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色令人目盲

【原文】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色彩绚烂,缤纷缭乱会使人眼迷,从而丧失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判断(电视、电脑、手机,正一步一步的夺去我们的眼睛和视力,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虚拟的、虚假的、纷乱的色彩,而对自然的色彩却难以辨识,视觉进一步退化。);悦耳之声,会使人逐渐失去听觉以至充耳不闻(古典的、外来的、传统的、潮流的,等等,这些音乐无休止的,天天萦绕于耳,渐渐的,我们也失去了对音乐和声音的分辨能力,听觉也随之退化,以至于根本听不到。);美味丰腴使人失去味觉(山珍海味,天下美味,能吃到的都吃了,殊不知味觉不就是五种基本的知觉判断吗?美味也会丧失味蕾对味觉的直接反馈,以至于食之无味。);驰骋狩猎令人心意狂荡,丧失警惕之心(纵欲狂奔,使人心襟荡漾,忘乎所以,目空一切。殊不知危险就在眼前,“上帝想要其灭亡,就会先让其疯狂!”疯狂必灭亡!);在奇珍异宝这些难得的财货引诱之下,会使人行为不轨。(人之所以会有贪念和盗取之心,其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世上还有那些稀罕之物,因为它数量少而被人视为珍宝。如果不能正当的据为己有,那么势必会巧取豪夺,开动心机,行为不轨,以至于盗贼四起。)

五色、五音、五味、畋猎、财货,所有这些都是人生存和生活的条件,但当我们对这些外在条件的追求超出了需求的范围,也就是“养身”的要求,那么会导致物极必反,使我们丧失先天的本能。老子在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对外物过分的要求会失去人的本分和心智。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所以圣人只求养身,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就够了,而绝不去追求过多过高的超越自身需求的本质的欲望,圣人“被褐怀玉”,追求的只是更高境界的超脱,而不会为身外之名利所困惑。孔子也强调“食无求饱,居无所安。”把对外物的需求降到最低,降到仅仅能够养身这个基本层面,那么同时也就会将自己的精力和才智更加聚合,从而能够对天地大道有更多的认知和见解。这,大概就是凡人与圣人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吧。

老子作为“道”的倡导者,他非常注重的就是人的自然属性,这一点和儒家所强调的人的社会属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但,我们都知道,人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老子的“天道”与孔子的“仁道”,其根本的出发点也就是自然与社会。而老子则对人生命的本质更为看重,他主张摈弃外物对人自然本性过多的干扰,从而使人失去原本质朴的自然属性。因而,老子的思想看起来似乎还是有许多消极之处的。

分享习快乐

传播文化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第十二章解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学《道德经》:生活可简单点,不应过分追求奢侈浮华!
《道德经》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不为目
轻轻松松读《老子》(十二)
《道德经》第十二章圣人为腹,去彼取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