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述怀》:魏征的纵横人生
userphoto

2023.06.08 北京

关注

 ✦ 

 攻文

 攻心者必著文

 ✦ 

~


魏征(580—643),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字玄成,出生于魏州曲城(故址在今山东掖县东北)或馆陶(今河北馆陶县)。魏征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李密失败后,魏征便投奔唐主李渊,并自请安辑山东,后被擢升为秘书丞。随后在被窦建德俘虏后,魏征担任起居舍人,直到窦建德败亡后入唐担任太子洗马。在“玄武门之变”后,太宗重用他的才华,擢升为谏议大夫,历任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被封为郑国公。魏征在任职期间,勇于直言进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多听取人民的意见,减轻百姓的负担,恪守勤俭节约,对贞观之治的实现发挥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一代名臣。魏征曾经主持校定秘府图籍,主编了《群书治要》,并撰写了《隋书》序论以及《梁书》、《陈书》和《北齐书》的总论,为史学家和文学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述怀》 - 唐·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述怀》又名《出关》,是初唐时期抒情诗的代表作,也是魏征的代表作品。作于唐高祖李渊称帝初期,当时魏征初投唐不久,高祖以礼相待,极重其才。为报答高祖的知遇之恩,魏征便发愿赴华山以东地区去劝降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旧部,临行之际,作此诗以抒怀、表达了他重意气不畏艰险,誓报知遇之恩的思想。

整首诗句清新流畅,语言简约、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是一首意境深远,内在情感丰富的佳作。本文将结合诗歌语言、情感内涵对《述怀》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价。

首句中的“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扮演着整首诗的引子角色,具有描绘诗人投奔唐朝前的心理历程与胸襟怀抱的作用。中原初逐鹿,是指诗人所处的时代是隋朝之后,政治整体局势始终不稳,内部矛盾激烈,多方争夺统治权,而诗人身为文人,为早年“思得纵横”,曾向李密献策,可谓是凤凰涅槃,走出了科举制度束缚,将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重新塑造个体形象的新一代人的代表。投笔事戎轩,表明诗人明知不得志于文学,便主动离开文学领域,投身于军队戎马之中,以实际行动协助唐朝平定乱局。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表达出诗人虽有苏秦、张仪之雄才而不逢明主,但依旧富于慷慨之志。慷慨在这里具有义气、抱负的含义,是内在高尚、真实感情的表露。通过“纵横不就,慷慨志犹存”的语言,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具有道德光辉的形象,这个形象即是诗人身上闪耀的真善美之光。其实,《述怀》并没有表达出过多的悲剧色彩,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玄思深度,但是正由于它纯正的真挚情感,表达了对信义、勇气和为人的态度,以及对理性通过感性化的鲜明美学表达,得到了丰富而富有启迪性的内涵,因此在唐代文学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描绘了诗人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怀和追求卓越的豪气激昂之志。首先,提及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点明了诗人实现他的梦想而离开舒适的文士生活的坚定决心。杖策,指持着杖,走后门入朝,而非正式仪仗;驱马,指一种激励自己的方式,与欲速则不达有关。诗人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驾车出关,是表达他为了报效唐朝而无所畏惧的决心,表现了其们男儿志气,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其次,“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是表达了诗人的目的非凡重要性。请缨,表明诗人以身作则,认为自己是一名情素深厚,又具备实际行动的志士仁人。系南越,闻昆仑之道远,表明诗人将去远方,为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凭轼下东藩,则表达了诗人要担当历史重任,建立起唐朝藩境的决心。这一段话,体现了诗人的意志坚定,凌厉感十足,更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和决心,充分展现了诗人壮志凌云的胸襟。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暗示诗人在征途中的艰险和坚持。整段诗句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写来刻画了诗人赴任的途中遭受外物的干扰,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予以联想猜测。郁纡陟高岫,表示了险峻峭壁,远观平原,越过高山而人世隔绝,和士志高昂,意志坚定孤独奋进不畏艰辛的情绪相互交融。古木鸣寒鸟,寓意有文化的精神安抚了诗人的孤独感。夜猿吼叫,空山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悲哀和寂寞,由此引发出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此处使人感觉同情心和共鸣共情共呼吸。首先表现的是“千里目”中“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源自古代民歌《离骚》,是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对唐朝“复国”的关注以及未知风云的不安。其次,“九逝魂”寓意着诗人在奔波征途中失去了许多同胞,并为亡者祈福以慰其亡魂。这一系列描写折射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和执着。最后一句“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所承担的重任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以及“国士恩”凸显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以及纵身扑向那一轮辉煌照耀的陪在立志的决心。

在宋代文艺复兴时期,这首詩因为它神采煥然的笔触和崇高的情感,成为了被广泛传颂的经典。这首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了诗人的豪情逸兴,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家国情怀的励志诗篇。

《述怀》一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进程中的巨变有着清晰而宏伟的把握,在艺术上具有气势雄伟、意境开阔等显著特点。诗人在作品中运用粗犷的笔触,反映了他急欲建功立业的内心感受,这一情感世界与汉魏六朝绮靡浮艳的诗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魏征在创作中也兼顾了南朝清绮和北国气质的特点,实践了当时提倡的“文质彬彬”的雅体。这种折中的艺术风格在对仗妥贴、典雅新辞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对理胜其辞的河朔诗风有所区别。据《唐诗别裁》的评价,《述怀》一诗作为盛唐风格的发源,其气骨高古、超越前人的表现,在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攻心者必著文,进而精政;

善武者谙韬略,退而避世。

心,有“意”,凡心之所动,必有所为之;继而谋“攻”,文武阴阳并用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徵《述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全诗翻译赏析
《述怀》魏征唐诗鉴赏
唐 魏徵《述怀》賞析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唐.魏征《述怀》是一首五言排律诗吗?
魏征《述怀(节选)》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