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疯语”的深刻


 


    读了熊振鸿‘读《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后的“疯语”’博文后,深有感触,熊振鸿先生的独特见解,入木三分,令人刻骨铭心。

  其一、儿童以其天真的一面,以其好奇的一面,去面对未知世界。

   深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会超越成人调动“既有知识”对未知世界的了解。

 (保护孩子的天真,保护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

 

其二、“当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之后,根本是不需要教的。”
 深刻: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还有绝大部分老师把“会讲”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遗憾的是,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仍然把老师“会讲”作为评价一节课优秀不优秀的准绳;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的学校仍然把“会讲”的老师奉为名师。
(教是为了不教)

 

  其三、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 ?“袁隆平”式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因为他源于水田,源于与水稻的亲密接触,即源于基层。“教育家”也应该是如此,因为他源于课堂,源于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即源于一线。

    深刻:“教育家”是土生土养的,而不是圈养的。那些从理论故纸堆当中寻找理论的“教育家”是“伪教育家”,而他们却还站在高处恬不知耻地嘲笑一线出来的“教育家”为“土专家”。

  (真正的教育家,源于教育教学的切身实践。有其深厚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基础)

 

  其四、喜欢被贬到洛阳的牡丹,因为牡丹不惧武则天的强权、暴力所施加的淫威。

    深刻:我真切地渴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做武则天,来强行牡丹按照教师的意志开放。我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孩子如果实在改变不了被要求强行开放的“圣旨”,那么就勇敢一点,就做那株的被贬洛阳牡丹,或许日后就是天姿国色。

  (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人人成才——做最好的自己)

 

  其五、尊重孩子,就得尊重他们的天性;尊重孩子,就得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孩子,就得尊重他们的行为;尊重孩子,就得尊重他们的主张。

    深刻:尊重孩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相信孩子!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

 

    其六、有人斥责课堂上好动的学生有多动症。家长听说也心下着急,带着孩子又是看住院医生,又是看心理医生,认为自己的孩子确实是犯了病。

     深刻:然而没有一个老师或者家长反思:孩子为什么多动?为什么课堂上孩子就不能多动?为什么不能利用孩子的多动?利用孩子的“动”,要他在课堂上真正为了学习而“动”起来,我想老师或者家长认为孩子不该动的“动”就一定会发生转向,传统课堂上的“动病”恰好会成为新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

   (因势利导,化“动”为宝。转变观念,创新最好。)

  

  其七、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特立思想的人,具有协作精神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新课室”的“自主、合作、探究”恰恰为培养上述人才提供了功德无量的前提。

    深刻:目前仍霸占着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培养着一大批一大批“听话”的孩子,守旧而不思进取。为了社会的未来,真正推翻传统的时候到了。这“革命”的火种已从杜朗口出发,撒向了全国各地,我们需要这些火种形成气候,形成规模,形成势不可挡的力量,漫“国”遍“校”地燃烧起来。

  (独立.自由.创新)

 

  其八、激励性语言和幽默性语言应该成为“新课堂”的统治性语言。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学生才能发出蛰伏的激情”,学生也才能动起来,课堂也才能活起来;幽默性语言的运用,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快乐的欢笑,有安全感。

    深刻:这两种语言的运用,也真正地把老师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拉下来,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学相长,师道更尊严)

 

  其九、现在那么多不想干事的校长或老师们,不是他们真的没有在干事,他们干的是与“政治”联姻的事,一言以蔽之,就是想往上爬,打造一大批一大批只会做题目只想获得标准答案没有快乐没有合作没有探究没有展示欲望没有创新的孩子是他们乐此不疲要干的事。而这样干出事的校长往往就是“名校长”,而这样干出事的老师往往就是“名师”。

    深刻:我们不是说不要成绩,好的成绩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快乐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内心激发出展示的欲望,每一个细胞里都是渴求创新的因子。真正为了这些而干事的校长才是真校长,老师才是真老师。

   (快乐幸福是关键)

 

  其十、当今的名校是名校吗?当我看到名校们打着名校的大旗向各地挖优质生源的时候,我为这一“名校”二字而感到作呕。

     深刻:如果把这些名校挖来的优质生源放进课改的学校,那最终的结果将会令那些所谓的名校无地自容。

    (过去是:名师出高徒;现在是:高徒出名师)

 

   其十一、农村的“留守儿童”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要促使他们的心智走向健全,要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要让他们从网吧走向校园,要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馨……我们就必须走课改这条路,让他们在课改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成功。

      深刻:他们快乐了,心智也就健全了,网吧也就不会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杜朗口作为乡村中学课改的发源地,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这样说,如杜朗口一样走向课改的农村中小学,他们正在为中国的未来高擎着不熄的火把。

   (身心健康,创新未来)

 

    其十二、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来自于自觉,而不是逼迫。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

    深刻:逼迫下的专业化只是某些教师为寻求评职称的走场或作秀,一路专业化下来,什么也没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其十三、我从来不欣赏那些小小年纪就在省级国家级“奥数”、“奥物”、“奥化”等“奥”中夺冠的人;我也从不欣赏那些少年得志,十一二岁就考上重点大学的人。这不是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而实在这些早产神童儿”们被所谓的“早产的”光环抹杀了儿童本该拥有的天性自然。

     深刻:他们是最早掉进油锅里的孩子。“奥某”们、“少年天才”的培养其罪罄竹难书。现在回顾一下,这些所谓的“神童们”,又有几人闪烁在科学的殿堂?

