对人来说" 人就是上帝" 的这种" 人对人的爱" 的宗教,才能把人与人的各种关系都建立在" " 的基础上,从而才能解决社会中的一切矛盾和苦难而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即从君主专制时代进到民主共和时代。  

费尔巴哈的这种宗教决定一切的唯心史观在理论上显然是错误的: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也必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消灭;他不是就其本来面目那样来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而是把他头脑中的宗教联系的观念附加到一切现实的人与人的关系上去;而且,就历史的实际而言,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也并不都是在宗教旗帜下发生和进行的。  

总之,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是从抽象的人或人的本质作为解释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开始,以宗教决定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发展而告终。我们看到,把抽象的人作为无所不包的原则,乃是他的哲学的致命弱点,是他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转向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的关键。为了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即从自然领域一直贯彻到历史领域,必须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对抽象的人的崇拜。  

总起来说,费尔巴哈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批判了唯心主义,批判了宗教神学,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成果,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通过费尔巴哈从黑格尔唯心主义中走出来,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督教的本质》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 你的第一责任
费尔巴哈说:爱就是成就一个人
坤鹏论:哲学的最大魅力在于——没有标准答案(中)
青年黑格尔派的含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