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别我的二舅


我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菲·贝利[英国]



上周末,当《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爆全网时,我送别了我的二舅。

二舅和我们家一墙之隔,小时候,爸妈做生意,我和弟弟早饭就在舅舅家解决。
春夏秋冬,有事没事,就在二舅家混饭吃。

其实看全网爆红的二舅的故事时,我二舅就已经病危了,我妈妈哭着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办啊,怎么办啊……六神无主。
接下来几天,好希望可以听到我妈妈说,没事了没事了,舅舅病情回转了,但还是没等到什么奇迹。

回家后听到我妈妈说,自己六十多,从没见过哥哥流泪。
他没准备好,还有很多放不下。
二舅这一辈子,受了太多的苦,存活下来的兄弟姐妹6个,包括我妈妈,兄弟五个,只有我妈妈一个女儿。
二舅明明是家里老二,却忙里忙外活成了老大。

小时候,我就总是跟我妈妈说,大舅比二舅看着年轻多了。
要活成老大,肯定不容易,该承担的不该承担的,都得担着。
那个年代,二舅早早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年轻时都是靠苦力活,整日日晒雨淋,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
印象中,暑假看过很多次他帮别人家盖房子,顶住酷暑暴晒,挑着一担担红砖,水一桶一桶地喝。
直到全身病痛,近两年才歇下来,晚年在冠心病、糖尿病、严重胃病中度日……最后因为胃穿孔突然去世。

那个年代的故事大抵如此,在看全网爆红的二舅视频时,老潘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换成我爸的故事,也大概如此啊,并没看出什么。“
说实话,我也有同感,但依然不影响他治愈我。

40、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都是在会不会饿死的边缘挣扎。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内耗,而是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白天撸起袖子干活,为生活忙碌奔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吃完饭后的那点时光,是一天中难得的闲暇休息时间。
夏天拿着一把蒲扇,边走边晃,晃到谁家就在谁家坐坐;冬天呢,从我记事起,家家户户就已经开始烧炉子。
所以春夏秋冬都是这样,太阳下山,一群人坐一起聊聊天,我们叫”讲古“。
实际上也不仅仅只是讲过去的事情,他们也会瞎侃新闻时事,还有些时候,会天马行空地说一些神话传说。
小时候,我就喜欢在他们旁边偷听,听他们”讲古“。
在这些讲古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二舅说:“我这辈子都不要再吃红薯”、“我看到人家搞什么生日就烦,只要有肉吃,不就天天过生日嘛,搞这些名堂干什么。”
一个吃了多年红薯只想能吃顿白米饭的人,的确理解不了过生日是为了什么,一日三餐,能让家人吃饱穿暖,还有肉吃,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记得大概在我八九岁那年,有一次冬天,在二舅家烤火,他从外面做工回来晚了,端着一碗白米饭,就着一小蝶霉豆腐,一边吃一边笑呵呵地说着话,吃得香喷喷,一下就吃完了两三碗饭。
这个画面在我脑海里几十年,我当时在想什么?
“怎么没有菜呢,就这样吃能吃下吗?如果我将来过得好了,要让舅舅吃点好的。”
 
二舅的声音特别响亮,喝了点小酒之后,聊天就像吵架。
这些天,我回想起二舅,竟是这样的画面:春节时,他会带队去上山祭祖。
二舅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挨家挨户喊哥哥们、舅舅们。
看到我就满脸笑容,吼一嗓子,不容我拒绝地命令我说中午去他家吃饭。
妈妈说,一大家子,屋里屋外都是他操心。
活成大哥的老二,一般都很强势,从记事起,我觉得他就没休息过一天。

二舅性格很刚,但是他内心却极其柔软。
我从未见过他打两个表哥,尤其是我小表哥。
曾经我一度认为小表哥活成了一个混混,实际上他只是个社牛而已,不偷不抢社交广泛,朋友圈里干啥工作的都有。
而大表哥学习成绩很好。
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家人都劝大表哥复读,但看着当时家里的条件,他决定学驾驶。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表哥做了几十年司机,跑遍大江南北,没出过一起事故。
哥哥们现在都活得自由自在,都像我二舅,极其重感情

这样的家庭和故事,真的如《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UP主唐浩老师说的那样,得快进多少倍,才能看得下去。
太平凡、太普通,完全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乏善可陈。



