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MOOC的优化设计 参考论文

摘要:近几年我国掀起了MOOC建设热潮,大量MOOC不断涌现,但MOOC建设质量良莠不齐。本文在个案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目前我国MOOC建设中主要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交互缺失、评价重客观轻主观四大问题,提出了应从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多种途径提升交互频度和交互深度四个方面对MOOC进行优化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MOOC;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9-0086-04

● 引言

MOOC具有便于使用、免费、学习完全自主、可世界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及教学资源等特点,被学习者和教育机构所接受和推崇,各种MOOC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MOOC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加速学习化社会的形成等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MOOC建设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降低辍学率,如何对MOOC进行优化设计、建设高质量的MOOC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我国MOOC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网络精品课程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网络精品课程不同,MOOC学习者必须体验课程注册、课程学习、及时练习、课程作业、互动交流、课程考核、证书获取等完整的学习过程,MOOC学习是完全线上的。合理设计MOOC的各个教学环节是MOOC成功的关键。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国内MOOC的建设现状,笔者从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四大主流MOOC平台选取了30门MOOC个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互动、教学评价几个维度进行了个案分析。为了保证个案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对部分大学生的MOOC学习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以曲阜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48份,问卷回收率为87%。个案分析和问卷调查显示,国内绝大多数MOOC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重传播轻体验

讲授法是目前MOOC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们所分析的30门MOOC中,仅有3门课程在讲授中结合使用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千篇一律地脱离情境进行讲授,教学不形象、不生动、缺乏趣味性、与现实无关是目前MOOC教学中非常突出的现象。按照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进行讲授固然能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但讲授法只能够有效地促进结构化、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线学习者面对的是毫无生命的冰冷的电脑屏幕,学习氛围缺失,学习孤独感很强,传统讲授方式难以维持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我们对MOOC学习者的课程完成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页表1),仅有7.5%的学习者能够完成课程的80%以上,MOOC存在着非常高的辍学率。调查结果还显示(如下页表2),76.1%的学习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其MOOC完成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问卷分析的结果与个案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2.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普遍缺少学习支持材料

MOOC通过精编和细致的模块化将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灵活地学习。微视频、文字讲义、课件是MOOC教学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笔者对30门MOOC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了微视频、文字讲义、课件之外仅有5门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少量的额外学习支持材料。MOOC学习者数量巨大,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对当前所学内容的知识准备存在着巨大差异,仅仅依靠微视频、讲义、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普遍缺少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材料的现状无法满足MOOC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很多学习者的学习难以维持。如表2所示,69%的MOOC学习者认为课程资源的充实和价值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MOOC完成度,可见缺少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材料是MOOC辍学率高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师生、生生交互缺失,学习氛围缺失

在我们所分析的30门MOOC中全部都设置了答疑区、讨论区供师生、生生交互使用,但普遍存在交互频度低、交互深度浅的问题。师生、生生仅就“如何获取证书”“何时提交作业”“如何下载课件”等与课程内容无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交互,缺少围绕课程内容的深层次的探讨。如表2所示,52.3%的学习者认为师生、生生的互动程度会影响其学习MOOC的积极性。高质量的互动是增强线上教学现场感、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维持学习动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交互缺失、学习氛围缺失也是MOOC学习者辍学的关键原因之一。

4.评价重客观轻主观,客观题反馈及时,主观题反馈滞后

通过个案分析,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课程(29门)都在每段教学视频之后为学习者呈现了练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26门课程单纯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测试后由系统自动评价,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但无法对单个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单纯采用客观题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重客观轻主观的现状很难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需求,客观题只能反映学习者对基本概念、原理、事实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核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MOOC中对主观题的评价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平台提供的语法纠错功能对在线学习者的小论文、小设计等进行自动纠错与评分。这种评价方法显然难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另一种是提交作业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但要对规模庞大的MOOC学习者的作业进行评价是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因此评价存在严重滞后问题。还有一小部分课程采用了同伴互评,但互评往往是肤浅和流于形式的。

● MOOC的优化设计

针对个案分析和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设计高质量的MOOC,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多种因素,包括“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以及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1]笔者认为,结合MOOC教学授课时间短、课程内容精简、师生异地、学习完全自主等特点,在MOOC设计中主要可采用如下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

这里所说的讲授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视音频技术,呈现教师授课情境的教学模式。MOOC的授课时间通常只有十几周,每周的课时也都比较短,参与课程的学习者通常是基于个人兴趣或以实用为目的的,为了有效地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可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思想融入教师讲授中,以增加教授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中国大学MOOC中,由袁涤非副教授讲授的“现代礼仪”课程有效地利用了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的案例,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职场情境、社交情境等为在线学习者介绍生活礼仪、言谈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涉外礼仪等,讲授生动形象,获得了在线学习者的一致好评。

