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鸢都风筝|刘晓东

风筝又称风鸢或纸鸢,风筝的故乡在中国,它的发源地在潍坊。潍坊这个城市位于齐鲁以北,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七县四区,人口八百九十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宝石资源,更有广阔的海域,悠久的历史,农业、工业、手工业、科技发展、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更是卓越发展。

她八千年厚重的史册上,留下了大舜、孔融、郑玄、贾思勰、范仲淹、郑板桥等历史名人,偶园、十笏园、范公亭、云门山、仰天山、沂山、驼山等历史古迹,青州红丝砚、安丘仿古铜、东路大鼓、诸城古琴、高密三绝、昌邑丝绸、高密茂腔、寒亭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渊远的文化让潍坊光彩夺目,悠久的历史让潍坊绚丽多姿,虽然潍坊曾经冠有“南苏杭,北潍县”之名,但她又有一个更美丽且赋予诗意的名子叫“鸢都”。

“鸢春四月芳菲尽,都醉月美花又开,风云变化多少事,筝筝却冷凌歌声”,鸢都的风筝,史于两千年的墨翟,有史载“墨居于鲁山(今潍坊青州西南),受天空鹰鹞所启,遂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所制这只“木鹞”为中国最早的风筝,它曾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所用。唐宋,纸业发展,遂风筝以改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玩具,潍坊的放风筝兴起于宋,发展和普及于明清,清乾隆最为兴盛, 有文献记载,如《潍县志稿》记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半,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道光诗人在《潍县竹枝词》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春来燕多”清末,潍坊风筝在亚星桥附近已成固定市场,五湖四海商贾来此购买,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一大批高超的风筝手工艺人,他们为鸢都风筝发展作着卓越贡献。

话说“世界风筝看中国,中国风筝看潍坊,潍坊风筝看寒亭。”潍坊寒亭杨家埠是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杨氏祖先自从明初山西洪洞县搬迁到杨家埠后,就开始发展风筝与年画。这里住着多位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民间艺术大师杨洛书、杨红卫等。在这里有山东省内最大的民俗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省内乃至国家多位领导来此参观学习,并拍摄了央视追踪“非遗”大戏《大掌柜》,让杨家埠名声赧起,享誉海外。以杨家埠为代表的潍坊风筝题材丰富、广博,选用材料奇特,设计夸张变形,画工采用了国画技法与年画风格,放飞有力学根据,构成了风筝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据《潍县志》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一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在潍坊的世界风筝博物馆里,存有日常生活象征吉祥如意的祥端蝙蝠、仙鹤童子、孔雀开屏、凤凰展翅,还是以民间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嫦娥奔月、八仙过海、天女散花、麻姑 献寿,无不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潍坊杨家埠的风筝以传统风筝为主,它的造型不重自然形似,以型写神,精美华丽,立体感强。以风筝王杨同科为代表的杨氏风筝艺人使风筝在色彩上有了地方特色,形成了两种风格。一类是色彩淡雅的文人画风格,是其画派之一,独具风格,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艳丽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以风筝王杨同科为代表的艺人把杨家埠的木板年画的色彩风格融入其中,使其产生强烈明快的艺术氛围,其代表作龙头蜈蚣风筝,这种独特绘画,放入空中,形象逼真,观赏效果奇特。

新中国成立后,潍坊风筝异彩纷呈,风姿多彩,杨家埠风筝更是行销全国,打入国际。“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潍坊人把风筝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外国友人的支持下,1984年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以后的四年里,民间艺人勤劳创新创作,使风筝传统艺术奇葩大放光彩,揭开了新的篇章,1988年,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在潍坊又成立国际风筝联合会部。

近几年潍坊风筝面对传统风筝材料落后、工序复杂、比较笨重、不易携带等特点。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技术,从材料上选用碳料杆、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等使其制作简单、体态轻盈、便于携带,也飞的越来越高,在风格上也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技术,从材料上选用碳料杆、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等使其制作简单、体态轻盈、便于携带,也飞的越来越高,在风格上也大胆创新,迎合大重口味,不仅有卡通形的叮铛猫、喜洋洋、福娃、奥特曼,还有以长尾彩条多尾彩条等三角风筝,更发展了软体风筝,立体风筝,夜光风筝等。在放风筝的转盘上也有了发展和创新,这些风筝适合大众,被人们普及和喜欢。

潍坊风筝今已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也面临着传统风筝被冷落的局面,我不禁担忧起来。就像放风筝的很多,会放风筝的却很少,他不仅要掌握力学、平衡力,风向和风力对风筝的升空也有决定性的影响,长风还阵风,旋风还是上中下风,地面风还是上风。还要注意风力的强弱,配以中小型风筝,不同风力放不同的风筝才会飞的越来越高,而七级以上除特制风筝外,一般不能放飞。这些就是专业性的了,风筝还是以娱乐为主的。

我们每当走在在潍坊的广场上,经常看到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这种景象,放风筝这种文化形态和习俗,被演绎成山东半岛的盛大节日,成为和平、友谊与开放的象征。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让风筝成了潍坊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和品牌。

作者:刘晓东,字启明,别署耕读轩主,生于1990年,祖籍山东潍坊。现为中国散文学会 、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书画学会、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会泰安分会常务副会长,仓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荣获第五届“黄山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奖,第五、六届“圣都文化奖”,著有文集《惟闻钟磬》,画集《人之悟境》。其痴于诗歌,能画;善于辞章,好学;热于收藏,善察;喜读史书,通变。其文学精练,师从名家,擅长诗歌,富于想象,抒情凝练,极富韵律。其国画刻苦,名师指点,主攻人物,劲健朴拙,笔承传统,极富情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风筝简史谣》注释
潍坊风筝那些事儿
杨柳青,放风筝
鸢都的风筝
风筝 写在云端的千年传奇
齐鲁文化|纸鸢高飞 梦想蔓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