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十二:普鲁斯特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十二:普鲁斯特


1.生平与创作
  普鲁斯特,M.(1871-1922),是法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鼻祖。
18717 10日,普鲁斯特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位医生,母亲是富有的犹太经纪人的女儿。他自幼体弱多病,终身为病魔所苦。1882年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富家子弟学校贡多塞中学读书,他天资聪颖,成绩优良,尤其喜爱文学和哲学课程。中学毕业后,他进入法学院并去政治学院听课。但他感兴趣的仍然是文学和哲学。后来,他得到父母的同意,到巴黎大学继续深造,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玛札里纳图书馆当一名无报酬的馆员。
  青少年时代的普鲁斯特交游较广,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沙龙,结识了作家法朗士、女画家勒梅尔等一些文艺界名流。他曾经在自己将来是当外交家还是当作家这一问题上犹豫不决。虽然这时的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过巴黎上流社会那种庸俗的、虚伪的交际家生活,但他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积累素材。普鲁斯特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时期的经历。
  普鲁斯特在上大学期间便开始写作,经常为杂志撰稿。1896年,他将在各处发表的纪事、随笔、故事等汇编成第一部作品《悠游卒岁录》出版。1896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若望.桑德伊》,主要是表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社交生活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直到1952年才由他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
19001906年,普鲁斯特集中精力阅读和研究19世纪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的艺术理论,并亲自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巴多进行实地考察,翻译、介绍了罗斯金的《亚眠的圣经》和《芝麻与百合花》等作品,发表过《罗斯金在法国的朝圣》、《论约翰.罗斯金》等文章。罗斯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相信直觉胜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

1903年至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日益严重,不得不改变生活习惯,白天休息,夜间工作。他平时深居简出,对于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毫不关心,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908年至1909年间,普鲁斯特发表过一篇阐述自己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伯夫》,生前未发表,1954年才发表了手稿的片断。在论文中,普鲁斯特批判了19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的实证主义文艺批评方法,认为文艺作品和作者个人不宜联系过于密切。
  在写作《驳圣伯夫》的同时,普鲁斯特开始构思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可以说,他在这部长篇巨著上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至死前的最后一夜,他还口授了一些笔录来补充这部作品中的有关情节。
  普鲁斯特之所以能够这样对艺术执着地追求,是因为他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个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艺术。而生命的本质不在于一个人能够活着,更重要的应该是有所作为。当一个人死去后,他将在他的作品中获得永生。
19221118日,普鲁斯特在巴黎去世。

2.《追忆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多卷集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1913年完成。19131927年期间陆续发表。全书共分七部十五卷。这七部的名称及其发表年代是:
  第一部:《斯万之家》,1913年;
  第二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1919年;
  第三部:《在盖尔芒特之家》,19201921年;
  第四部:《索多姆与郭莫尔》,19211922年;
  第五部:《女囚》,1923年;
  第六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年;
  第七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年。
  普鲁斯特因为这部小说的第二部的出版发行而成名,并获得龚古尔文学奖。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 " 为主体,追述了自己过去30年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生活和人情世态。同时也是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历程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的" " 是一个家境富裕、体弱多病而有才华的年轻人,从小对书籍和绘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进行过文学创作,但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社交场合,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他在一次疗养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叫作阿尔贝蒂娜的姑娘并狂热地爱恋着她。后来,他发现阿尔贝蒂娜患有同性恋,便打算与她结婚,帮助她纠正变态心理。他把她关在自己的家中,但阿尔贝蒂娜不辞而别。于是,他到处找寻,最后得知她骑马摔死了。在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一生经历的悲欢苦乐,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它没有一个中心主题。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手法,描写了重复的人物和事件,向读者展示了非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侧面。
  小说中的人物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贵族,如盖尔芒特公爵夫妇、康布尔梅尔侯爵一家和夏尔吕男爵被认为是普鲁斯特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作者没有谴责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是冷静地观察着这个贵族阶级缓慢的解体。

第二类是富有的大资产阶级,多为犹太人。浪荡公子斯万就是他们的代表。在斯万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

第三类是仆人,作者认为他们虽然出身贫贱,但却比他们的主人更有修养。

第四类是作家、文人、音乐家和画家,他们大都生前失意,但他们的作品却永世长存,这反映了本世纪初法国文艺界的一些真实情况。
  这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只有在作者的叙述中所展现的一个个场面,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和离题甚远的叙述。没有发展,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完全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一种自由流动。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围绕着叙述者的独特的感受来表现。
  普鲁斯特认为,人世间" 真正的乐园是已经失去的乐园" ,真理不在客观世界里面,而是在主观世界里面,只有通过回忆,才能认识到现实世界,认识到"自我" 的存在和价值。这一观点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直觉主义是一致的,而《追忆逝水年华》则充分体现着作者的这一思想。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主人公内在的潜意识的活动之中,通过回忆,使埋藏了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重新涌现出来。所以,这也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
  普鲁斯特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社会现实的回避态度,反映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状态。
  《追忆逝水年华》这部作品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到了本世纪60年代,随着意识流手法在文学界的广泛应用,普鲁斯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被尊为现代小说的大师,对后来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荭 | 重现的普鲁斯特
历史上的今天 | 意识流文学先驱普鲁斯特逝世
必读的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试论《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汪曾祺诞辰103周年 | 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