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一生才多久?战乱十几年
公元755年,这一年是大唐天宝十四年,杜甫四十三岁。
时间过得飞快,这位中年人已经在长安熬了八年,依旧是穷苦潦倒,左支右绌。
八年前,玄宗诏告天下,“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杜甫欣欣然赶到长安应试。
按照惯例,本来是皇帝亲自监考,但杜甫参加的那一场,主考人换成了权相李林甫,皇帝莫名其妙地缺席了。
李林甫精于权谋,一生都在走捷径,一路走成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他曾说过,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
读书人看不起他,他更看不上读书人。
李林甫作梗弄人,这场科考竟无一人中试,杜甫自然也是落第,又不好意思回老家,便留在帝都,做了个西漂。
三年后,杜甫写了个《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于集贤院,等着李林甫给他考试,分配个官职。
等了很久,等了句“送隶有司,参列选序”,且等着罢!
麻烦的是,杜甫并非一个人在长安,妻子带着五个孩子陪着他,一家人吃穿用度,“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长安或许不能再呆下去了,杜甫一边到处找着饭辙,一边动着心思。
是不是去某个节度使那里当个门客,如高适那样,不求富贵,至少能混口饱饭吃。
他写了一封信给哥舒翰,一直等到秋天,都没有收到回复。
又想着做节度使的幕僚,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心中便生了好多犹豫。
 
公元754年,李林甫去世,玄宗起用了一位新的宰相,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
这位宰相掌权后,把矛头对准一位边将,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一直有矛盾,一来是两人素来互相忌恨,二来也是皇帝权力平衡的结果,用杨国忠来制衡安禄山。
终于,如日中天的杨国忠,决心好好惩戒一把安禄山。
杨国忠使出的法子便是,便是在皇帝耳边吹风,捏造安禄山要造反。
最开始,皇帝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里。但说的次数多了,安禄山却是越来越紧张。
帝王心思最是猜忌,尤其是玄宗,翻起脸来,六亲不认,一言不合,连自己亲生儿子都能杀了。
杨国忠接着清算安禄山的外围,朝中多位与他有关联的官员,或杀或贬,让安禄山元气大伤。
偏偏这个时候,玄宗下旨,让安禄山来长安,理由是约请他来参加其子安庆宗的婚礼。
安禄山不敢去,又不敢不去,只得称病。
到了七月,安禄山上表朝廷,要献三千马匹。朝廷回复,先等等,冬天再说。
至此,皇帝与安禄山已然互相生疑。
糖尿病晚期的安禄山,也没几天可活,索性放手一搏。
后来皇帝圣旨来了,安禄山也不跪,只淡淡地说,皇帝身体还好吧,又说了一句,马不献亦可,十月我去京师。
使者惶恐地回到长安,说,安禄山只怕是真的要反了!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举兵叛唐。
 
公元754年冬天,杜甫把妻子儿女送到了奉先。
那里毕竟是乡下,用度少一些,又有妻子亲戚在此,可以帮忙照拂。
杜甫则继续留在长安,等着朝廷的召唤。
终于,第二年的十月,朝廷的任命来了,给了个河西尉,杜甫不愿为这微末官职折腰,不受。
朝廷又改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东宫属官,从八品,杜甫勉强受之,毕竟是份薪水。
履新之前,他动身回奉先省亲,才到家门口,便听到了哭声,家里断粮很久,一岁大的小儿子饿死了。
悲愤之余,他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怨谁呢?庙堂的腐败,还是自身的无能?
自己算是个官吏,体制中人,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百姓又是如何的凄惨?!
忧虑和悲痛还未平息,杜甫听到一个更惊心的消息,渔阳动鼙鼓,边将犯长安,安禄山反了。
无数的、或真或假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到了他的耳中:
叛军主力攻下了洛阳,兵锋直指长安。
高仙芝死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已然回撤。
皇帝听信谗言,责怪高仙芝惧敌,下令斩了高仙芝。
哥舒翰出击迎敌,大败被俘,潼关失守。
长安陷落,玄宗仓皇逃离京师。
马嵬坡兵变,杀杨国忠与杨贵妃。
玄宗禅让,太子在宁夏灵武继位,是为肃宗。
杜甫决定,带着家人北上,去灵武找肃宗。
大道上游弋着叛军,一家人便在山间小路里跋涉,吃尽了苦头。
最后,他不得不将家人安置在附近的鄜州羌村,自己独自上路。
临走之前,他看着倚门送别的妻儿,心中大恸。
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更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
 
没行多久,杜甫被叛军抓住了,押送到长安。
与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一位叫王维的,这位名气很大,放置在大牢里严加看管。
毫不起眼的杜甫,没人搭理,居然可以在长安随意走动。
这年中秋节,他看着天上那轮明月,念着远方的家人,写了下著名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离乱之伤,思乡之痛,于此月夜郁结到极致,句句愁苦,字字泣血。
熬到了初冬,他居然逃出了长安,往西至凤翔,遇见了肃宗皇帝。
一路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杜甫在新皇帝面前衣衫不整,颇为狼狈。
但越是凄惶,皇帝心头越是赞赏,患难见忠臣,封了个左拾遗,天子身边的言官。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开始往往是美好的。
或许是杜甫过于耿直,又或许是皇帝本就听不进诤言,战乱里喘息的小朝廷里,本分直言的杜甫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皇帝厌烦了,让他回家省亲,走得远远的。
本就思念家人到极致,回家也是挺好的,只是近乡情怯,他离家越近,心头越是恍惚。
战乱四起,生灵涂炭,也不知道到了羌村,村子还在不在,家人还在不在。
终于到家了,妻儿看见他生还,喜出望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邻居也觉得很意外,“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依然觉得好似梦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从八月到十一月,杜甫在家里待了百来天。
这几个月的一家团聚,是乱世里的最后一抹温情。
 
再往后,则是一连串的颠沛流离。
二年后,杜甫一家人辗转去了成都,依旧是凄苦穷困。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生活的底色本就是悲凉。
又过了六年,杜甫离开成都,去了奉节,其时已经到了53岁的暮年。
笔下写出来的则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顿挫,萧瑟凄凉。
公元768年,回纥之乱初平,弟弟杜观写信来,劝他回老家团聚。
杜甫一家人,乘舟出峡,年底到了岳阳。
次年,从岳阳去了长沙,又由长沙去了衡阳。
在湖南,他遇见了宫廷歌者李龟年,伊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他乡逢故人,万千思绪,恍若隔世,“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盛世不在,年华迟暮,惺惺相惜,俱在言表。
这年冬天,杜甫病死在一条船上,时年五十九岁。
 
安史之乱,凡八年,余味却百年。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大唐自此从盛转衰。
无数人的命运为之剧变,杜甫不过是其中一页。
动乱之后的十几年,杜甫四处游走,凄凉寥苦。
四川漂泊了八九年,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客死舟中。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杜甫的绝唱,也是对下半生颠沛流离的惨淡直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的资料 杜甫简介 杜甫的故事
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战乱流离
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带你走完他的一生
电视剧《大唐诗》
此物最相思(第101章)
从一个人,看大唐消亡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