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共读论语|学问从人生经验上来,在做人做事中去体会

牛妈有话说

从2019年10月10日开始,樊登·妙手读书会之国学经典共读营就开营了,由领读人妙星老师每天带领大家一起读《论语》,讲《论语》,谈感悟,并在生活实践中体悟,虽然每天都有学习的压力,但大家热情高涨,体会颇多。

这几年,我看到大多数家长更喜欢在看得见、摸得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用”之物上下功夫,比如特别关注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等等,来让孩子健康成长,当然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决定我们生命和身体状况的,往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用之学”,也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恰恰正是这些“无用的”、“看不见的”才是根本,是它推动着“有用的”“看得见的”,因此借用一句《论语》中的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养育孩子其实就是在养育自己,开启自己的内在智慧、提升心性的过程,一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面对坎坷和困境,这些人生中重要的课题,都是可以从传统文化经典中寻求到答案的。我们学习中医,学习古法育儿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只有越了解传统文化,才能够理解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我经常会在群里说,哪些哪些不是中医思维,很多妈妈学习中医时不能深入下去,那是因为首先思维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只有先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才能深入理解中医,才能更好地手护家人。

老祖宗的智慧我个人认为不是用来学习的,更确切地说是叫“熏习”,是润物细无声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因此我们只有参与进来,坚持诵读、感悟交流,才能在知行合一中逐渐进步,靠近经典背后蕴含的大道,开启自己的内在智慧。

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对一些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了更高一层的领悟,眼光能够更长远了,做事情也更智慧了,处理一些麻烦的事情也变得游刃有余了。很多事情不用人告诉,我们就知道怎么办了,因为找到了根本。

为了能让更多家庭从经典中受益,我们从今天开始会把每期共读营的内容发布出来,以下就是我们的第一期内容,大家可打开音频聆听。

共读时间:2019年10月11日

共读内容:学而篇 上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不论是《论语》还是孔子,要展开来讲的话那内容真是太多了,所以咱们这次共读营的目标定的很明确,就是针对《论语》的原文进行阅读和解读,不做过多的拓展。

有关《论语》的注解也有很多的版本,咱们这次共读的解读,主要引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钱穆的《论语新解》,和中华书局出版、陈晓芬译注的《论语》。

其中南怀瑾的解读会更多些,因为南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很多地方都区别于我们在中小学课本中及大部分出版社的翻译,很有趣,能让我们更立体丰满的感受到孔子的思想,更直观的体会到《论语》对我们日常所思所想所为的指导意义。

《论语》一共20篇,每一篇,我们会用2-3天的时间一起阅读。各篇的题目都取自首章第一二句的两字或三字,所以篇题本身没有意义。我们今天要读的学而第一,作为全书的首篇,从总体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也比较重大,其中包括孝、仁、礼、政、学习等一系列论题,可以说,之后的各篇进一步展开的论述内容在首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露。下面我们开始原文的阅读: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几句几乎人人皆知,大家对这几句的解读是什么呢?我们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翻译是: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复习,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虽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吗?

我想问问有多少人真心觉得不停地学习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上学、不停的复习、做题、考试很痛苦呢?如果这就是孔子表达的本义的话,那他就不足以被称为圣人了。

在看过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后,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大部分人都没读懂这最耳熟能详的几句,没有懂孔子真正表达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的学,是学习、学问,它不是单纯指读书或者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在做人做事中去体会的;时,时时,经常的意思;习,本意是“数飞”,即鸟儿反复练习飞行,不仅指复习,更多是反复练习、实践的意思。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更深层的解读是: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学习到的,时时去实践它、反思它,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进步有所体悟,不是很开心吗?而不应该是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去反复复习它。

例如我们今天听说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实践的时候,往往对这个道理会有更深的体悟,真的有把所谓的“大道理”内化融入到生活的感觉,这时候内心会升起的一种愉悦感。

