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哥窟小圈:寻找那失落的王朝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吴哥窟的历史,吴哥王朝最伟大的十位君主:

  想要了解吴哥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熟悉的,从公元9世纪到十四世纪,高棉帝国统治者的名字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名字中都包含着一个相同的成分varman,它的意思是“盔甲”或“保护者”。我们没必要泛泛地记住所有的国王,但起码你要了解这十位最伟大的君主: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802-850年在位)于公元802年建立了高棉帝国。

  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Ⅰ,877-889年在位)修建了第一座水库以及神牛寺和巴空寺。

  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Ⅰ,889-910年在位)迁都吴哥,并兴建了洛雷寺和巴肯山。

  阇耶跋摩四世(Jayavarman Ⅳ,924-942年在位)篡夺了王位并迁都贡开。

  罗真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Ⅱ,944-968年在位)修建了东梅奔寺、比粒寺和吴哥皇宫。

  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Ⅴ,968-1001年在位)兴建了塔高寺和女王宫。

  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Ⅰ,1002-1049年在位)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老挝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

  乌迭蒂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Ⅱ,1049-1065年在位)兴建了巴方寺和西梅奔(Western Mebon)。

  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Ⅱ,1112-1152年在位)兴建了著名的吴哥窟和奔密列。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1181-1219年在位)王中之王,兴建了吴哥王城、圣剑寺和塔布隆寺。

  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玩吴哥窟的小圈,大圈还是外圈。其实都是沿着上述10位国王的遗产一个个“集邮”般的扫荡个遍。本篇我们首先来说说小圈上的精华景点,大圈、外圈、小吴哥寺和洞萨里湖上的景点我会在之后的文章里一个个介绍到。看下图,小圈其实是吴哥窟传统线路中路程最短的一条,一般都是安排在第一天游览,只不过由于比较精华所以人也会相对较多,建议大家避开旅行团在一些热门景点上错峰游览。我的路线是上午斑黛喀蒂,塔布隆寺,茶胶寺周边,下午是通王城里面的大吴哥景群,巴芳寺,巴戎寺。

  

  斑黛喀蒂寺 Banteay Kdei

  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

  建造年代:十二世纪末

  信奉宗教:佛教

  风格:吴哥寺与巴戎寺风格的过度

  

  入口处,迎面耸立的是一尊高大的四面佛。在每个不经意间,你就会在一角发现那些美丽的女神。斑黛克蒂寺,最初原本是作为印度教寺院而建立的,之后闍耶跋摩七世将它改造成佛教寺院,僧侣们为了方便生活,对回廊等设施进行了改进。回阆中供奉着湿婆神的化身林迦,而塔门内部则安放了后来人们请进去的佛像。由于这个寺庙并不是旅行团的热门项目,所以这里很宁静,相比来说,我喜欢这种安静的寺庙,在安静的环境中,放肆的感受古老的高棉文化,一定好过那匆匆一瞥和到此一游。

  

  精致的窗户,远远眺望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他曾经的辉煌,雕塑在光线的衬托下,显得悠远而有韵味,在角落里等待着你的发现和品位,神态安详肃穆。斗转星移,城墙在亘古的光影里衰落,几千年的雪雨风霜留下一道道古老的印记。虽然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但是它始终存在着。

  

  塔布隆寺 Ta Prohm

  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

  建造时间:1186年

  信奉宗教:佛教

  风格:巴戎风格

  1、有许多隐蔽的角落。

  2、绞杀榕和木棉树在废墟间纠结缠绕。

  走进寺庙,又是一条长长的林荫道,塔布隆寺的游览最好从东门进、西门出,看得全还不走重复路,下车时就可以和司机约好等待地点,省时省力。进去的时候,地面上摆放着标记的石头,用于修复。

  

  塔布隆寺最出名是因为拍摄《古墓丽影》。实质上这也是一座很美的寺庙,很好地诠释了树木与古庙的共生关系,这里主要有两个树种:较大棵的为木棉树,粗大、淡褐色、多疖的树根为主要特征;较小棵的则是绞杀榕,树根呈灰色、较细、较光滑,四处纠结缠绕。由于一些地方被树枝渗透,所以有的地方会有塌方的危险,所以禁止进入有的区域。

  

