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双子叶植物纲—金粟兰目(下):草珊瑚

双子叶植物纲—金粟兰目(下)

5.雪香兰属

雪香兰属(学名:Hedyosmum)是金粟兰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或直立亚灌木有香味植物。该属共有41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

1)形态特征

雪香兰属植物多为乔木或直立半灌木,枝有结节。叶对生,边缘常有锯齿,叶柄基部合生成一鞘。花有香气,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雄花聚集成穗状花序,雄蕊1枚,几无花丝,花药2室,线形或长圆形,平排,纵裂,药隔顶部有短附属物;雌花组成各式的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状花被管3齿裂,与子房贴生;花柱极短或无。核果小,球形或卵形,有时为三棱形,外果皮薄,肉质,内果皮常坚硬。

2)产地分布

雪香兰属植物约41种,分布于热带美洲。中国有雪香兰1种,产广东南部。生于山坡、谷地湿润的密林下或灌丛中,海拔约540米。

3)用途

雪香兰属植物是香料重要原料之一,香兰素由此而得名。雪香兰叶片和根还可以入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外还具有阵痛、镇静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小鼠皮肤实验证明,对预防曼氏血吸虫的感染有较高的功效。

4)雪香兰

雪香兰(学名:Hedyosmumorientale Merr.)为金粟兰科雪香兰属植物,直立草本或半灌木,高1-2米;枝无毛,有结节。分布在广东南部。生于湿润的密林下。

①形态特征

草本或半灌木,高0.8-2米;茎直立,无毛。叶膜质或纸质,狭披针形,长10-23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狭成长尾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密锯齿,齿尖有一腺体,干后腹面榄绿色,背面淡黄色;中脉腹面凹入,背面凸起,侧脉15-22; 叶柄长约0.5-2厘米,基部合生成一膜质的鞘,鞘杯状或筒状,顶端截形,长8-10毫米,宽6-15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成密穗状,具总花梗,3-5个聚生于枝顶,开花时不连总花梗长1.5-3.5厘米;苞片长8-12毫米,雄蕊1枚,无花丝,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药隔顶端有突出的急尖附属物,长0.7-1毫米;雌花序顶生或腋生,少分枝,长1.5-5厘米,宽约2厘米;苞片大,长8-12毫米,有多数橙黄色小点;雌花有与子房贴生的3齿裂萼管。核果近椭圆状三棱形,绿色,长约4毫米,紧贴于果上的苞片上部延伸成一长喙。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2-6月。

②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谷地湿润的密林下或灌丛中,海拔约540米。产于广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6.草珊瑚属

草珊瑚属(学名:Sarcandra)是金粟兰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3种,分布于东亚至印度。

1)形态

半灌木,无毛,木质部无导管。叶对生,常多对,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齿尖有一腺体;叶柄短,基部合生;托叶小。穗状花序顶生,通常分枝,多少成圆锥花序状;花两性,无花被亦无花梗;苞片1枚,三角形,宿存;雄蕊1枚,肉质,棒状至背腹压扁,花药2室(稀3室),药室侧向至内向,纵裂;子房卵形,含1颗下垂的直生胚珠,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或卵形;种子含丰富胚乳,胚微小。

2)分布

3种,分布于亚洲东部至印度。我国有2种,产于西南部至东南部。

3)用途

草珊瑚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阑尾炎、盆腔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闭经、创口感染、菌痢等。近年来还用以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

海南草珊瑚全株入药,能消肿止痛、通利关节。

4)草珊瑚

草珊瑚,学名:Sarcandraglabra Thunb. Nakai,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俗称肿节风、九节风、满山香、九节兰、节骨茶、竹节草、九节花、接骨莲、竹节茶等。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

春夏时节,绿意盎然、花香不断的草珊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感,秋冬之际,草珊瑚红珠满树、吉祥富贵,草珊瑚适应性强,既可制作清雅小巧的盆栽,置于室内观赏,也可用于园林、庭院的绿化点缀。

①形态特征

常绿半灌木,高50-120厘米;茎与枝均有膨大的节。叶革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7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边缘具粗锐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均无毛;叶柄长0.5-1.5厘米,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钻形。

穗状花序顶生,通常分枝,多少成圆锥花序状,连总花梗长1.5-4厘米;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雄蕊1,肉质,棒状至圆柱状,花药2室,生于药隔上部之两侧,侧向或有时内向; 子房球形或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熟时亮红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

②生长习性

野生草珊瑚常生长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喜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贫瘠、板结、易积水的黏重土壤。

③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斯里兰卡、台湾、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日本、朝鲜、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安徽、福建、贵州、广西、湖南、四川、云南、广东、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420米至1,5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及沟谷林下荫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④主要价值

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阑尾炎、盆腔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闭经、创口感染、菌痢等。还用以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

5)海南草珊瑚

海南草珊瑚(学名:Sarcandrahainanensis)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55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及沟谷林下荫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①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亚灌木,高达1—1.5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叶对生,纸质,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为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长7—20厘米,宽3—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或圆锯齿,顶端有腺体状硬尖,近基部1/3 1/5全缘;叶脉明显,侧脉7—8对;叶柄长5—20毫米,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小,钻状。

穗状花序顶生,分枝少;苞片卵圆形,全缘;无花被;雄蕊1枚,无柄,药隔直接着生于子房上部,卵圆形,肉质,花药2室,分生在药隔两侧。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圆柱状。

核果卵形,直径约3.5毫米,成熟时橙红色。花期10月至翌年5月;果期3—8月。

②生长环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生长于海拔830—1600米的林荫下。我国广东、广西南部也有。

③主要价值

全株入药,消肿止痛,通利关节,外用接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粟兰科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草珊瑚
中草药图片大全 > 癌症用药篇
APG IV系统学习笔记分享(五)
草珊瑚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