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作家内黄篇】韩学树 | 枣林的胸怀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枣林的胸怀
作者:韩学树

一个地方生长枣树不足为奇,有枣林也不足为怪。树挨树,行排行,成方连片,极望无边,组成四五十万亩面积的茫茫大枣林,就颇为壮观了。浩瀚枣林美景,成就了一个美名--枣乡内黄。

内黄和枣乡之间,天赐有缘。黄河北岸,是祖先们长期居住的地方。黄河弯弯曲曲,祖先们很可能就居住在黄河打弯的地方。河以北为内,内黄这个名字就这样出现了。后来,黄河向南翻滚几百里,可祖先们没有跟着黄河而去,还是留在这里,拼搏着,生存着,内黄这个名字就保留下来,世世代代,传承至今。黄河向南而去,她的沉淀却永远丢给了内黄人。数不清多少年代的淤沙冲积,形成茫茫沙地和沙堆。大风和黄沙搅合在一起,漫天飞扬,几日狂刮,能把沙堆挪动一两米,可以想象出祖先们生活在如此环境中的艰辛。要想生活、生存,就得抗争,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是最好的办法。不知道第一位栽下第一棵枣树的祖先的抉择有多么艰难,因为他很难预料到枣树的命运和后世枣林的面积,但他仍然如同指点一方水土的高贵明智之人一样值得他的后辈们敬仰。枣树生长极慢,但却不讲条件,不嫌沙地贫瘠,不畏风沙吹打,一活就是数百年、上千年。黄河造物,枣树独有的品质,又有祖祖辈辈永不歇息的耕耘,便结成历史巨大硕果,才有了时至今日的枣林壮景,才有了相传四方的枣乡盛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黄河曾有的流经,才孕育出内黄这个名字,孕育出内黄这片土地,孕育出这片枣林,孕育出内黄枣乡的美称。联系内黄和枣乡之间的缘分,是上苍赋予黄河的天职。黄河沉淀下的不仅是千年黄沙,还有千年文化;黄河离去留下的土地不仅生长出茫茫枣林,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锻就了一代代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枣乡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宽广无比的胸怀。黄河沉淀孕育出的大枣林茫茫无边,同样有博大宽广的胸怀。当你走出其它树林,再走进大枣林,去观察,去比较,去体会,便有了这样的感受。杨林、槐林挺拔浓绿,但却有排异性,林中不要说生长其他作物了,就是生长寸草也很艰难。枣林就不一样了,它们静心和气地排列着,组成一个庞大的团结家族,但又不孤立排外,独有包容胸怀和海纳品行。枣林行间,冬天麦苗青青,春天绿浪滚滚,夏天金黄铺地;夏末初秋,花生、尖椒等庄稼碧绿光亮,仲秋,花生果白生生,尖椒角红似火,红薯块躺满地......它们在不同时节给枣林添涂着不同的色彩,衬托得枣林更富有生机和诗意。一棵棵枣树以无怨无悔的“慎行”谦让着身下的其它作物,麦苗拔节时才钻出细细嫩芽,麦苗灌浆时才吐出米粒枣花;生长和成果期间尽力缩小着自身树冠,缩小着叶片;仅有的细小根须也极力扎向大地深处,为的就是给其它作物让出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

 但是,枣林中的每一个体从不懒惰偷闲,只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要完成从抽芽开花到果熟叶落的年内使命,年复一年奉献给人类无法用数字计算的晶莹红光、玛瑙般的枣子。枣子滋阴、润肺、补血等多种营养价值与其说是来自于枣树体内养分,不如说是枣树宽厚怀体孕育出的乳汁、硬铮骨子里炼就成的精髓更确切。每一棵枣树在孕育生长奉献果实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大度无私也让人无话可说。冬天里,树干上的老皮任随刮掉,蔓拔的盛枝任随剪下,为的是防止树身藏虫、来年树冠旺长,影响挂果。果实成熟后,为了全部贡献给人类,随意人们挥竿敲打着自身枝条。相传,枣树还有灵气,还会自励。枣竿每敲打一下枣枝,都是一次枣树对自身的激励,提醒自己不要歇脚懒惰,来年要结出更多的果子。枣竿敲打得越狠,来年结枣就越多。枣树一年中确实没有歇息的时候,哪怕是在冬天它们也在默默无闻积蓄养分和力量,这个过程我们虽然看不到,但从来年它们抽芽开花成果中爆发出来的内力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就连它们光秃秃的躯体和枝条在冬天也舍不得伸直,还再承载着抵御风沙、囤积雪水的重任。它们一棵棵又像一个个天然大盆景,整体像巨幅淡雅素描,给人以美感;像驻扎于边陲的威武雄师,给人以信赖和可靠;更像站立于不畏风浪的一个个坚实枣农,令人敬佩。

