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庞茂琨:意识如果能转移人终究会成为“副本”
“副本2020”庞茂琨个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20-01-10 - 2020-03-24
展览机构:龙美术馆(西岸馆)
开放时间:
冬令时: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周二至周日 10:00-17:30(16:30停止售票)
☆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每月的第一个周二为公众免费开放日(特展除外;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
2020年1月9日起,由德国著名艺术分析哲学学者卡尔海因茨·吕德钦(Karlheinz Lüdeking)担任学术主持,“庞茂琨:副本2020”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 本次展出的45件作品中90%为新作。
“副本”作为全新系列,是对前一个阶段“折叠”系列在空间和媒介上的拓展与延伸,作品基于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创新与危机的直觉式思考。而“副本”的灵感来自于英国作家理查·K·摩根2002年所写的科幻小说《副本》,大概内容是未来某个时刻,通过对意识的存储备份和移植,可以让人获得新生,并借助这个方式穿梭空间、时间进行破案的剧情。
本次展览是庞茂琨??近两年关于科技题材的创作成果,他将“副本”作为主题,其实是在谈论艺术的终极问题:图像的肉体与灵魂的关系。
人类自然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提供了一个审美标准,但如今科技可能让其面临最根本的改变。面对“副本”与“正本”在价值和意义上相互转换的可能,又促使庞茂琨思考一个问题,人类以前的习惯该如何适应这个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副本”成为“折叠”之后另一部分,讨论意识在不同身体间自由转换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认为,庞茂琨??本次打通了艺术门类界限,既有艺术框架对惯性艺术观念理论的反思改写??,进而深入推进到艺术理念与概念的再认识,由表及里,??让人彻底改变了何为艺术的方式,??这种探索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和未来的艺术观照。”
庞茂琨觉得:“未来的人类要面临巨大的时代变化,在这之下哲学、文学艺术、伦理也还未准备好,人的思想跟不上科技的迅速发展,这是值得探讨的大问题。我用作品来揭示困惑和难题,让大家来解惑思考。”
自2016年,庞茂琨开始创作“折叠”系列,并将艺术史本身作为创新的重要资源。同样用古典文化,庞茂琨在“折叠”中是对时空、历史、今天、未来、东西方、自我与世界等元素的折叠和重置。他将自己植入画面,营造出个人和历史经典的对话。
而“副本”是巧妙截取经典油画里的碎片,创作不规则形状的“副本”,并不同角度自由布局在空间中,让墙面内容看起来较为完整,“它的满不是靠面积,而是靠不规则的变化来布局空间。”
筹备展览时,空间布局是庞茂琨最先解决的问题。他曾几次来到龙美术馆(西岸馆)现场观展,对这个空间的印象是,即使十几件作品拼接也难以“铺满”墙面。他笑言,“副本”系列中的变化,是龙美术馆(西岸馆)空间“逼”出来的,要是没有这个空间,可能就没有这个展览。
庞茂琨对于写实绘画驾轻就熟,创作写生人物也是轻松愉快的事,在这次展览中,他将重点放在思考装置、雕塑和空间上。
《存在的形式》系列是玲珑剔透肌体的雕塑群,外表能看到齿轮与电线相互啮合的脏器,是对人类和自然科技对生命相互转换的思考。
入口处的主展厅中央,是首次尝试创作的《蛋糕》装置,周边点缀着不同造型的西方经典雕塑,他们以蓝色血脉链接,石头与机器拼接处的身体闪烁着蓝光。其实《蛋糕》装置之前,庞茂琨只是想多做一些雕塑群,完成后的的雕塑群反而有点像蛋糕,“蛋糕具有仪式感,作为一种隐喻既是对某时段的庆祝,也有开端和终结的意味,所以我将这系列直接取名为‘蛋糕’”,庞茂琨介绍。
在副厅里,雕塑自由女神俯视着装置《脉息》,在长方形镜箱中放置着关于心跳、血液的古希腊雕像碎片,通过蓝色血脉联动,似乎连接起了新的生命。镜子无限延伸的反射,让人产生视觉错觉,更突显一种周而复始、叠矩重规新的生命生存方式。吉林品牌策划www.haohead.com/special/jilin/plan/type-341.html
卡尔海因茨·吕德钦认为,庞茂琨从油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转变到装置艺术,需要在空间上多角度提要钩玄,这对庞茂琨本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胆的突破性创新。
YC艺术网:此次展览主题“副本2020”个展,谈到来源于一本科幻小说。之于您的艺术而言,“副本”的意义在哪里,是相对于此前古典绘画而来的吗?
庞茂琨:在今天,副本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艺术中的副本其实也是这样。艺术是观念的东西,后现代以后挪用、重置,把以前的东西进行改变,成为新的合理、合法被认可的。
科技的副本就更明确,智能机器人可以成为你的副本,意识相互复制、转移中,他同样有其权利,甚至可以取代原本或者是相互转移。到了那个时候,所谓的自然生命会被机器时代的智能生命所取代,甚至平等。
我们把“副本”作为展览主题,对古典绘画进行改变,保留机器人的痕迹,其实是把我们今天和未来结合在一起。今天的思想是人类发展历程积累下来,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原则,包括对待伦理、哲学、思想、艺术的习惯。但到根本被撼动的节点时,这些习惯会与机械、智能、科技制造的生命,产生碰撞和矛盾,传递对未来未知的猜测,这时的我们又该怎么来适应?
