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所日本幼儿园,2岁孩子光脚学擦地却收获千万家长好评?丨走进幼儿园

你们班的孩子有需要喂饭的吗?

会做家务会擦地吗?

午睡还有闹着不想睡睁眼的吗?

……

这家日本幼儿园的孩子,1岁就自己吃饭了,3岁就自己盛饭了,用抹布擦地可以一口气跑30米,午睡安静得打鼓都不会吵醒他们。

子们自理能力真有这么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宇都宫大学学之森保育园。

如果您正在公交或地铁上,没有时间阅读,那么可以先拖到文章最后,一睹作者的反思。

特别鸣谢:宇都宫大学学之森保育园

在日本,进入保育园的孩子基本是父母都需要工作或者因故无法全职在家的,所以孩子们在园时间都比较长。

孩子们每天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保育园度过的。

正因如此,对于保育园的孩子来说,比起学习知识,在生活中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集体活动中生活能力的养成

刚进第一家园址的时候,0-3岁的孩子在室内进行集体活动,3-6岁的孩子们在室外的砂石地上做操。

之后大年龄段的孩子进入室内活动,换低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即便是不到1岁的孩子也要参加户外活动哦。

很多老师都好奇日本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是怎样的,与我们一样吗?

相同的地方是,学之森保育园也有年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集体活动主要也是老师“预设”的。


不同之处在于,预设的集体活动没什么教材,很多内容来自于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全年主要活动。

比如与“吃”相关的“做艾草团”“收获红芋”“搓年糕球”;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赏樱花”“夏日祭”“赏月”“运动会”等。

学之森保育园一年的主要活动按照季节分成以下几部分内容,类似于主题课程。区别在于,每个活动的进行是穿插式的,活动时间持续较长,进行得十分深入。

 夏日祭 

日本的夏日祭是全民的夏日文化活动,保育园的孩子们也会在宇都宫大学的草地上参加庆祝活动,在夏日祭之前,是持续几个月的准备工作……

春天养蚕,观察蚕宝宝的成长,每个小纸盒里放着一个阶段的蚕宝宝,孩子们随时去观察的时候,都能看到蚕宝宝一生的变化,每个阶段都不缺席。

右方高能,小心滑动

夏天让蚕宝宝在扇骨上吐丝,制成团扇。

左右滑动看蚕宝宝在扇骨上结茧

这是孩子们给团扇做装饰的集体活动记录。每天,老师会给孩子们拍很多照片,并做上备注,做成小册子,家长可以登记借阅。

用晕染的方法在团扇上进行装饰,并最终带着自己做的漂亮团扇去参加夏日祭啦!


班孩子做的包边金蚕丝团扇,是不是非常炫酷?

保育园的教室并没有明确的区域,一半孩子进行桌面活动,另一半在地面上搭建磁片,老师一对一指导编织手链的方法。

手链也不是随便编来玩的,孩子们会戴上自己的手链参加庆祝。

制作好吃的食物

孩子偏食挑食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他什么都吃一点才健康,而是,让他自己去种植、采摘和制作食物。

这瓶不是梅子酒,是孩子们自己爬树摘下的梅子,在制作梅子制品前一边讨论一边按大小优劣分类后,制成的梅子饮料。

梅干也是孩子们自己晾晒的,梅干配米饭是日本常吃的食物。听园长说,虽然梅子很酸,但是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呢!

保育园的孩子们会在春天种植、夏天采摘、秋天收获,还要把收获回来的红芋烤着吃。经历了食物的整个成长制作过程,孩子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更加珍惜。

一日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养成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其他任何方面一样,需要渗透在各个角落。小编一进入学之森保育园,就被各种“小心机”吸引。

 室内生活 

背着小书包、提着小挎包、挂着小水壶、戴着小帽子,日本孩子上幼儿园总是要带一大套东西。

我们经常想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简单轻松的环境,但却忽略了生活本身就是琐碎复杂的,在反复拿取、放置、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不断练习分类、排序、安排自己的生活。

你看,日本孩子从家带自己的小毛巾。铁架子更稳定,不会因孩子们不小心拉扯毛巾而移位或拉倒。顶部突出的圆润扶手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头部刮碰挂钩的可能性。

孩子们的“劳动”技能不可小觑!

