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艺术万年史-093》安息王国的艺术(上)

安息王国的艺术(上)

古代后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西亚地区王朝兴替比较频繁,但这一地区的古老艺术传统,从古巴比伦、亚述到波斯一脉相传的古代东方艺术仍是古代后期西亚艺术发展的主流。尽管在此时期之初,由于希腊化的塞琉古王朝统治了西亚广大地区,希腊艺术的影响一度比较显著,但在安息王国兴起后,波斯一系的古代东方艺术传统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安息王国是由与波斯人血缘较近的帕提亚族建立,西方史书通称之为帕提亚国,中国史书则以其王朝始祖阿尔萨息之名称之为安息。公元前250年,阿尔萨息率众起义,摆脱塞琉古统治而独立,并于公元前247年称王。安息王国建立后,不断开疆扩土,把塞琉古占领的中亚和伊朗地区逐一夺回。公元前175年,安息得中亚的马尔吉安那;前155年得伊朗的米底地区,打开了向两河流域进军之路,成为西亚大国。安息终于在公元前141年深入两河流域,夺塞琉古建于其地的都城塞琉西亚,随即占领古巴比伦文明的核心地区。公元前1世纪时,安息领土从中亚直达南高加索和小亚一带,定都于底格里斯河畔的泰西封,开始以西亚帝国的雄姿和罗马相抗,罗马常遭失败。

此后安息与罗马帝国沿叙利亚东部至幼发拉底河一线相持达两百余年,安息与罗马东部各行省经济、文化交流皆称频繁,而往东则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印度交通。在这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舞台上,安息与中国、印度、罗马同为影响最大的四大帝国,它位于四国之间的中心位置更突出了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安息文化基本继承波斯帝国的传统,因此,在艺术方面,波斯建筑、雕刻与工艺美术始终是安息艺术师承的主脉,但也有来自中亚和帕提亚所在的伊朗东北部的地方特色。安息立国之初,建都于尼萨城,其地在今中亚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原为古波斯的帕提亚行省北部重镇,与另一行省马尔吉安那的首府木鹿城同为中亚大城,在塞琉古时,两地受希腊文化影响亦较著。这些历史背景使都城尼萨的建设反映出波斯、希腊和中亚本土的多种色彩。较后,木鹿亦归安息统治,遂与尼萨共同发展为早期安息艺术的两大中心(公元前2-1世纪)。迨安息西占两河流域,成为西亚帝国而与罗马抗衡时,安息艺术亦进入其盛期或后期阶段(公元12世纪,直到224年萨珊波斯兴起),这时的艺术中心是建于两河流域的都城泰西封以及两河的其他城市如哈特拉(今伊拉克北部)等。安息王国立国至此已历数百年,又奄有西亚及中亚广大地区,其艺术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和工艺美术方面尤为突出。

以尼萨、木鹿为代表的早期安息建筑,由于两座古城的考古发掘已有所开展,使我们获知较多信息。尼萨古城占地约14公顷,四周筑有厚达10米的土坯城墙。城内建筑分南北两部份,北为王室宝库所在,南属宫殿庙宇区,有方殿、圆殿各一座。王室宝库呈方形,外部绕以柱廊,形制近似于希腊柱廊,但柱子与装饰带本地风格。方殿各边宽约20米,总面积400平方米,内有四根高达12米的四棱砖柱,形制有点像波斯王宫的接见大厅,但四壁的双层半圆柱装饰则有混合本地与希腊、波斯风格之处。这些柱子形制有的近似于希腊的多利亚式或科林斯式,有的则杂以波斯兽形柱头,而下层半柱涂以白色,上层涂红色并在柱间置泥塑男女彩像却属本地特色。圆殿的分层列柱与方殿同,但圆形殿堂(或神庙)的形制本身似乎来自帕提亚或中亚的原有建筑。因此,这些建筑除了其规模而外,风格与形制的混杂也很值得注意。