YC艺术网:龙美这个场馆曾经举办了Google AI展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您最新的作品会让人想到这个。您如何看待科技、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庞茂琨:科技、人工智能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和感受都不一样,比如说年轻人是适应现代手段,而我是以中年人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哲学思考。我不是用新媒体手段来创作,也不是对科学去实践,研究真正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它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符号,借助媒介评论问题。
YC艺术网:您说,面对这些变化,今天的哲学、伦理学、艺术,都未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否详细谈一下这个问题?
庞茂琨:科技打破了社会深层关系的伦理,比如说生动、自然的基本审美法则,这是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标准。但科技可以作假、复制,它并不是自然生长,而以前觉得虚假的东西成为合法,这种审美就没有了意义,人类理论跟不上发展,暂时也无法接受。即使如此,也许未来的某个时代,审美都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例如,我们这代人喜欢手工信,现在这代人就不是很喜欢,他有可能觉得手机电脑选字体很方便,不需要练字,也不会去迷恋以前的东西。
YC艺术网:“副本”系列绘画是“折叠”系列的扩展和延伸,“副本”是如何从“折叠”系列延伸而来,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副本”的绘画方式、细节描绘、展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为什么?
庞茂琨:这几年,我对于科技问题的思考会带出一个系列作品。“折叠”仅限于我把自己植入进画面,与古典对话,造成时空措置。“副本”中加入了智能科技,是对未来的折叠,对人类如何适应科技带来的根本性改变的进一步思考。
“副本”系列中,为了切取不规则画面,我还请教了设计师。乍看之下是大师的某件经典之作,仔细观察又会发现一些细节变化。之前对古典绘画基本是完整临摹下来,再进行改编情景。但这次我以自己90年代画的局部方法,截取一个大家都知道来自哪里的局部就够了。
我看了很多大空间展览,即使把数幅画拼接成巨幅作品依旧“占不满”墙面。后来我想,画如果不规则就可以高低、旋转随意摆放,布局较为自由,也会让墙面看起来较完整。
YC艺术网:可能在熟悉您的观众看来,《存在的样式》和《深呼吸》系列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变化太大,能否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几个系列?
庞茂琨:这次的作品,我做了多种方式的尝试。大家都知道我是画画的,但人不能总抱着自己以前擅长的东西,想要表达一个思想,将展览丰富,创作手段也不能局限。
“副本”这个概念,虽然借用了科幻小说的题目,但它能够说明今天要面临的巨大变化,包括哲学、人的终极价值、终极问题,到底是历史有价值,还是未来更有价值,都要等发展到特定阶段才知道。所以我用作品提出对未知的困惑、兴奋和惧怕,这些复杂的心情都综合在整个作品中。
以前的展览也总会画些手稿,《深呼吸》系列就和手稿一样,是更随意表现性的纸上作品。主题相同但画面构成不太一样,水彩、墨、铅笔的线也很随意,凸现绘画人的自由。
YC艺术网:您在自述里也表明了,对于古典艺术的眷恋,但是这次展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要重建深层关系,还是阐明新关系?
庞茂琨:它就是一个自然的推进过程,比如“折叠”以后推出“副本”,当中的因素可以朝前再走一步,但侧重点开始分杈到另一个问题。
YC艺术网:您谈到过,在您自我观看的艺术脉络里,会涉及到三个关系: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自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以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此次展览是第三种关系?
庞茂琨:对,“副本”就是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当然也不全是,因为虚实会相互转换。
以前觉得自然生命是真正的生命,其实自然生命只是人类的一个阶段,以后智能科技的非自然生命,也许会是一个比自然生命还要长的发展阶段。
作品提出的终极问题还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人总是不清楚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死掉,脱离肉身后意识会到哪去,这些生命问题很折磨人。
YC艺术网:筹备的10个月里,经常能在展览现场看到您。这次拿出这么多新作让人惊讶,您的绘画状态是什么样的?
庞茂琨:行政工作确实耽误创作时间,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很满。以前一年创作很少的画,恍恍惚惚就过了。在节奏更紧张的情况下,我反而比以前更珍惜时间。
而且工作室就在学校面,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哪怕行程中还剩一点时间,也赶快去画一部分,再回来开会。另外四川美院也有个特点,大家创作的氛围浓厚,哪怕是做管理工作也不能丢掉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庞茂琨:副本2020
展览 李磊:“转型”后进入井喷式创作
展览&对话 雅行&刘钢:朱金石借上帝之手完成作品
艺术人物 张德建:现在的我自由了因为评判标准掌握在自己手中
【央视画廊】 桑杰本唐卡艺术欣赏(一)
川美院长庞茂琨的绘画作品新鲜出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