老师一声令下,一排的两名小朋友就一齐出发,推着小抹布,一直从幼儿园建筑的西边擦到东边,横跨6间教室,足有20多米的距离。

看一看,小朋友们“专业”的清扫能力。

小朋友们2岁左右就开始学习擦板凳擦地板了。而通过擦地板,锻炼了手腕、后背、腹部的肌肉力量、身体的平衡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

户外生活 

在夏天,户外游泳、夜宿野营,冬天在室外穿裙子,我们总是感叹日本孩子的适应能力。

看一看在这些令人惊叹的室外适应能力背后,日常的户外活动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没有塑胶操场,户外只有两种地面,一种是坑坑洼洼的砂石地面,一种是草地。

孩子们平时就在砂石地面上奔跑做操,平衡感、下肢力量、灵活性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没有塑胶1岁以下的宝宝们也只比哥哥姐姐多了一层席子

户外活动的用品已经很旧了,但并不影响孩子们的游戏热情。

摆在门廊上的篮子,让户外活动中的孩子随时可以想到自己的小水壶,还需要老师提醒、组织集体喝水吗?

小帽子挂在孩子伸手就能碰到架子上,独立换装,穿脱衣帽。老师不是提醒孩子生活常识的闹钟,而是方便孩子生活自理的环境的创设者。

学之森保育园要求身体健康的孩子在室内要光脚,认为可以发展脚部抓地力,老师在教室门口铺设一条毛巾,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进教室要擦脚啦!

上下两层的鞋柜,上层放袜子,下层放鞋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一条绳子上“挂”上1-2岁的小朋友,不仅要自己走路,还能逐步形成“排队”的意识。

自己走路还比较困难的孩子被“放”在小拖车里,一个小车最多可以“放”6个孩子。

就算还不会走路,也要跟小伙伴们一起行动,别的小伙伴能做到的,自己也要努力做到!

园长说,这就叫做“幼稚园的神奇力量”。

即便是年级最小的孩子也会努力尝试。

1、2岁的孩子努力自己解开鞋带,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可以自己脱放鞋子啦!棒棒哒!

食育中的自理能力的养成
之后,我们来到学之森保育园另外一家园址参观午餐和午睡环节。

这栋建筑两边分别是0-3岁和3-6岁,各3间教室。中间是一个“共享大厅”,大厅底部有个小舞台,食堂就在5-6岁教室的隔壁。

日本国家规定了国民需要接受食育,每个幼儿园都会有各具特色的食育内容。

学之森保育园的食育不仅是在吃饭的时候进行,班级分组、玻璃窗上的环境布置、班级挂饰,都可以看到食物的影子

每个园址公共区域都会有个玻璃柜子,展示今天的饭菜,还有仿真食物,让孩子们知道美味午餐原本的样子。

 0-3岁孩子的午餐 

0-1岁的宝宝有老师喂食物,有能力的孩子也会自己握着勺子试一试。虽然经常泼在身上,但是只要能自己动手,就会感觉自己“更能干了”。

1岁以上的孩子就要“自己吃饭”啦,用不好勺子就端碗往嘴里倒,不管怎样,一定要靠自己。

园长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老师会帮1岁以下的孩子把家里带来的围嘴戴到头上,孩子们只要自己伸手把围嘴拉下来,就会感觉自己能够做一些事情了。

园所里每张桌椅设计不同,这张小桌的样式非常适合一位老师同时照顾4名幼儿吃饭。

而小椅子也会因为每位幼儿身材差异增加一条小垫子,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也可以坐到桌边吃饭,让孩子们从小感觉自己能够自理。

 3-6岁孩子的午餐 

午餐的时候老师会将桌子以班级(年龄)为单位摆放在“共享大厅”。

经过3年独立吃饭的练习,3岁的孩子不但可以自己吃饭了,而且对于自己的食量有足够的认识,自己盛饭也能知道自己要吃多少。

孩子们从自己的小书包里拿出餐具,排队到前面的桌子前自己盛饭盛菜。

动作娴熟地自己盛汤。

饭菜撒了不要紧,自己来收拾。

盛完饭端回位置还不能马上吃,要等到全班小朋友都盛完饭坐好,由值日生报给全班幼儿今天吃的是什么,并且带领全班一起念过准备吃饭之后,才可以全班一起吃饭。

要等全班小朋友都盛完饭坐好,10多分钟的等待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这段时间同一张桌子的孩子们会一起聊天,老师们认为这是给孩子们互相交流的好机会。

