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生活在多大程度上走进了教师?——教育在“推”与“被拉”之间

今天到市里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安排了上海的一位知名教授为大家做关于《国际教育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告。报告很精彩。其中有一点引起了我的认同。芬兰的很多老师并不备课(估计是伏案的那种),也很少使用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参考。有人很奇怪地问“为什么”,芬兰老师回答得也很好: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里的知识都是过去的,我用过去的知识引导孩子的未来,是不够的。

是的,记得一位哲学家也这样说过,过去的知识虽然对未来有所启迪,但如果过去的知识不能与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相联结,则对未来的启迪是微乎其微的。

在教授讲座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不由自主地利用手机查看其所讲的部分较为前沿的内容,我忽而想到,现在手机高度集成化,已经基本上将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整合起来。我们正在接受着手机的现代教育。

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超市、电影院、银行、餐厅……


下午,应一个好朋友所托,继续指导一个刚出师范学院大门的孩子上无生课堂。这孩子十分认真,短短几天,已经懂得了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技巧……但我始终觉得有点缺憾,我自己也说不上来。

今天我突然感到,这个孩子思维能力、知识储备、教学基本功等各方面都不错,但教学过程缺少了年轻人应有的生气,教学内容的编织和引进也似乎陈旧了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从我的办公室走出去,变成一个社会上的女孩子的时候,她一定是追求时尚的,甚至一定是很会时尚的。

但一走上讲台,怎么就立即倒退了若干年了呢?也就是,孩子生存在现代生活中,但教育形象却是很趋旧的呢?


是不是师范大学教授们的教育形象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是不是教育给人们的印象就应该是这样的保守和因循?

或者是,当下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将现代生活的知识搬进校园的条件呢?

杜威先生曾经有过将学校办成小型社会的设想……

陶行知先生也曾经倡导生活即教育……


想起教授谈到的芬兰的“培养孩子参与影响和建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的教育理念;英国“积极精神”的教育理念;日本“创造、规划和管理能力”的教育理念等等,无一不是要明确指向未来的。翻看我国的一些课程标准以及当下流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讨论稿)》也好,明确指向未来生活、未来国家愿景的展望确实少了一些。

教育推动未来走向学生,或者未来拉动教育走向学生;教育推动学生走向未来,或者让学生拉动教育走向未来……之间,是值得深思的。

当然,首先要思考的是:现代生活在多大程度上走进了教师的备课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视角|揭开芬兰教育领跑全球的秘密
教师的三种境界
以“基于现象的学习”来探索世界!
为孩子装备未来4C's学习力,美国和芬兰的学校原来用PBL教学法
为何芬兰将从课程教学转向以场景主题教学?
尹后庆:未来课堂变革的5大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