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翻转课堂:地理学科教学引入微项目学习的意义

核心概念界定

翻转课堂颠倒了“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原有的时空排序,是一种以“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为基本结构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形态)。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以宏观课程微观组织、三大模块、参与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如图1)。微课程教学法模型把微课程的研究对象定位于单位课时教学活动,整个单位课时教学活动流程呈现为由两个主体、两个阶段、三大模块组成的基本结构。

微项目学习是微课程教学法借鉴项目学习成果创造的微型项目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协作探究和展示探究成果两大部分。在微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精心策划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与真实情境,由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开放式探究任务(项目),实现知识的内化,以及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 开展微项目学习的价值

1.发展教师的探索性思维能力与教学技能

2015年9月,笔者第一次接触到初中教材和教学,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读课本P73活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如下页表)。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在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学效果较好;在一些基础较差的班级效果极差。笔者的课后反思是学生的基础和行为习惯导致了他们听课的专注度和参与度不一样,所以学习效果也不一样。

2017年9月笔者第二次任教初一年级,在原来的导学案上添加了一道合作探究题:你觉得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经过改动之后,笔者发现,相比上一届的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高。有了这个尝试后,笔者对导学案中的大部分章节做了修改,逐渐增加了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2019年暑假,笔者接触到微课程教学法,之后,开始了实践。鉴于笔者所在学校初中地理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微课程教学法关于课堂学习的关键项目——微项目学习引入教学实践,把最初导学案里的那道探究题放到了课堂“進阶学习”中,试图设计一个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微项目如图2所示。

学生非常喜欢这个主题,他们从课堂上讨论到了课堂下,又把课下讨论搬到了家里的饭桌上。

对比笔者不同时期的教学设计,根据微课程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其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和延伸,研究话题的趣味性更浓、生活性更强,因此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回溯不同时期的教学行为,在探究“微项目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对教材和地理素材的整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设计的问题能够基于真实情境,利用同一个情境即“一境到底”的设计将不同的知识点以问题化的形式呈现,最后在课堂小结时又将这些知识点结构化、图式化。

微项目学习是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本土创新,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活动,但前提是,微项目学习主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必须既与所学学科知识紧密相关,又具有跨学科性质。从教师发展意义视角看问题,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倒逼教师向研究型、反思型发展。要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微项目学习活动,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学科修养,不断开拓自身的专业视野,时时注意留心观察周边的地理现象,细心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地理新闻,做到“终身都在备课”,这样,创意出来的微项目学习主题才是鲜活且深受学生欢迎的。

2.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地理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借助微课程教学法,合理设计微项目学习,就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人口与人种》一课的微项目学习中,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讨论、探究、辨析。

问题1“为何木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是人口数量增加较快”涉及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等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卢老师的家乡和苏州木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这个问题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问题2和问题4涉及我国不同时期存在的人口问题和不同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辨识也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问题3和问题5涉及了社会保障制度和生育观念的变化。学生要从多角度来探讨这两个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问题6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涉及我国国情,是一个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活动,参与这个活动本身,需要把地理知识、国家政策和家庭实际联系起来权衡,对于学生来说,这既是一个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也是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

这是一种“一境到底”的微项目学习活动,以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切入点,将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聚合到一起,由人口增长想到人口问题,由人口问题想到人口政策、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这样,将原本碎片化的知识进行了结构化的意义重构。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和八年级中国的人口结合起来综合思考,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更好,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培养地理实践力,发展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 “微项目”的创设:创设的情境要源于真实的生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进一步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与微项目学习所倡导的协作探究的主题必须来自真实情境,以及激发学习力、促进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完全吻合。因此,把微项目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变革,把地理课程标准定义的学科要求和学生素养要求落到实处。

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接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中的独特作用,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地理学的美,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微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使自己的大脑得到“补给”和“滋养”,才能和学生共成长。 参考论文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从现象描述到发现本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9):20.

[2]金陵.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本土创新[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02):30-33.

[3]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6-127.

[4]徐锦生.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马莉莉.基于微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5-16):71-76.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44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课程教学法”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过程与反思
南京一中“学历案”教学法影响全国
结题报告
助力新高考:微课程教学法的应有之义——话说邱晓华《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微项目学习探析》
系统设计:教学模型成为教学现实的桥梁——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研究报告(4)
当代国际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