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守传统中医思维就是迂腐,落后,愚昧无知吗?

昨天听一讲座,谈到传统中医思维如何落后,现代中医应当如何运用现代西医医学成就进行创新,尤其是精准医学创新云云-----

有朋友也听了,直接给我说:唉!中医没救了!我不免有所触动。

首先,什么是传统中医思维,在我理解的传统中医思维就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体系基础上的思维模式、思维体系,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辩证论治体系。当然,辨病论治也是。(伤寒论也是辩病论治),辩证论治是辨病论治基础上进行的。千百年来,所有的中医基本都是在以上理论基础进行学习并应用临床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西医进展迅速,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尤其是抗生素,手术,病理,药理方面的进步,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医还在学习传统中医思维模式,思维体系,来认识疾病,诊疗疾病。是不是就很落后,顽固不化,愚昧无知,不合潮流,逆时代潮流而动?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中医传统思维体系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有现代医学很多方面不具备的优势。

有人认为中医的辩证论治不够精准,分的不够精细,没能达到基因片段,分子结构层面的精细程度,不符合现代医学向精准医学发展的大方向。我对精准医学还真不是很了解,这里只能大概说一下,精准医学就是力求精细瞄准,标准匹配对致病分子结构的改变。但如果标准匹配某一结构就用一种药,匹配10种结构就用10种药吗?甚至还有更多。而且,药物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病人病了,莫非要干等好久好久,而且,这种思维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就真正的揭示了真理?我想医学本身就是不断探索不断认识的一门科学,各种科学家都是想尽力的接近真理,至于用哪种方式方法去认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选择。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传统中医,已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甚至很多是被西医认为是无法救治的生命。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而医学作为科学的意义,就是成功的救治患者。只要取得成功,就是有价值的。至于其中的精细机理,比如分子化学结构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可以不断的研究,并且没有终点。但如何迅速而有效的直接取效,是非常重要,事关患者生死健康,是很有价值的。而不是一定要等机理研究清楚后再应用。而其内在机理的研究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因为目前没有研究清楚其精细的分子化学结构成分而就否定不用我们的传统中医思维模式。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中医前辈运用以上思维体系,救治大量患者的案例数不胜数,无论从伤寒到温病,还是用青蒿治疗疟疾到用温病学理论治疗03年的非典,中医药一直在发挥着其极其强大的抗病防病作用,在此其中,中医传统思维体系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传统思维体系,是我们古人通过大量的客观现象(临床)观察,并利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总结出来的,经历了大量的临床验证,被验证为有效,才得以流传下来。实际上,很多理论也正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得以流传。而大浪淘沙,能够百年流传已经堪称精华,更不用说中医传统理论体系历经几千年历史而长盛不衰,尤其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至今仍然有效的指导临床。并不断的被验证行之有效。

相反,很多此前尚且流行的东西,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灰飞烟灭。当然,有不少西医理论。

说一些我亲身经历的案例:

1.同样一个阑尾炎,西医的思维就是抗菌消炎,但很遗憾,输液抗生素2周无效。有人用西医思维用了黄芩黄连等中药来消炎,还是无效,并更加严重。仔细询问,患者腹部怕冷,黄芩汤加肉桂干姜后3副,患者彻底好了。究其原因就是我用了传统中医思维中的分清阴阳寒热辩证治疗。

2.一些心绞痛患者,西医用丹红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方案后,缓解不明显,我们详细辩清属于心肾阳虚血瘀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制附子后明显缓解,用的还是传统中医思维。

3.一口腔溃疡患者,反复发作,西医给维生素,增强免疫治疗多年无效。我们辩证为脾肾阳虚,虚热在上,用温补脾肾后迅速改善。

4.失眠患者,反复多年,焦虑烦躁,西医给予安定片,镇静安神等无效,我们精细辩证为阳虚失眠,温阳镇静安神后患者明显改善。

5.咳喘患者,用西医抗生素输液方案无效,我们分清寒热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包括很多多年哮喘患者,当然也有肺癌患者明显改善症状。

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不只是我这个后学者,更多的中医前辈,无论医圣张仲景,还是是金元四大家,还是明清时代的张景岳,尤在泾,陈修园,叶天士,吴鞠通,郑钦安,以及现代的刘渡舟,陈亦人,杜雨茂等中医前辈,无不坚持中医传统思维体系,并愈疾无数,深受人民爱戴。

中医整体观念,比西医局部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很多方面优越很多。比如西医以毒攻毒的抗癌思路,导致肿瘤还没消失,人已经没了的案例比比皆是。西医对抗疗法与中医调和思想。孰优孰劣?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概否定中医的优势,很多优势是客观的存在,不能视而不见。

作为中医,我坚守中医传统思维,也主张向西医学习解剖,病理,生理等现代医学的先进科技,只要有助患者身体健康,但我不主张因为学习西医而抛弃中医传统思维体系。更不认为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就是抬高了中医,恰恰相反,有时候是贬低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对中医的认知不是太多,而是不够,远远不够。中医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来认识,并弘扬下去。尤其是其中的传统中医思维体系,应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全人类的珍贵宝藏,一直在发挥着巨大力量的瑰宝,值得深入的研究,思考,学习,而不是只需要扔到废纸篓过时的废料。

随笔一写,后期有空会详尽阐述。不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点。

以上观点,纯属学术观点。并不存在对不同看法的个人的不敬。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如果有不同看法,也请赐教,海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部六病”——实现中西医通约的新医学
【史问今思】中医的现代化何不尝试把西医中医化?(结尾有补充)
各美其美,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啊!您怎么办?
第一章
中医和西医该如何更好地交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