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移动时代,为何网络谣言屡禁不止?

作者:龚进辉

事件一:2015915日,美团与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声明,称近期受到持续、大规模的谣言攻击,并表示已查清造谣者身份信息,同时掌握涉案相关证据,将立即启动民事诉讼,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造谣者的刑事责任。

事件二:2015年岁末,国内多家网站援引一个名为互透社的新闻报道,称苹果将宣布以1000亿美元价格收购著名汽车品牌特斯拉。1231日,苹果官方否认收购特斯拉,“此为谣传,与之前出现过的假消息一模一样。”3月、9月互透社曾两次传出苹果以1000亿美元收购特斯拉。

细数过去的2015年,谣言满天飞,除了上述两大代表性谣言,小米5谍照、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合并、阿里出售美团股份、柳青离职、一加并入OPPO等谣言不绝于耳,不仅严重混淆视听,而且使身陷谣言漩涡的公司尴尬不已,且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谣言非但屡禁不止,反而有大肆蔓延的趋势?复盘整个传播轨迹,不难发现,一则谣言的盛行通常经历蓄意捏造、小众传播、全面泛滥三个阶段,代表谣言传播广度和深度的三个关键因素。

通过逐一分析三个环节,我总结谣言肆虐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两大动机催生谣言

作为信息传播的源头,信源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关于谣言信源,乍一看似乎有理,仔细推敲发现根本站不住脚。尽管现有技术可以界定造谣者身份,但身份存在多种可能性,研究意义不大,反倒是造谣者动机值得关注。

谣言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内部人士或知情人士爆料、匿名八卦、聊天截图等,但背后动机无非就两种:一是提升网站关注度,二是竞争对手故意散播。前者是流量导向,根本原因是坚持错误价值导向;后者是竞争对手借谣言来打击竞争对手,影响其融资、扩张等计划的正常推进。

移动时代,信息严重过载,用户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科技媒体展开激烈厮杀,四大门户和虎嗅、钛媒体等有影响力的科技博客,尚且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占据一席之地,中小网站生存环境逐渐恶化,流量经营成为首要难题。

为获得用户关注和广告主垂青,他们不得不走极端路线,下调生产优质内容和坚守网站调性的权重,试图借助谣言的吸睛效应来提升网站访问量,以迎合用户阅读兴趣。

正是这种过分追求流量的错误价值观,不少中小网站成为谣言的首发阵地,只要抓住谣言这棵救命稻草,短时间内便可涌入大量用户,网站关注度飙升。万一谣言成真,网站行业影响力将迈上新的台阶,自然不愁广告主光顾。

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早已成为共识,除了面临所在领域的同行竞争,还要时刻提防BAT和天外飞仙等势力的杀入,创业者犹如刀尖上的舞者,命悬一线是生存常态。换言之,行业竞争无处不在,各种明枪暗箭,遍及融资、地推、营销、产品等所有环节,创业者不能掉以轻心,比如融资金额和宣布时间点都极为讲究。

市场的残酷性导致恶意竞争频发,即脱离良性竞争范畴,使用阴招来狙击竞争对手,以保证自身在行业占据有利位置,其中谣言是最为有力的攻击手段之一。互联网玩家一般通过微博、秘密等社区散步谣言,同时在实名、匿名社交网络发声,有预谋地大规模散播对竞争对手不利的信息,并刻意隐藏造谣者身份。

尤其是秘密已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充满各种腹黑言论,对用户天然具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广泛的传播和讨论。事实上,谣言自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公众听多了谣言会信以为真。

3大战期间,周鸿祎爆料小米一台手机赚800元,雷军一直隐忍没有回应,直到傅盛跑来问小米1代是否真的赚800元,雷军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接受媒体采访进行反击。美团一直以低调行事风格著称,也忍不住发声明怒斥谣言,表明谣言肆意传播对其正常融资的干扰或不利,已到达非常严重的地步,如果不及时喝止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媒体未对谣言进行有效过滤

一则谣言从无到有,首先会在小范围内引发讨论,想要覆盖更广泛的受众,则离不开媒体/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如果媒体能在谣言传播前期严格把关,过滤一切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范围和生命力将戛然而止。但问题在于,由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参差不齐,加上对商业新闻的处理态度,过滤谣言只是美好的空想。

科技媒体的现状是主流媒体会对信息的真假进行确认,但也有不少媒体没有或不喜欢确认,通常在已有信息基础上二次加工。原本我以为主流媒体能掌握正确的舆论方向,辟谣能取到正本清源的效果,或许是谣言的吸睛指数爆表,辟谣无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其穿透力抵不住谣言的疯狂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存在预设立场并不奇怪,但当他们判断信息的真假时,习惯于根据预设立场分析、评论,而不是在理性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扼杀谣言,反而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

据我观察,除了时政要闻,其他新闻似乎都存在娱乐化倾向,“新闻止于段子”已成为传播常态。不可否认,新闻止于段子可以使新闻在短时内引起裂变式传播,传播广度和深度最大化,但其造成的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危害性愈发严重。

新闻止于段子的弊端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被忽略或无法完整呈现,用户无法了解新闻的真相。以商业新闻为例,用户根本不关心消息的真假,习惯以娱乐化心态来看待互联网世界的明真暗斗。

三、现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谣言之所以肆无忌惮,与假新闻追责制度不完善也密不可分。目前,网络谣言视情节严重主要涉及到两个法律条文:刑法第246条诽谤罪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用于治理谣言远远不够,对网络谣言的性质、责任认定、损害赔偿和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都需要给予明确界定,必须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网络的虚拟性和法律制度的滞后性,使部分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存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穿上马甲就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制造谎言来混淆视听。我认为必须厘清言论自由和造谣中伤、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法律责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对民事、行政和刑事等配套的规范,必要且刻不容缓。

当然,治理谣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加快立法进程,执法部门也应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披露真相,依法追究造谣者责任,让其臭名远扬。广大网民则必须做到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科技网站也应加强自律,摒弃流量导向的传播价值观,对信息真实性严格把关,强化信息发布管理,不为谣言提供传播渠道。

打击谣言人人有责,希望2016年互联网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净化,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谣言止于智者
网络造谣传谣“爽”在哪儿
皮海洲:“谣言止于智者”是一种忽悠
“西瓜打针” “螃蟹打针”不足信
网络时代,靠“谣言粉碎机”?
大王有话:从谭晶谈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