  树根穿过砖石,像烟雾般穿透每个缝隙,随着时间慢慢膨胀,四处都是掉落的石块,有些已经坍塌,有些已经歪斜,其实对于文物保护真是两难,不管砍不砍树,建筑都会受到影响。木棉树和寺庙纠缠在一起,在塔布隆寺能够让你更加直观的感受这百年的痴缠。在吴哥经常会看到长相奇特的树木,有些展现着曼妙身姿,有些长长的树枝编成一个圈好像秋千一般,也有空心的树干好似要将你包围,和古树合影,你不能错过哦。亲眼看见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占领长廊,掀起房顶,比想象中还要震撼。

  

  经过一番寻找,我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剑龙。很有意思吧,在吴哥窟的雕塑中,竟然会有恐龙的存在。

  

  茶胶寺,目前还是由我们中国的团队在复杂修缮。在异国他乡,看到了熟悉的五星红旗!这个必须拍下来

  

  上去的通道比较陡峭,需要紧抓扶手……每一级台阶都很窄,连一只脚都容纳不下,只能侧着身手脚并用的攀爬上去。由于非常陡峭,而且石头很滑,所以一定要耐心慢慢爬,摔一跤不是好玩的,下来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女孩都不敢下,如果想登上顶端的朋友,要注意安全哦。

  

  托玛侬神庙 Thamanon

  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建造时间:十二世纪初

  信奉宗教:印度教

  风格:吴哥寺式

  具吴哥寺风格的小型寺庙,保存状况良好,是建造的比吴哥寺更复杂的寺院。

  托玛侬神庙是一处排列简介并且紧凑的平地式寺院建筑,特别是中央殿堂,是一处四面建造了台阶的十字型建筑。除了东侧之外,其余三个方向都是假门。

  

  周萨神庙 Chau Say Thevoda

  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建造年代:十二世纪初

  信奉宗教:印度教

  风格:吴哥寺式

  众所周知,周萨神庙是一座由中国负责修复的古迹,现在已经修好了,似乎是以翻新让周萨神庙更加坚固长久为主。这个天井让我驻足了很长时间,让我想到了井底之蛙这个词,光影色彩非常的喜欢。

  

  到达周萨神庙时差不多中午12点,里面一个人也没有,空空荡荡很安静,这里不算很大,但是很适合拍照,因为没有人呐。

  

  

  中午赶紧回市区吃饭休息,洗澡躺一会。下午2点继续出发游览小圈剩下的部分。暹粒的高温只有亲自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每天喝N瓶水却不用上厕所。即使洗过澡全身舒服凉爽,站到街道上5分钟就能让你心情全部被闷热的天气,黏黏的皮肤尽毁。

  通王城:城门两侧各有54尊石雕神像,雕刻异常精美。神像左边是天神修罗们,右边是恶魔阿修罗们,双方为了提炼长生不老的琼脂玉浆,于是自从天地创造以来,分别代表秩序和混沌的两大势力:修罗和阿修罗们第一次合作,他们达成协议,事成之后平分不老不死药。

  

  这是故事的开端。它们拔起曼佗罗山,当作搅拌用的棍棒,用七头那迦王瓦苏基的身体做绳子紧紧缠住山腰,背负世界的巨大龟王做支撑点,阿修罗们抓住那迦王的头,修罗们则紧紧抱住蛇尾,然后开始搅动世界之海,一搅就是数百年。

  

  癫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

  建造年代:十二世纪末

  信奉宗教:佛教

  风格:巴扬风格

  特色:高约6米的巨型石雕

  进了通王城可以先从癫王台往回游玩,这样的目的就是把最好的光线留给巴戎寺。癞王台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但为什么叫“癞王 ”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是布满青苔,也有人说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癞王台墙上有多达6到7层的横列神像,底层由5头、7头或甚至8头的Naga所支撑,令人目不暇给。观赏东、南及北面之石雕刻,主题多是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

  

  斗象台 ELEPHANT TERRACE

  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修建/闍耶跋摩八世改建

  建造年代:十二世纪末初建、十三世纪末扩建

  信奉宗教:佛教

  风格:巴扬风格

  1、含有大象狩猎场面的浅浮雕。

  2、拥有5个头的神马雕像。

  斗象台也叫战象台,位于王宫前面,是过去王族们用于阅兵的平台,在岩石上刻有拥有三个头的巨象雕像,其三条卷着核化的长鼻子如同三根柱子。斗象台、癞王台和巴芳寺形成一个建筑整体,由闍耶跋摩七世建造。听说从高棉时代就开始使用大象进行狩猎活动。