   (拔苗不助长,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我们要尊重儿童成长规律)

 

  其十四、“空谈理论是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认准了可干可为,只需要行动起来,动起来,做起来才有希望”(李炳亭),高效课堂中我们要强调要学生“动”起来,其实最先“动”的应是老师。或许在“动”的过程中,你会遭人指责,遭人笑话,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根本就不屑,事实上也是这样。

    深刻:“动”与“不动”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截然不同的!即使失败,也是伟大的失败,况且这失败的可能性很少。观念改变了,“动”起来才是关键!

   (心动不如行动。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十五、什么是素质教育?提出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可笑,因为那么多的专家、学者都给出了答案或者已经是成为了“真理”性的东西,你还在谈什么是素质教育,不是欠扁吗?可是我还是以“草根”的身份谈谈咱“草根”的看法。把这人高深莫测的问题分开来问,可以这样表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老师进行什么什么样的教育?将伟大的问题割裂开来似乎有点滑稽可笑,但却有利于实实在在地剖析。

    我想学生需要的素质一定是适合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素质:写作、演讲、交流、合作、探讨、创新……这些都是学生将来立足的素质。

     深刻:传统课堂上把手整齐划一地背在后面给不了、把手整齐划一地放在桌面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上,有利于举右手)给不了、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灌”给不了……这些“素质”,讲句不中听的话:培养出来的除了奴才还是奴才。

    那如何给学生拥有真正素质的教育?很简单,就是打破传统课堂建立新课堂的真教育: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以生为本”,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将上面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来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其十六、一个民族就如一棵苍天大树,上下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就如地下纵横交错的根。这根为大树的蓬勃成长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养料,这是勿容置疑的。今天的我们就犹如地面上指向苍穹的繁枝茂叶,我们吸吮着民族之“根”源源不断输送的营养和水分。我们感恩这“根”,我们尊重这“根”;

     深刻:但我们勿须须匍匐下去,跪倒在“根”的面前,如果真是这样,这树永远也长不高,长不大,“根”也必将成为悲剧之“根”。

    (立足现实,继往开来。“身心健康,创新未来。”。)

 

    其十七、“基础教育”到底究竟指什么?太可笑了,不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的教育吗?问题在于这十二年制教育似乎跟基础二字相甚远,幼儿园不是“小学化”了吗?幼儿园入学还得看你能不能将1到10数个明白,有没有一点美术、音乐或舞蹈基础。小学不是初中化”了吗?小学毕业必须得考英语了。初中不是“高中化”了吗?有的地方在初三的时候就开始高中的课程了,理由是我们可以在高中多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备战高考。呜呼!从幼儿园开始,甚至从怀孕的那一天开始,孩子就走上了高考的历程。“基础教育”从何说起?我觉得叫“高考教育”比较合适。

    深刻:有些儿变态的“高考教育”,把人折磨得够可以,这里没有必要说出些实例来进行证明。我认为,“基础教育”最下面的一块砖应该是“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敬爱生命,没有了生命遑论什么教育。“生命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基础的教育。 

   (“身心健康,创新未来。”。急功近利的教育害死人)

 

  其十八、别太相信那些所谓“优质课”的展示,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的,只要你掀开“优质课”的帘子一看,有多少学生为了这节优质课进行了多少次的排练,牺牲了多少的时间。这优质课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规定化了的。

     深刻:给这样的一节优质课一个评价的话:蹂躏学生的精彩!

  想起了这样一则笑话——一个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问了一个问题,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最后,课代表看到老师那个急样子 ,起身报告老师说,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生病了,没有来。悲夫?悲哉!

   (花架子)

 

    其十九、在今天许多人的心里包括家长的眼里,所谓的“名师”就是中考考了多少个重点中学,就是高考考了多少个重点本科。

     深刻:谁考的人多,谁就是名师,谁就可以一直霸占在初三或者高三的讲台上,谁就可以拿高薪。

     (我著名特级教师张万化曾经说过:“一个有品位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曾听一位校长如此说,你想要你教的科目提高成绩,你就得想方设法抢占更多的学生自习的时间来为你所用。时间保证了,学生看你这门科目了,练你这门科目了,你成不了名师才怪。原来如此!呜呼!