枣林不仅包容其它作物,还包容人类。枣乡的不少村子就掩映在枣林中,许多人家院墙里外的枣树连枝携手给庭院洒下一片荫凉。枣乡人间,人树相融,品行相通。枣乡人常年吃着家门口枣林里的枣子,不仅吸吮了食物营养,还养成了枣树坚韧顽强、心宽博大、包容海川的精神。枣林形成的初期,家乡肯定不是公有体制和集体劳作,但你观看行行枣树或纵或横,排列整齐,之间没有任何你家我家之分,不得不使你赞叹不已。好像大家栽种枣树不是完全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在为家乡共同构筑抵御自然灾害的无隙无缝的长城。家乡枣林,千年沧桑,也历经人祸、天灾和战乱,能成为我们当代人引以为豪的景状,这其中的奥秘只有枣林本身可以诠释,我猜想这也是家乡千年红枣文化的主线。

人与枣林和谐相处,以诚相待,以宽为怀,枣林中飘荡的不光是枣子的甜香,还有一种文化氛围,一种坦荡舒心的气息。枣子成熟的时节,枣林成为当地人和外地人游玩的乐园。一到采摘园,可以随意摘枣品尝,使人感到的既有味觉脆甜,又有心头畅意。你要买上几斤鲜枣走,园主会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出行,采摘了别家的枣子。万一你在香甜的醉意之下走错了行,摘了别家的枣子,那别家主人也会甜甜一笑:冇关系,冇关系,谁家的枣子都是甜的。枣子打下来,家家户户都是在枣林里就地晾晒,成箔成箔的红枣摊在一起,人们享有的是丰收景象的快乐,却没有听说过哪家枣子人为少过。即便是有人在摊晒红枣的枣林中拾枣,眼睛也只会盯着枣树树梢,决不会把手伸向枣箔。这虽都是些平常小事,但这和枣花、枣子一样,微小里蕴含着博大;和枣林一样,行间虽窄,却展示着宽广胸怀。

 黄河胸怀博大,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体现在她如今流淌的地方,还包括她曾经流淌的地方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更广地域。鲁北平原的乐陵地带,也是黄河流域冲积而成,就在我们的“下游”,史上就有黄河曾经流经乐陵流入大海的记载,如今漳卫河还在其境地北沿流淌并作为鲁冀分界线,和内黄同属一个流系,贯穿内黄从西南到东北的卫河是其上游。那里因盛产金丝小枣而名誉海内外,几十万亩滔滔茫茫大枣林的胸怀宽广程度不言而喻,单就枣林腹地的百枣园中就包括了400余种红枣,仅金丝小枣就有60余种,也着实令人赞叹。内黄名字寓意深长,内黄枣林胸怀和枣文化也包含在因黄河流经酿滤成的中国枣文化之中。近些年来,内黄人不断到乐陵参观取经,还做起了枣树品种改良试验。我们还没有尝到新品种枣子的滋味,但眼前却充满着无限憧憬。我相信枣文化力量的反冲,世世代代的继承和创新,千年枣文化一定会不辜负与枣乡的“原初之缘,当今之情”,也一定会与枣乡有“后世之约”。

家乡枣林的胸怀古往宽广,今世宽广,将来会更加宽广!

作者简介

韩学树,笔名寒雪树,1955年出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协会理事。任过教师,从军彩云之南,后来转业地方。工作之余,偶有写作兴趣,以散文、随笔为主,作品曾发表于《莽原》《奔流》《河南日报》《安阳日报》《邺下散文》等报刊杂志,《托起我的文学梦》一文获2014年《安阳日报》创刊30周年征文二等奖,出版有《心灵的旅行》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德:黄河岸边“油枣之乡”|黄河|油枣|保德
结满枣子的树
西山摘枣
美文丨枣儿红
枣子熟了
又到枣树吐绿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