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汝伦:孔子为何是伟大的哲学家?失范时代重建价值|书展1

2020上海书展“七天7课堂”第二场聚焦“孔子的哲学”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今天的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论语》,如果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就都成了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昨天(13日)上午,2020上海书展“七天七课堂”聚焦国学。第二场轮到复旦大学哲学系张汝伦教授讲解“孔子的哲学”。老张所到处一般都是人头攒动,一票难求,除了中西哲学的贯通学问外,还有他的抑扬顿挫之气,或者时而瞪眼时而手舞足蹈的身体语言。今年书展防疫和求知同步,每场限额60个,记者看到现场的前部被聋哑听友所包,中部为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约30名幸运听友抢票成功。如何把孔子带进这些人群?而通常在复旦大学的课堂里,老张也是要花4到6节课讲完孔子,今天如何浓缩到70分钟内?

张汝伦演讲中声情并茂

被黑格尔否定的孔子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吗?

孔子是哲学家吗?很多人未必肯定,黑格尔说出了不少国人的疑虑。张汝伦开篇的反问吸引了不少《论语》的门外汉。

*黑格尔认为孔子的言论没有思辨性是道德常识

十九世纪的黑格尔在德国读了传教士翻译的《论语》文本后,在《哲学史讲演录》里直接“黑”了孔子一轮:“《论语》里面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哪里都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因此,他断言,“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只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色的东西。”

思辨,几乎是所有人对哲学的印象,外加高深、难懂。张汝伦“科普”哲学一词的来历:在1870年左右,日本的哲学家西周在荷兰留学后引进了philosophy一词,在汉字中找出“哲学”两字对应,中国很快像接受“几何学”一样吸纳,北京大学在1921年率先开设了哲学课,当时叫“哲学门”。其实,在明末传教士进入时,philosophy一词已经被引入,当时要么翻成“爱的学问”或者就是音译。因此,虽然中国古代先贤一直在思考,但并没有西方爱智慧(哲学的希腊原意)这样的概念。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

*何谓哲学?思考世界的整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梳理了概念的流变后,又回到“孔子是哲学家吗”的追问上。张汝伦的答案是要看什么是哲学。虽然哲学的概念从西方引入,但是对于哲学,中西方也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哲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之为人的普遍特征。当然,何谓哲学本来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如果市面上的《哲学导论》不花一定篇幅阐释清楚什么是哲学,就算不上好的书。因为概念决定着观察世界的立场。”黑格尔也给了哲学一个概念——哲学是思想的思想。张汝伦分析,西方人曾将人定义为会思想的动物。人的思想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工具性思想,帮助解决生存中的实际问题,从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到科学探索、技术发明;另一类则是思考世界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与实用目的没有关系,它是探究世界的整体性思维、根本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只有人才会对自己思维的预设和前提进行审视和批判,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因为说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因而被西方人尊称为“哲学之父”。

手语老师金永兰翻译

*孔子的伟大在于在礼崩乐坏时代重建了价值

依据“哲学是对根本性问题的根本思考”来看孔子。孔子生活的西周春秋,礼崩乐坏,用现代话说是价值失范的时代。《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郑庄公克段于鄢》,就描述了当时以利益为重的情形。被孟子称为“率兽以食人”的时代,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一般的人就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技术性思维来给掌握权力的人支招。“这些人谈不上在回答时代的问题。”孟子赞孔子是“圣之时者”,意思是他是真正能回答时代问题的人。

孔子认为时代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人不像人,而以禽兽为心,世道一定黑暗。反过来,国家要成为好国家,关键是人要成为一个好人,即君子。所以,孔子的学说将修身和治国连为一体。修身后,即便不能用世,也能在社会上起到栋梁的作用,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被誉为“西方孔子”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文明的目的既包括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也包括使人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即文明讲理的人。

“今天所有中国人都尊崇孔子为中国文化的祖师爷,就是因为孔子在道德失范的时代重建了价值体系,经过他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后世儒家的不断坚持,这个体系价值不但建立起来了,而且在中国维持了两千年,构成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层层剖析后,孔子这位“万代师表”的混乱时代的重建者形象脱颖而出,生动在前。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通过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验证。

《郑庄公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学以成人:学做人是终身过程,反思贯穿其中

孔子给时代问题开出的根本药方是什么?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具体而言,在张汝伦眼里,孔子药方的第一要点就是学以成人。一方面,人是社会的生物,没有他人的存在,个人无法存活。但人又有很强的动物性,喜欢随心所欲,用孟子的话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用孔子的话说“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在儒家看来,人是后天学习而成,在西方哲学里用“人具有超越性”来表达。因此,人首先要能反思,孔子的高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如何反思自己的呢?“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张汝伦认为这段话除了是孔子一生的回顾外,还应该看作对自己人生的审视,通过十年一个单位的自省,说明学以成人是一个终身的生命过程,所以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张汝伦将孔子放到现代世俗范畴内,2岁丧父,17岁丧母,儿子死于自己之前,为官不顺……但他的精神生活超越了生活的磨难。