  

  巴芳寺 BAPUON

  建造者:乌迭蒂耶跋摩二世

  建造年代:1060年

  供奉宗教:婆罗门教的湿婆神

  风格:巴本风格

  1、十一世纪耶轮陀罗婆罗城的国庙。

  2、由几百根柱子支撑的空中参道

  个人觉得巴方寺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寺庙,面积大而且布局比较好看。我们去的时候游客并不多。巴方寺是吴哥王朝鼎盛时期最为壮观的寺庙之一,早在吴哥王城修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有五层台基,很明显的金字塔形寺庙,在夕阳下呈现出一种红棕色的色彩,颜色很迷人。

  

  巴方寺原是吴哥之前旧城的中心,是典型的寺庙山建筑。据资料,巴方寺是整个吴哥古迹中工程质量最差的建筑,地基不稳且不断下陷,墙体质量也不好。法国人从1950年开始在这里修复,在过程中使用了原物归位的方法,将古寺拆散,给30万块石头编上号方便重建。但在红色高棉执政期间,法国专家们和帮助修复的柬埔寨人都被杀害,资料销毁,所有工程停顿。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11年底,巴方寺的30万块石块终于由人手重新拼建完成。

  

  站在巴方寺顶朝远处眺望,依然能从这古老的遗迹中想象出千年前它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再次感慨古人们在建筑美学中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喜欢这种安安静静的寺庙,在这里能肆无忌惮的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见证曾经高棉帝国的兴衰历史。

  

  

  巴戎寺 THE BAYON

  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

  建造年代:十二世纪末

  信奉宗教:佛教

  风格:巴扬风格

  1、高棉的微笑;

  2、有关日常生活与高棉历史的叙事性浅浮雕;

  终于,在最好的光线十分我们来到了今天最后一个寺庙--巴方寺。

  

  如果说吴哥窟的浅浮雕简洁明了,那么巴戎寺的浅浮雕则更加详细、全面。全场1.2公里,刻画了11000多个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层外墙上的雕刻,它展示了12世纪柬埔寨日常生活的逼真场景。第二层的浅浮雕没有第一层的壮观,而且也不够连贯。我们是下午4点多钟到的巴戒寺,参观用时1小时左右,基本没有什么人,下午黄昏的光线非常不错。

  

  听说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高棉的微笑也是会有很多种表现,睁眼的、闭眼的、眯着眼的让人们赞叹吴哥鬼斧神工的石雕工艺。终于看到那神秘的高棉微笑,由于光线的原因,这种冷暖搭配的微笑我非常喜欢。

  

  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发现高棉的微笑总在不经意的地方冲你微笑着。 在被印度教统治了数百年后,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闍耶跋摩七世突然改信佛教,刻下了随处可见的四面微笑佛,仿佛预见到未来这片土地上,他的子民们将要遭受各种的苦难,用微笑来抚慰人民心中的痛苦。

  

  在诸多丰功伟绩之下,实际上阇耶跋摩七世55岁才登基,在最危难时刻率领军队成功抵御了侵略者。巴戎寺分三层,上有四十九座高塔,五十四个巨大四面佛雕像,四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在这个平台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感受到那些慈悲的目光,仿佛时刻注视着芸芸众生。

  

  

  TIPS:吴哥窟包车一般都是两天突突车和一天汽车,分别对应小圈,大圈和外圈。价格一般都是三天100刀左右……建议人多的话租汽车比较舒适。

  玩小圈的时候可以注意安排景点顺序,尽量错开旅游团上午青睐的小吴哥寺、巴戎寺等热门景点。务必中午回酒店洗澡睡觉休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柬埔寨】探寻吴哥遗址的博大深远(完结篇)。
【2011高棉の微笑】09(巴戎寺)
多图:从宗教到建筑,从神到人,看懂吴哥窟。
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吴哥王朝|西行文化
柬越游:历史的奇迹,吴哥城(叶平)
沉寂的历史述说着吴哥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