    (水多泡倒墙)

 

      其二十、目前,我们的“教科研”存在的问题是一定要写出科研论文来才叫做“教科研”的。诚然,写作论文是教科研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真正的“教科研”应是解决课堂上即里生成的问题。

     深刻:有一些学校还是存在一些不思进取的教科研活动,那就是原地踏步在“听课——评课”上,混着日子,拿着教研经费,没有实质内容。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二十一、当“新课堂”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的时候,这时候,所谓的经验就常常会成为课改途中的绊脚石、绊绳索,越是所谓的“名师”,越难以转变观念。一间学校里,这样的“名师”多了,遭受的阻碍也就越大。

   (固步自封)

 

     其二十二、“小课题”就要着眼于“小”,“小”到一节课、“小”到一个组、“小”到一个学生、甚至“小”到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解决的一个个小问题,积累起来也为虎添翼成了“课题”。

   (以“小”为大,积少成多)

 

    其二十三、高效课堂就如同走进奥斯卡的一部电影,高效课堂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就如同电影电影演员的精彩表演。他们之所以能够精彩,这与“导演”的能力的素养分不开的。“演员”在获得无尚光荣的同时,“导演”照样会戴上成功的花环,这就是“导演”职业的幸福!

    当然,不同之处在于,奥斯卡“演员”获奖的可能只是个别,而高效课堂则是全体“生命的狂欢”。

   (面向全体学生。“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二十四、“课堂放生”,不要理解为“放羊”。“放生”是高效课堂下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把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他们在“导学案”这份“路线图”的指引下,达到将要达到的目标;而“放羊”是传统课堂下的放任自流,教师没有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失去了学习的方向。

   (自主探究,学教合一。收放自如,高效成功)

 

    其二十五、课堂上限时,甚至不准老师开口,这就意味着老师在课后要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回顾反思,以期将“路线图”设计得更精当一点,更科学一点,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点。

   

    其二十六、新课堂上老师站在什么地方?毫无疑问,要站到学生当中去。老师要站成什么样的姿势?毫无疑问,要站成与学生一样。因为,在“新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共同成长的。

   (教学相长)

 

    其二十七、经“应试教育”诞生出来的名校目前俨然成了*****的“金钵子”,君不见“某某学校某某分校”的牌子满天飞?这样的学校四处开花,家长更是趋之若鹜。媒体随之摇旗呐喊:某某市引进了某某名校,采取某某名校管理模式,由某某名校若干名师担纲教学……呜呼!这“怪胎”式的名校!又将有数不清的孩子将要跌进这外表贴金的“油锅”之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二十八、“班级文化”是什么?班级贴在墙上的名言名句、周围摆放的花花草草、班级口号、班级歌曲、班级旗帜……毫无疑问,这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这些只是班级文化的外壳,而不是班级文化的精神和内核。“班级文化”是有一个积累到沉淀的过程的,那是一种每一个同学体现出来的一种班级气质,也就是“班级之魂”。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其二十九、“班规”是需要的,但“班规”应来源于学生。学生自主明确的“班规”一定会比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条条框框有效得多。

    教师在学生拟定“班规”时“导”的核心应该是:礼待他人、尊重他人、支持他人、赏识他人。

    (班规生约,以人为本)

 

    其三十、《现代汉语词典》对“素质”一词的解释是:(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今天说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又该如何去解释呢?从“素质”的解释出发,我们可以这样再问几个“为什么”:“素质教育”本来的性质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素养是什么?“素质教育”先天的特点又是什么?给一个值得探讨的说法,那就是: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尊重学生本来的性质——“学”;“素养”——能力的提升;“先天的特点”——动。让学生“动”起来,他才能“学”得到东西,才能有“能力的提升”。

   (开动心智,激发兴趣,提升能力)

 

    其三十一、《现代汉语词典》对“实验”一词的解释是:(1)、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2)、指实验的工作。今天的所谓“实验学校”,真正地把“实验”的含义给修改了,给亵渎了。

     深刻:“实验”演变成了集合优质生源、优质师资、优质资源进行长达“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的应试教育活动。这样的优质生源诞生的“实验”成果就是高升学率,造就的是一批只会做题而毫无创新合作的“考试人才”。

    (扼杀孩子天性的屠宰场)

     深刻:这样的“实验学校”是对优质生源的戕害和毒杀,是对中国未来的漠视和极端的不负责任。

    (刽子手)

 

     其三十二、举手回答问题或举手发问应该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常态表现,然而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学习历程,就可以发现,我们的举手是与学习阶段成反比的:幼儿园举手可以说是一种“天簌”,举手率约为100%;小学生举手那是一种通过正规化训练的“天真”,举手率约为80%;初中生举手那是一种被迫的“无奈”,举手率约为40%;高中生举手在学生自己看来那是一种“好表现”,举手率约为10%,并且还仅体现在一些公开课了;而大学生举手那是一种“奇迹”了,举手率为0。

     深刻:究竟是谁扼杀了学生的“举手表达权”,毫无疑问,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是我们霸占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天性、失去了天真、失去了自我。

    (静待花开,倾听花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教学常规?掌握教学方法?争做合格教师(三)
[北区小学] 读《让学习真正发生》有感
(原创)刘晓杰:纯粹的教育让人感动
外国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
特级老师陆波谈新教师入门必知
转,翻转课堂哪些不能翻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