孔子的学,是一个生命过程,他自己称之为“为己之学”。当然也包括了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客观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操作过程,但目的终究是为了自身生命意义与完整。他和苏格拉底一样是那个时代知识最丰富的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这里又传递着孔子教育哲学理念,学以成人是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主张“君子不器”。

孔子主张“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全面之人

1000多年后的宋代大儒朱熹这样解释“君子不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想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谓一材一艺而已。”用现代话解释,君子不能只追求所谓的专业知识,要掌握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张汝伦又指出另一层解读,君子不可为任何外物当工具。“役物而不能役于物。”也就是黑格尔、马克思等思想家所批判的人的“异化”。“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典范”。在张汝伦的提示下,大家看到,孔子善于养牛羊,但不贪繁殖而来的财富;他擅长武艺并高强但不尚武霸道;他热衷从政但不屑附属于权贵;他杏坛执教弟子三千,但毫无教书匠习气;他孜孜不倦编六经,只为教世人如何读书明理而非炫耀著作等身或寻章问句以炫耀。“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加以提出,与两千多年前夫子的“成人”“不器”道虽异,但同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忧思。

“现代社会是一个让人成器而不成德成道的社会,现代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需要人成为机器,人们也都自求成器被用。”张汝伦批判起工具理性的大行其道,例举择业等例子,愤慨与忧虑之义溢于言表。

张汝伦、骆新与聋哑听友们合影留念

张汝伦、骆新与学生们合影

获得“现场限额60名”的幸运听众

以人为本:仁为心的全德,包含了知和勇

孔子的第二大药方是以人为本。“这既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理想。”

“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对于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天地之间,人为贵”。在《论语》中,有100多处提及“仁”,在不同的的语境中,仁的回答都不一样。马厩失火了,孔子先问“伤人乎?”对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而对于统治者而言,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

这里张汝伦特别指出,爱人是有原则的,不是无原则的什么人都爱。爱是包括道德判断的。而要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就必须有知。而在仁、知、勇之间,仁为心的全德,它包含了一切其他的德,反之则不然。“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知与仁在境界上也有根本的区别。仁者物我一体,智者物我两分。故“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就是说,仁者不管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只要有正义的事情都会去做。智者则是有利于己才去做。

以礼行仁:礼含等级,也含敬让之心

孔子的第三大药方是以礼行仁。孔子对时代的解读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他要复的礼是周礼。张汝伦特别纠正听众对“礼只是一种等级”的单一理解。他指出,社会和国家要文明,就要一定的章法和制度,一定的规范和秩序,以及与它们融合为一体的文化。孔子眼里,周公旦以礼治天下是他心中的典范。而周公制礼作乐,一方面继承历史的传统,一方面有所创新。殷人崇拜上帝、鬼神,是一种宗教文化,周礼在继承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精神,他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就是对殷礼最大的改革。孔子又把仁的思想引入礼,解释礼。另一方面,以礼来行仁。这样,贵族的特权就变成了道德职责。章太炎解读《孝经》时就指出,礼意味着不同程度的责任,对君主的孝要求最高,普通人则稀松平常。

但礼要起到作用,关键还要有仁德人心。张汝伦提示,礼治有两层,一为区分等级上下,有防止扩大差别的制度。一为敬让之心。如果单有制度的惩戒却没有道德的自觉,依然是无法平息“贫富与贵贱之争,富贵圈内尔虞我诈,贫贱之间锱铢必较。”而礼并不是要禁止人欲,而是要顺应人的本性。将它们引向善的方向。

作为该栏目的策划者,骆新在上海书展连续三年主持“七天7堂课”

70分钟的主讲和20分钟的互动在孔子与《论语》的由远及近中进入尾声。如果熟悉《论语》的听友,一定会对张汝伦长袖善舞的中外串讲大有会心之意,而第一次听讲《论语》的聋哑人听友用手语表达感激之情——我们年轻时曾学习过马克思的思想,今天有机会聆听到了中国的《论语》。记者也注意到在场的学生们也全神贯注,很少聚焦手机。

钱穆先生曾言:《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这场将在电视里播给聋哑人群观看的“孔子的哲学”,必将让更多人习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而今晚开始,听众中是否又会多几个购买了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者开启睡前读读《论语》的新习惯呢?

作者、现场图片:李念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明理学之张载——气本论与中国哲学(先秦)
语文课的哲学基础•序言一
葛瑞汉:孔子思想
孔子留下的三大文化遗产
追求“真、善、美”人生境界,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论语》解析(八佾篇)6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