这里多说一句,也许是日语发音口型较小的缘故,大厅里即使是70多名幼儿同时在交流,也没有很刺耳嘈杂的感觉哦。

与我国不一样的是,老师也会跟全班幼儿一起吃午饭。与老师一起吃饭,孩子们会模仿老师的行为,自己吃自己的。

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盛的饭吃的干干净净,并且把自己的餐具收到小书包里。

背着书包,端着餐具,排着队把餐具收回到前面的篮子里。

吃完饭,会有几名孩子把掉到地上的饭粒捡起来,还要把桌子擦干净。孩子们清理过的午餐现场老师不会再进行消毒了,这跟中国的清洁级别可完全不一样哦。

午睡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一天下来,另小编一行人最为惊诧,大概就是这个环节了。

你是不是以为,所谓“生活特色”,最多就是生活自理能力比其他幼儿园更强一些,谁知这个中午,孩子们的午睡“质量”才是真正最有“特色”的部分。


 铺床,自己来 

全园只有1岁以下孩子的教室里有围栏围起来的活动空间和午睡空间,其他年龄段孩子们都睡在教室的垫子或席子上。

老师在孩子们进入“共享大厅”吃饭之际,会把席子在地上铺好。席子上的垫子、被子、枕头都是卷着的,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拿到席子上铺开整理好。

吃完午饭上好厕所,到柜子里拿出自己的小篮子,随处找一块空地,开始换睡衣。

脱衣服,叠好,然后穿上睡觉的衣服,把叠好的衣服放回篮子里,给老师看一眼,把篮子收回柜子里。

经历这一系列的流程之后,还会拿一本书,睡前阅读。这么一来,刚才吃好的午饭已经消化差不多了,可以准备睡觉了。

 打鼓都不会被吵醒的孩子 

孩子们睡下后,小编一行人在这个隔音不怎么样的大厅里与园长进一步交流,园长拿出话筒,怕大家互相听不见。我们这些“外国园长老师们”习惯性地压低声音,更是特意不用话筒,怕影响孩子们休息。

但是园长的一句话却让我们十分惊讶,园长说“老师们可以用话筒交流,没关系,我们的孩子们不会被吵醒的”。

为什么?

原来,这里的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很专注。

保育园的教室,互相之间没有墙,都是大面积玻璃拉门,隔音效果奇差。一个教室唱歌,旁边两个教室都听得到,但这一上午的观察里,却没见到孩子们会因此“开小差”,每个孩子都专注于自己班级的活动。

厨房间与教室也是连着的,同样是大面积玻璃的间隔,不但不会影响孩子们活动,园长老师们还认为这是能帮助孩子们了解厨房工作和进行食育的。

不但是平时活动,原来就连睡觉都是如此专注的!会议中途有各班老师从教室中进进出出去参加其他活动。

后来,说到“夏日祭”活动的时候,园长更是邀请了各班老师现场表演了抬轿。

这个轿子要多人同抬,还要喊口号,整个过程分贝惊人。但却完全没有听到孩子们醒过来、吵闹等声音。从0到6岁的教室里,孩子们都睡得非常熟,一点儿都没有被大厅里的声响吵醒的意思。


 最后的话 

学之森保育园对孩子生活能力培养上的重视,深深震撼了我,也引发了我对日本教育的思考:

首先,日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帆风顺。曾经,大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水平人才,但结果却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人。后来,人们认识到学会生活,学会适合不同的环境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其次,任何一个教育理念都不能被所有人认同。在学之森保育园,入园前,园长先向家长解释本园的教育理念,回答家长的各种疑问。入园后,当家长们发现孩子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独立自主能力不断增强后,就越发能理解保育园的理念,并积极配合保育园的活动。

最后,关于入学适应的准备问题,之前调研发现,进入周围小学的孩子里,学业成绩靠前的孩子,大多来自学之森保育园毕业的孩子。由此可见,在学前阶段所培养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助于孩子未来学业的发展。

声明: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于日本学之森保育园拍摄采编,文中图片由幼师口袋编辑拍摄,部分图片由幼儿园提供,盗图必究。作者:团子,拍摄:团子、璐璐,排版编辑:CiCi,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孩子在上补习班,日本的孩子在放羊……
幼儿园毕业园长致辞 -致辞
【走进幼儿园】NO.9 从藤幼儿园感受日本学前教育的特点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大人们各有妙招
现在看还不晚!9月份上幼儿园的全方位准备指南 | 文末有福利
怎样才能让孩子达到最好的状态?从教18年的她说,无非是要做到这两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