二舅从生病到病重的这几年,两个儿子精心照料,即便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都有很重的经济负担。
在医院的时候,要强的二舅脾气见长,哥哥们就在一旁默默听着,自己听完,再安排自己儿子去听。
哥哥们约定彼此再忙,每天都要至少在医院待上一小时,没有别的,二舅觉得有亲人在心里就踏实。
 
送别二舅时,我看着哥哥姐姐们忙里忙外,忙前忙后,有点不知道做点什么。
离家多年,我不知道家里的习俗,也不知道这一套人情世故。
当年七八岁的时候许下的心愿,几十年来停留在脑海里的画面,可真正做的却太少太少,一年回来一次两次,还是舅舅请我吃饭。
好不容易请他们吃一顿饭,临走他们还要给我的孩子们包个红包,把好吃的一箱箱往我车里塞,生怕我在外面想家里的吃的。
我给同样在外几十年的发小发了一个信息,说:“不知道自己读书,是孝还是不孝。”
而发小不止一次地回复说:“我最羡慕的就是小成,就在父母身边。”

我们那一年有五六个同龄的同学,成绩好的我们都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大城市里。
而成绩不好的都在父母身边,乡里乡亲、忙里忙外、承欢膝下。
我们父母只是图了一个名——你们孩子读书有出息。
然后,剩下的就是彼此报喜不报忧
父母尚且年轻,小病小痛都是自己默默咬牙挨过去,可是万一生了大病呢?
对于在外漂泊定居的我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是四十岁的我们,却已经开始了送别
一周送走两位亲人,昨晚又走了一位老人。
今年天气特别热,很多身体本来就不好的老人都挺不过去。

这次回来看到了很多很多亲人,和儿时的玩伴。
他们一个个也和我记忆中的他们相差甚远。
偶尔遇见一个人,也不知道她手里抱的是儿子还是孙子。
而我的记忆里,还是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同样,我在他们眼里,也从孩子变成了中年人,所以很多人也认不出我了。
 
亲戚们坐在一起,我听他们诉说着各自的生活。
当年我们离家,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其实在哪里生活都一样,人这一生谁都是一年四季三餐,都在各自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生活着。
上天对谁都很公平,日子里的苦难谁也没有比谁少几分。
最后都止步于同一个终点。
 
世上有许许多多像我二舅这样的人,每个人身边或许都有那么一个“二舅”。
他们或许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被生活硬生生逼成了一个“全才”。
他们很少有精神内耗,一家子的生计压在他们的肩上,也容不得他们有时间精神内耗。
他们一辈子埋头苦干,无论多大的事,咬咬牙抽根烟都得扛过去,在他们的人生观里,许多事都是小事,不足挂齿。
用自己的行动给家人安全感,用自己的爱,让孩子学会爱。
他们默默承担了很多,却极少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怨言。
 
送走二舅后,我陪妈妈散步,她突然说:“这亲人一个一个走了,回老家也没啥意思了。”(因为我弟弟也在外面,妈妈和弟弟住在一起,不过离老家近,她常常回老家。)
我就突然想到某位百岁老人说的一句话:“不知道长寿是奖赏还是惩罚,身边的一个个熟悉的人都离去,只剩下自己很孤独。
我们孤独地来,孤独地走,所以一辈子的旅程,幸福只是在于和谁一起度过一生。

离家乡几十年,我已经回不来。
但真的很庆幸,童年是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度过。
那是我的精神食粮,是梦回许多次还能重新出发的港湾。

儿童心理  自残 | 自慰 | 挫折 | 输不起 | 自律 | 撒谎
亲子沟通  心理过敏 | 求救信号 | 育儿分歧 | 社交
热门推荐  婴儿心理  | 入园 | 爱自己  | 排残奶 | 两岁
养育话题  断奶 | 断夜奶 | 咳嗽 | 哄睡 | 安全感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画漫画的古典阿德勒学派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委会理事,出版书籍《成长,不慌张》,10年专注家庭关系领域,我创立了一个线上家庭生活社区,用心理学带大家活出理想的样子。




支持原创
动手点赞、在看、转发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故里
陈玲 | 手足情
娘亲舅大
【江苏】吴翌宸《大学》指导老师:徐丽芳
农村大舅过了年没找到活,喝闷酒掉眼泪,听大舅说才知道他有多难
苗蕾: 我的三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