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血3个药方“比武”:一个是青铜,一个是高手,一个是王者

中医里的“血”,是指水谷精微生化而成,运转于“脉”,在“气”的推动下,布输全身的营养物质。“补血”是中医一种治疗办法,是因为“血虚”了。

补血,既是中医老生常谈的课题,因为补血、利血、活血的药方很多;也是常讲常新的话题,因为随着中医理论发展,补血向养血、生血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还是一个争议很多的话题,因为治疗的高度、广度、深度不同,认识也不同。

有的人把补血对象看淡了,认为补血是女人的事,其实补血男女通吃,涵盖人生各个阶段,只要血虚了,就要及时补血。

有的人把补血过程看短了,认为补血是捣鼓几下就完事,其实补血是着眼于长期的工作,久久为功,养生、养血是根本。

有的人把补血范围看窄了,认为只要补足气、调好脾胃就可以了,其实,五脏六腑都与气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血虚能从生活、饮食、疾病等方面找到原因。

血虚是补血的动机,血虚症状集中在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指甲干枯、心悸失眠、大便干燥、经期异常等方面,有三个表现:

1、流失过多,一方面受外伤或生理原因,血液流失大大多于日常生成,要迅速止血生血;另一方面是久病伤精气,影响血液生化,即化源无血,要大补肝肾和行气。

2、生成减少,脾胃功能减退,水谷精微运化纳降不力,就无法生化为血,需要健脾胃、补阳气。

3、血行不畅,既要找气虚的根源,气是推动血液运转的动力,又要找瘀堵的地方,及时祛瘀、疏通。

围绕血虚的成因,各个朝代、各个流派中医开展了有益探索,有不少管用的办法和方子,这里拿三个方子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补血的功力和境界:

第一个:四物汤

最早记载于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收录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代《医宗金鉴》对四物汤推崇备至,影响较为深远,四物汤打响了“补血第一方”的牌子。

四物汤由熟地、当归、川芎、芍药4味药组成,是补血剂,熟地补肾,当归养血,白芍滋阴、川芎活血,它们都是利血、生血、促血的良药,又称为“血药”,多用来对付头晕目眩、面色白黄、月经不调等血虚症状,特别多用在补充妇女经期耗血,打响了“妇科圣药”名头。

四物汤组方简便,以补血为要,以行气为重,既补血又活血,活血不忘收敛,对付血虚“见招拆招”。但在祛滞血、破瘀血、健脾胃、促阳气等方面功力不够,脾胃虚寒、大伤元气等人群不适用。

综合来看,四物汤中规中矩,见血补血,属于补血方剂里的“青铜”。

第二个:归脾汤

该方记载于宋代《济生方》,后明代《内科摘要》进行调整,是补益剂,由人参、白术、当归、黄芪、茯神、远志、酸枣仁、甘草、龙眼肉、木香、大枣、生姜组成。

归脾汤分五个层次递进,补血养血:

1、打通脾胃,以人参、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担任。

2、滋阴养血,由当归担任。

3、养心宁神,由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担任。

4、交通心肾,由远志担任。

5、醒脾理气,由木香担任。

总体思路是益脾胃而生化气血,养心神而促养血,特别是综合考虑了补脾阳、利湿、补血、促气、安神的关系,对现代人心脾两虚、思虑过多、劳神伤脾等伤血引起的血虚,有不小作用。

综合来看,归脾汤层次分明,健脾行气益血,是补血方剂里的“高手”。

第三个:炙甘草汤

该方首创于《伤寒论》,是补益剂,又叫“复脉汤”,由甘草、人参、桂枝、生姜、生地、麦冬、阿胶、大枣、麻仁组成。

炙甘草汤在古籍中有很多论述,现代认为是治疗血虚、血液不足引起的心悸、心跳不规律等问题,这已是血虚症状到了一定程度,出现复杂局面的情况了。

全方有造血药、补血药、补阳药、健脾药、滋阴药,充分考虑了健脾胃的要求,而且可对付血行不畅引起的心脉不安,分为两组入手:一组以半个桂枝汤打底,补足阳气;一组以滋阴为重任,养血活血,阴虚尽散。

总的来说,方子一举多得,是补益剂里的“王者”。

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作为补益剂,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对治疗血虚的不同理解,但炙甘草汤无疑层次更高一些,思谋更远一些,功力更深一些。这几个药方既有适用的场合,也有用药禁忌,注意遵医嘱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补药的感悟
​治手脚凉偏方
经典中药方
卫气虚则多汗,营血虚则无汗的感悟
第十三章 补法 //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中医补气生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