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岁孩子竟被查出肺癌晚期 是什么掏空了孩子的身体?

01

“都怪我们没有管好他。”

12岁的儿子,竟被查出肺癌晚期!看着病床上的孩子,小家的父母伤心欲绝。

今年7月底,母亲在小家的左边锁骨上发现了一鹌鹑蛋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不痛不痒,于是连忙带他前往医院就诊。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小家进行了穿刺活检,最终病理报告结果提示:低-未分化鳞癌,肋骨、锁骨均被癌细胞“啃噬”掉一部分,纵隔淋巴结也发现转移,考虑肺癌晚期。因患者年纪小,临床分期晚,病理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小家的父母非常绝望,边哭边回忆起小家平时的生活作息:

孩子几乎不吃早餐,也不爱吃正餐,基本不喝水,只喝碳酸饮料和果汁。小家还喜欢在晚上熬夜玩手机游戏,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

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小家父母的痛心疾首。

12岁,本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本应每天在学校同学们一起探求知识,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有着美好的理想、远大的前程,而今却只能无助地躺在病床上,就像一朵花,还没来得及开就可能要面临凋零的命运。

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孩子罹患大病,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个家长警醒。然而让我感到错愕的是,居然有专家认为,把孩子病因归结到生活习惯上“太过草率”。这个专家认为还要考虑大气污染、放射性氡气(来自装修污染)、二手烟、家族病史等因素。

的确,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致病因素,但我们怎么能忽视生活习惯对人体带来的影响呢?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有的人得大病,有的人却能保持健康,可见外部因素也只占一部分,而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体内正气是否充足。

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同样接触病毒,有的人很快就发病、恶化,有的人却没有被感染到,有的人虽然被感染了,却很长时间没有症状,有的人虽然发病了,但康复得很快,这就是因为体内正气强弱不同,抵抗疾病、恢复健康的能力也不同。

而一个人体内正气足不足,和天生体质有关,但更取决于后天的生活习惯。日常良好生活习惯会让正气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每天习以为常的种种坏习惯也会逐渐把正气消耗掉。

02

近几年,因为生活习惯不好而得大病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了。

还记得那个8岁就患肾病的女孩丽丽吗?就是因为她的爸爸每天下班都会给她带回一块糕点。

山东一名10岁的男孩乐乐被检查出胃癌,也是因为平时爱吃薯条、汉堡这类高热量快餐,偏食严重,顿顿离不开肉,却不怎么吃蔬菜。

安徽5岁男孩浩浩每天把零食几乎当饭吃,后来总是肚子疼,并开始呕吐便血,一查已经是胃癌晚期了。

还有我们前段时间写的那个11岁男孩查出重度肝硬化的孩子,也是因为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重口味食物。

之前还看过一篇报道,英国有一个男孩从上小学开始,便只吃薯片、薯条、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14岁时就因乏力就医,医生已经发现他缺维生素B12,建议他进行治疗,以及改善饮食。而在他15岁时,视力和听力就开始下降了,17岁时,视神经受损,已经达到失明标准,且不可逆。

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似毫不起眼,却在不知不觉中掏空孩子的身体。

03

关于生活习惯方面的内容,我们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有涉及,也有很多文章专门去写,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生活习惯和疾病的关系,但还是经常有种螳臂当车的无奈感,觉得远远不够。

现在多少孩子能在9点左右就上床入睡呢?有多少孩子能做到几乎不喝饮料,不吃零食和一些高盐高糖高油的美食?

能主动去了解这些知识的家长并不多,而能真正去做的更是少数。

所以不得不说,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还是太淡薄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个原因可能和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关于如何健康生活这方面的知识,包括怎么吃、怎么穿、怎么睡觉、怎么用眼、一年四季怎么度过等等,可以说在我们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涉及,印象中与之关联的就是中学学的生物学,而对实际生活又涉及得很少。

从小到大,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把精力更多投放在学业上,小升初、中高考、考各种证、考研考博、出国留学,然后就是马不停蹄的找工作、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要不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很少人会把怎么生活才健康当个事儿来看,我认识的很多学员,都是因为孩子体质不好,频繁生病,开始接触中医,才渐渐明白原来疾病都是从饮食起居上来的。

记得我们有一个同事,刚到公司的时候经常一感冒就咳嗽好长时间,我们秋她的恢复,可她回到办公室以后还是狂咳不止,我很奇怪,晒晒太阳怎么反倒严重了呢?一问,原来是回来的路上喝了杯奶茶,我很无语,她完全不知道她的咳嗽和一杯奶茶之间的关系。而她的孩子也是因为她孕期吃了很多寒凉水果,天生脾胃虚寒。

可见连我们做父母的自己都不懂得怎么生活,胡作非为,作天作地,又怎么能让孩子有好的健康习惯呢?