再说一说“悦”和“乐”的微妙区别,“悦”,更偏向于发自内心的从内而外的一种快乐,“乐”更偏向于由外在带来的一种快乐。“快乐”,为什么“乐”前面会加一个“快”字呢,因为这种乐是很快就过去的,比如我们想吃冰淇淋吃炸鸡,在吃的时候很快乐,吃完了,这个乐就过去了,这个乐来得快去的也快,所以来自于物欲的外在的快乐是不长久的,我们应该追求更长久的、发自内心的快乐,那就是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只是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我很高兴的意思吗?古人说同师为友,同志为朋,这里的“朋”指在生活学习中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我们一起讨论切磋很快乐啊!这里的远方也不一定指空间地区的远,也可以跨越时间,例如当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自己有巨大的启发,内心激荡不已犹如遇到知己,那无论这个作者是什么年代的人,来自哪里,不论对于读者还是作者来说,这都是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的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人了解,遇到艰难困苦,我们都不怨天尤人,而是反问自己,去改进去完善,这种健康的心态正是君子的品质。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什么是“孝”,就是“爱”,是对父母回过来还报的爱,什么是“弟”?就是对兄弟、姐妹、朋友的友爱。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姐妹,却喜欢触犯长辈或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因为懂孝悌的人有分寸、有限度,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孝顺父母、友爱亲朋的人,就坏不到哪里去。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因此,我们要知道学问的根本是什么,学习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内心的修养,这个根本就是培养孝悌,也就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尤其在孩子的教育上,种下这个基本的价值观,我觉得是比督促他不断考高分更重要的,懂孝悌的孩子,不会“长歪”。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好听的语言,美好的脸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这样的人,很少能做到“仁”这个学问的境界。我们在生活中要警惕别人的巧言令色,也要提醒自己不能巧言令色的人。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老师教导我的,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我们看这三句话,很简单,但用来反观自己,每一点都要做到,却是很不容易。如果我们也能时时用这三点来考察自己,我们离圣人也不远啦。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里的“道”通领导的“导”,指领导、治理。“国”,在秦汉之前,不是现在国家的概念,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可理解为地区、封地之意。

领导一个有千辆马车的地方,要敬其事(对每一件事认真)使臣民信服,要节约财用并爱护百姓,用人应该把握时机。这个时也指农时,有的翻译是要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因为古代是农耕时代,如果耽误的农时,可能就会导致民生问题。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指学生或者年少者,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则要友爱朋友兄弟姐妹,行事要谨慎且言而有信,有宽广的胸襟,能够爱众人,亲近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能够做到这些,尚有余力,那就去学习文章典籍。这里又再次强调了,我们要先做好做人的根本,这比单纯的有知识更重要。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做动词用,意为尊崇,第二个“贤”是名词,指“贤者”,这里的“色”不同版本的解读差异比较大,常见版本认为指“女色”,翻译即为“尊崇贤者而改变喜好女色之心”。而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的“色”应该指形色、态度,“贤贤易色”解读为看到贤者我们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我个人是更认同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因为这更符合人的普通心理。“事君,能致其身”当中的“君”并非指帝王,而是对人的尊称词。

所以一个人如果看到贤能的人就肃然起敬,竭心尽力地爱父母爱家庭,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和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他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也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我们常见的翻译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他即使学习了也不会牢固。为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不志同道合的人交友。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正。

这其中的第一句翻译也是有争议的,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的“重”不应该指沉着脸的庄重,而是指“自重、自尊”,指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他的学问是不稳固的,等于知识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内化,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无友不如己者”绝对不是说不能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可以理解为不要和道德品行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交朋友,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没有谁不如我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共学的解读,期待大家一起探讨,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下面我们可以带着理解一起把今天的原文诵读一遍,看看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参考文献:

[1] 南怀瑾.论语别裁[M].复旦大学出版社

[2] 钱穆.论语新解[M].九州出版社

[3] 陈晓芬(译).论语.中华书局

可扫下方二维码聆听樊登·妙手读书会的《梁簌溟先生讲孔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导读(一)——学而第一(1-6)
《论语》卷1学而第一诗解1孝悌自省忠信改过慎终追远
安德义论语解读
听老狼给你讲藏在《论语》中的故事(8~9)
2《论语》讲习录之摘录
什么叫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