在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开发等计算机类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真实的任务或项目情境中,在带领在线学习者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中达成传授知识的目的。

(2)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围绕关键问题或某一专题而合作互助的一种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协商、讨论和对话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在线学习者创设一种互动交流,对话、辩论氛围,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增加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在线学习者可以利用MOOC平台为在线学习者提供诸如WIKI、答疑讨论区、博客等技术或工具创建在线学习共同体,开展协作学习。

(3)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是指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的学习行为。MOOC学习者对当前所学内容的知识准备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有效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MOOC需为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内容、形式丰富的学习支持材料以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MOOC中应对学习支持材料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门别类地存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

(4)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学习者主动去探究、去发现,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以建构新的结构原理。[2]这就要求MOOC为在线学习者提供探究的资源、工具、环境,为学习者的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在学堂在线中,由清华大学提供的“操作系统”课程为学习者的探究学习提供在线实验平台,学习者可以利用平台中的各种插件开展实验、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将教师拉进实验仓库,由教师对探究学习给予帮助。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方面,MOOC学习者数量巨大,MOOC教师精力有限不再适合作为学习评价主体。另一方面,由计算机完成的系统自动评价过于机械化,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在MOOC大规模的学习者之间开展同伴互评可以很好地解决MOOC学习评价难的问题。同伴互评不仅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评价工作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在线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在线学习的孤独感。针对互评中存在的评价过于肤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可以采用对在线学习者的互评行为给予分值鼓励,或者硬性规定必须写评语等以保证同伴互评的顺利开展,保证互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由教师团队、同伴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保证评价的准确、全面、真实、有效。

学堂在线的“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中国大学MOOC的“现代礼仪”课程是同伴互评实施的成功案例。“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在课程评价中除了由计算机在线批改外,还会由系统自动安排学生互相批改,完成批改才可以获取相应分值。“现代礼仪”课程的单元作业采用同伴互评的形式,提交作业后才能参加互评,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6个,未参与互评得分仅为自己作业得分的50%,未完成互评得分为自己作业得分的80%,全部完成互评得分为自己作业得分的100%。通过这种形式来鼓励在线学习者积极参与互评。

3.评价内容多样化

为了保证学习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可以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内容。客观题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习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主观题以论述题、小论文、小设计等形式综合考查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创新能力等。如何围绕课程内容设计高质量的主观题是设计的难点。

在中国大学MOOC中,王震亚老师主讲的“人人爱设计”是主观题设计的成功典范。该课程选课人数4.8万人,入选“年度最受欢迎的APP课程”“年度热门五大零基础通识课”“八门好课带你敲开2016的大门”。妙趣横生的作业深受学习者喜爱。例如,王震亚老师在讲授专题“设计为人”时,设计了如下作业: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有很多残障人士无法完全运用智能手机。请对智能手机做出一项功能改进(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App),让身体残障的人士(要指出针对某些身体有缺陷的人设计)从中受益。请写出三个以上答案。在讲授专题“设计与文化”时,又设计了如下作业: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望闻问切、武术戏曲、十八般兵器、二十四节气,还有麻将……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把它移植到现代设计当中,设计一款小学生使用的文具或玩具。

4.多种途径提升交互频度和交互深度

(1)深化交互主题

针对MOOC中由学习者自发形成的讨论主题过于肤浅的现状,教师可事先在讨论区抛出课程中若干关键问题、有意义的学习主题引发学习者讨论,高质量的交互主题是研讨深入进行的前提。

(2)加强讨论组织 参考论文

最理想的状态是教师能经常性地参与研讨,对研讨进行适时地引导、总结,引领研讨围绕特定的主题有序进行。为了保证良好的研讨秩序,教师还需预先制定社区行为规范,用规范来约束在线学习者文明地、负责任地参与研讨。此外,教师还需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研讨。例如,对于高质量的发帖或研讨发言积极的同学予以分数奖励等。在“现代礼仪”课程中就明确规定在研讨中高质量的发帖次数超过3次的即可予以分数奖励。对于那些社区研讨非常活跃,发帖次数多、发帖质量高的学习者,教师更应该特别关注,帮助其发展为社区中的意见领袖,由这一批意见领袖引领研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胡钦太,林晓凡.面向服务的MOOCs分析与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

作者简介:李顺(1979—),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网页设计,网站开发;李晓飞(1978—),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29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互文本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度进展报告
专访丨英国高校如何发展MOOCs与混合学习——访英国利兹大学数字化学习中心主任尼尔·莫里斯教授(一)...
你知道在线教学中哪些学习支持服务策略更为重要吗?
网络课程评价
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介绍 - 网络教学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