木鹿城的遗址比尼萨大得多,分卫城、城区和外郭三部份,总面积竟达60平方公里,表明它当时是中亚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和贸易中心之一,有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中间站之称(其地在今土库曼的巴伊拉姆阿里城附近)。此城由远古的寨堡发展而来,它的卫城即寨堡原址,呈圆形,占地约12公顷,中央筑堡楼,城垣以土坯筑成,这种本地寨堡起源的圆形卫城形制也普遍见于其他安息和中亚的城市。卫城南面的城区是主要的工商业区和官署区,呈方形,占地达3.5平方公里,城垣也用土坯砌筑,每边各有一座城门,有两条大道从四门通至城区中央成直角相交,以此为中心建筑街坊。城区的建设显然有统一规划,大约从波斯在此设省时便已开始,塞琉古统治时更大有发展,而这种方形棋格式布局与希腊城市规划流行的希波达穆斯模式相近,有较明显的希腊影响,同时也可见于塞琉古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城市。城区有多处宫殿遗址,以靠近卫城南墙者最为宏伟,此宫以砖砌筑,高达26米,有五彩壁画装饰天井和屋檐,其装修曾使用来自罗马东部行省的玻璃,按厅堂形制看,可能是一间礼仪用的接见大厅。城区四周向外延伸甚广,形成外郭,也有城垣绕其边缘,是各族商族及农、牧民杂居之地,建筑比较分散,风格也多样化,其中发现的一个柱头取希腊科林斯式的茛苔叶纹,却又在中央置一妇女头像,反映了波斯或本地的习俗(波斯柱头喜用夹插的兽形、人形纹)。由此可见,木鹿城的规模在中亚可位居前列,它与尼萨构成安息东部的两颗明珠,连同其他城镇,从中亚到伊朗形成一片城市连绵的繁荣地带,在丝绸之路中段尤为引人注目,因此也给翻山越岭由东而至此地的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史记》谈论它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公元前1世纪中叶,安息占领两河流域广大地区已有较长时期,对波斯、亚述乃至古巴比伦的建筑传统的吸收更进一步,另一方面,这时从西方来的不仅有希腊的影响,还有罗马、埃及、叙利亚等地在希腊化统治时期积累的较高水平的石砌工程技术也传于两河流域一带,从而促使安息建筑发展到一新的阶段。这时安息已定都于底格里斯河畔的泰西封,把原是一个村镇的无名之地变成了可和罗马对称的帝国都城,因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称赞它说:"巴比伦是古代亚述的首都,现在的首都则是塞琉西亚,又称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它旁边有一个大村镇泰西封,帕提亚国王(亦即安息国王)把这个村镇变成了其冬都。……帕提亚人的强大使泰西封由一个村庄变成了城市。后者是这样的辽阔,它迁入了大量的居民,国王又在城中建筑了许多建筑物,提供货物,关心为其制造必需品的手工业。真的,由于当地气候温和,帕提亚国王通常在这里过冬,夏天他们则住在顾克巴丹或赫卡尼亚。因为他们尊重这些地方古老的荣耀。"正如斯特拉波所说,泰西封的特点是辽阔、富庶,工商业繁荣。此城后来继续作为萨珊波斯的首都,繁荣连续六七百年,但安息时期的建筑日后多遭拆毁,我们要了解它的情况还不得不求之于其他两河地区的城市。其中有一点是这些两河地区城市建筑共有的特色:由于这儿是一片冲积平原,木、石都很稀罕,砖砌是最常用又最发达的建筑技术。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在亚述、巴比伦的建筑中就有以砖砌拱顶代替木构梁架的趋势,到安息时期,砖砌拱顶更见普遍,几乎是王宫、神庙、寨堡等重要建筑必备之制。砖砌之拱可大可小,而且能够大小结合以适应不同面积之需要,具有安息特色的建筑便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广泛动用砖砌拱顶作屋顶,柱子扣以半柱形式砌于墙面,大小不一的拱门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主要部份,而且是决定建筑外部的一大特色。在重要厅堂和门楼上,砖砌大拱达到覆盖整个厅堂的宽度,拱的外沿构成建筑的门面,于是整个建筑高敞明亮,左右及后面筑墙,前面则形成高大的拱廊。这种三面有墙,前面敞开的拱顶厅堂称为"依旺",在安息时期形成后,萨珊波斯进一步发展了它,由拱顶演变为穹窿圆顶,并以内角拱作方形墙壁之上的圆顶的支撑,遂使依旺式大厅更为完善,日后的伊斯兰教建筑便用它作为主要的结构形式。砖砌拱顶和依旺的技术,到石料较易获得的两河流域北部和叙利亚一带,又发展为砖石并用或细方石的技法,即把石料切割为近似砖块的形状,用它砌筑拱顶既有砖砌的灵活又更为牢固结实。这类砖石并用和细方石建筑的代表便是哈特拉城堡,它位于今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苏尔附近百余里,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6公里,犹保持安息古堡皆取圆型之制。它的内外两层城墙都以细方石筑成,城中心是一长方形的神庙区,其中两个大殿皆取依旺厅堂形制,周围较小的殿堂厅房有以依旺式构筑者,也有一般拱顶而开置门窗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今世界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公元前后的欧亚四大帝国
【世界古建】外国建筑史丨古罗马建筑
建筑历史总结2
古代伊朗人在木材匮乏条件下,用这些东西造出举世闻名宏伟建筑
意大利风格发展成为对人的尊严和对科学价值的觉醒
楼兰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