04

所以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就只会带着孩子四处看病,到大医院,挂专家号,或者寻找一些解决的妙招,而不知道生活上的调整才是最根本的。

记得有一个妈妈第一次带孩子来工作室推拿,妈妈自己都知道孩子是积食了,但还是买了一包零食让孩子拿着吃,因为怕孩子到了不配合推拿。

我们同事说有一次她坐在一个书店里看书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坐到了她旁边,她能很明显地感到他鼻子不通气,是用嘴呼吸的,而且喘气很粗,所以觉得他可能有严重的鼻炎、鼻窦炎,或者是腺样体肥大,一会儿看到她妈妈端了盘冰激凌和薯条、汉堡过来,妈妈挎着的袋子里能看到一角医学影像片子,就更肯定自己的判断了,于是就找机会和这个妈妈闲聊起来,原来孩子的确有鼻炎,还有腺样体肥大,于是她告诉这位妈妈,孩子最好少吃这类食物,可这位妈妈却完全不以为然,说在医院排了很长时间队,误了吃饭的点,没办法。

中医一向最讲究如何生活,为什么那么多大医家同时也是养生家?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病是从日常生活中来的,所以都会处处在意,而就是治病,中医讲究的也是“三分治,七分养”,凡是病,都是因为阴阳偏颇到了一定程度,而治疗就像伸出一只手,把那股偏劲往回拉一下,让它悬崖勒马,所以力量比较大,而接下来让偏颇逐渐回归平衡,就不能再使那么大劲了,就要靠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护,使妄归于常。

所以,当我们不能认识到疾病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时,再多的付出与奔波也只是枉然。

05

既然缺了这一课,自然就要补上。做什么职业都要经过学习培训考试,为人父母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为什么就不能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学一学呢?而且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只要想学,资源都是应有尽有。

像中医方面,可以读一些中基中诊的教材,如果读不进去可以看一些普及性的中医读物,如果尚有余力,还可以翻一翻中医经典和古医书,我在写《牛妈古法育儿启蒙》这本书的时候就翻阅了大量古代医书,发现我们现在很多犯愁的育儿问题,古代医家早有阐述,而且对我们现代人也很有指导意义。

如果你现阶段更着急的是孩子的病,那么也可以到妙手莲华公众号首页下面的“育儿干货”菜单里的“小儿常见病”去找找答案,当你了解到病是怎么来的,自然就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再生病。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信息太多也太杂了,你们提倡中医理念的古法育儿,更多人提倡的是科学育儿,中医提倡孩子早上喝粥好,可一些专家又说不能喝粥,只能吃蛋白的牛奶和鸡蛋,有专家说一天八杯水,可中医里又说不渴不喝,而且就算都是中医,观点也有很多相左的地方,有的人说秋天孩子咳嗽吃梨就行,又有的人说吃梨会把人吃伤了,有人吃猕猴桃香蕉通大便,又有人不赞同,我们怎么去分辨和筛选呢?

我想说的是,学任何一样东西,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去探求究竟,探得越究竟,才越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鉴别力。

就像当我们学中医时,不能光停留在用什么妙招解决什么问题的层面,而是要明白中医是讲究辨证的,自然就会明白咳嗽要不要吃梨、便秘要不要吃猕猴桃,不能一概而论,前提是要辨证的。

再比如我们去学西医体系的营养学,也不能光看什么东西含什么营养,也要去了解物质在机体里的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

而且无论选择中医体系,还是西医体系,都要讲究“实事求是”,中西医探究的都是人体真相,尽管所走的路不同,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同,但也肯定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的东西。

最近我们一个学员说,前不久孩子积食发烧,她用积食发烧的穴方给孩子退了烧,有一次碰到以前总找的西医儿科大夫提起这件事,这个大夫已经从业三十多年了,而且是专家级别的,她很纳闷,说积食怎么可能引起发烧呢?因为在西医儿科的体系里,根本没有积食这一说,更别提积食发烧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不是积食引起的发烧,怎么可能用积食发烧的穴方这么有效呢?后来这位医生说确实很神奇,以后要多了解下中医。

当然,西医也有很多值得中医借鉴的,所以只有当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心态,才能抛开门户之见,也能离真相更近一步。

而对我们非医学专业的家长来说,还有一点至为重要,就是实践,不能光学,更要在用的过程中观察、体会。

就像一些孩子长期咳嗽,都存在肺气虚、脾胃虚,甚至肾虚的情况,这种情况就算孩子再瘦弱,也不能天天大鱼大肉的补充营养,需要饮食忌口配合补气的推拿,慢慢调理才能把正气补上来,当正气补上来了,咳嗽自然就会消失。

一些妈妈在推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咳嗽真的在逐渐减少,但每回只要吃点肉,或者零食,就会加重。

所以不用别人多说,她都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所以这种在实践中获得的观察和体会是最有效的。

不过也要会观察。观察感冒咳嗽发烧是简单的,但很多症状是很小的,而且不会马上显现。

为什么很多孩子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家长还不重视,就是因为不会观察,很多人认为只有孩子感冒了、发烧了、咳嗽了、肺炎了、抽动症了才算病,晚上辗转反侧睡不好、大便经常不成型、便秘、嘴里总是有味儿、手心总是潮乎乎、经常起湿疹、脾气不好……这都不是事儿。

是事实上,孩子吃完冷饮后会隔好几天才肚子疼,孩子长期光脚踩凉地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不是立刻显现的。

所以我们还要对孩子很多细小方面进行观察,如脸色、睡眠情况、大小便、手脚心的温度湿度、性格脾气、舌相、嘴唇颜色、是不是有眼袋、眼睑的颜色、头发光泽、指甲等等,这些全是身体出现偏颇时释放的信号。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的也越来越好,但孩子的体质反倒越来越差,有鼻炎、过敏、腺样体肥大、哮喘等慢性病的孩子周围比比皆是,很少再能看到那种脸上透着红润的健康光泽的孩子了。

就是因为我们的健康生活的意识,远远落在了后面。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重视健康,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被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掏空了身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课笔记|如何淡定的处理发烧
为什么这么多鼻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过敏性咳嗽,哮喘的孩子?
过敏性鼻炎的认知和治疗微课笔记
肿瘤癌症的克星——荸荠
每分钟就有7.5人确诊癌症!癌症普遍高发的背后,令人细思极恐......
感冒发烧? 中医有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