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收时节,我的童年记忆。作家:沈裕慎


麦收时节

           作者:沈裕慎

闲坐在家,望着窗外如火的骄阳,想起家乡忙碌的六月……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田地里肥肥的麦穗逐渐丰满起来,宛如分娩前的孕妇,充实而丰盈。放眼望去,那连成一片的金黄,把整个大地涂上了一层富庶与华贵。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家乡的收麦一般是在芒种日开始,叫开镰。村里有谚语云:麦到芒种熟,也就是白居易所说“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芒种节,也是祭花神的日子。依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红楼梦》里写过这种场面:“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这是高墙深院里的芒种节。当大宅门里的人玩着惬意的游戏时,乡村的烈日下,农夫用那锋利的镰刀,正在泥土层上嚓嚓作响。

麦浪翻着金色的波涛,摇曳着希望与欣喜。郭兰英那时唱的一首《丰收歌》特别的抒情:“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社员人人心欢畅……”骄阳似火,我那些腰弯如弓的乡亲们,戴着草帽,在无边的麦浪里,背对天空,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晃动,一颗颗晶亮的汗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滚落在脚下的土地上,镰刀割麦子的声音,串连成一曲五月的韵律,与田野的清风一唱一和……
在乡间土路上,那一座座麦捆堆成的“金山”,在乡亲们的带领下,缓缓地走向平整的打麦场,在那男人们沉重的号声里,小麦捧出一生的精华,照亮乡亲们储藏了一冬的笑容。

每年这个时节,乡亲们的脑海里,也没有了时间的观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时被乡亲们更改。
晨雾与夜色,如同衣服在乡亲们奔忙的身影中交替叠加,直到颗粒归仓后,人们才有机会倚在高高的麦垛旁,摸着酸累的关节,舒畅地叹上长长一口气。
犹如战争结束后的士兵,在未退的硝烟卸下身上的盔甲,享受辛劳后的轻松。

然而,这一切,在如今的乡村已变成了远去的风景,那曾经与农人相依为命的麦忙,已消失殆尽,弯弯的镰刀,也只是下地时手中可有可无的道具。
随着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收割机在三夏麦忙中成了主角,乡亲们再也不必弯腰如弓,只要准备好口袋,站在田头等着装粮就是了。
这平常的场景使我震憾。麦子,在农人心中到底有怎样的地位和涵义?一般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对于我自以为熟悉的事物,事实上,有时恰恰所知甚少。我常常会碰见麦子,在生活中或书本上。但关乎麦子本质的东西,却在这个词的后面隐藏得很深,我则不容易碰见。
麦收时节,乡村热闹而喧嚣,幸福以辛苦的方式在大地上和心灵里摇晃、传送,古老的劳动,再次呈现出暗藏已久的神往。
不过,我还是抑制不住深深怀念往昔那种黄金铺地、老少弯腰的热火朝天的场景。

麦黄的季节,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岁月如流水般一天天滑过,可麦收的记忆,永远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成了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回想……

(作者:沈裕慎,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麦金黄是故乡
考场与麦场
当红作家代表作全国巡展 | 刘英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支立明作品 | 故乡麦收,记忆深处的底片
岳纪维:刻骨铭心的芬芳
山东作家||【麦收时节】◆田启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