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语感

关于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探讨:

(一)、在倾听中培养语感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此可见: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据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可见听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听也是一门学问,听的质量上来了,语感也会培养起来的。基于此,我提出了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观点:在倾听中培养语感。传统意义上的听,是学生听教师讲的“听”,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一是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听的方法。
       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倾听中培养语感,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如:
       1、听读。学生通过听口诵或播放录音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把握其内容,理解其意图,学习其表达,以提高听说能力。听读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听读能起到积极作用。听读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学生认真听读,就易于进入作品的意境,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理解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高。指导听读要循序渐进,先听简单易懂的,然后向较为复杂抽象的材料过渡。形式上先慢读、重读,逐步加快读速,加大难度,以提高训练速度。
       2、听述。学生通过听别人的讲述、讲解、会话、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学习表达技能,体会语言艺术,锻炼听话能力。听述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边听边思索,边分析梳理,边归纳总结,从而使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听述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推动作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发言者的神态风采,直接学习到发言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丰富了自己的语汇,为自己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范例和借鉴。指导听述必须选择好发言对象,确定好发言内容,听前要提出具体要求,听后检查效果,以保证听述训练的质量。
       3、听记。学生通过收听口语训练材料,并加以记录以提高听话能力。听记需要耳、脑、手互相协调,因而能培养学生反应的敏捷性,注意的分配力,行为的协调感。指导听记要先从慢记开始,然后逐步训练听记的速度,提高速记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抓住中心和关键词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记时能要言不烦,条分缕析,使人一目了然。
(二)、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一位专家说:“阅读能力,就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理解,换言之,要能读懂。”叶圣陶先生说的使学生“自能读书”,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他对读懂的含义解释说,一是要能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就阅读教学来说还有一条,就是学生必须能够从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来体会书面语言的运用。读懂并不错,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期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它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从“大语文”的角度下手,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较多的言语实践经验。表现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便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训练。其中,阅读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和最重要的途径;而学生在阅读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又非常严重。因此,从认识的角度,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对“怎样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一问题,我这样回答:以阅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课我是按这种操作过程进行的:首先,用朗读的方式齐声阅读,在朗读前,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说明。读后,立即让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并由此引开,进行讨论。这时,针对实际情况并依据预先的设计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导入第二步。第二个步骤是精读,以默读的方式进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应以默读为主要的阅读形式,这样有利于思维集中于对文章的领悟。精读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语文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寻求并掌握知识规律。在精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细微处的把握最为重要。在细微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同时又引发联想,进行比较,便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理发上的认识,这也正是学生经验积累的关键过程。在精读中,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无疑是使学生的阅读训练走向规范化的保证,而且,教师的启发诱导,读后的总结,正是给学生以总结积累经验的钥匙。
       熟读精思之后,还有一个体味消化的过程,这就是第三步: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即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性认识之后又跳出来,重新回到感性上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那么,再次阅读,学生只要碰上关键性的字词句便可即刻领悟文章的审美主题,并且,往往还有新的发现。最后一步是回味,也叫做复习。这一步的操作,由学生在课后完成。通过回味,人家要说的意思如在眼前,人家要写(说)的话如在耳边,人家那种风格的句子自己张口似乎就能说出来。“使其意若出于吾心,使其言若出于吾口”,这就是融会贯通了。
(三)、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故语文课本也兼具这三种功能。而我们平常往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写作方面的训练,没有把学生在阅读和听说时形成的语感优势移植到自己的语感实践——写作中去,乃至形成读归读、写归写,读的是一套,写的又是一套的脱节之势,这是很可惜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写作,这是至理。走出书斋,拥抱名山大川,亲近市井红尘,思索感受其中的哲思妙趣,将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见乎纸上,不光可以写出好文章,也称得上是人生乐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光有生活并不能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因此,“读万卷书”成为写作的又一个基础。阅读之于写作究竟有何裨益呢?通常说来,阅读可以积累语言,同时也可以积累思想,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我想我们对阅读的价值的认识恐怕仅此而已。这个认识其实是片面的。关于阅读对于吟诗作文的好处,古人有太多的深刻的洞见。如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作文能力的基础条件是思想与语言。思想一则来自对生活观察,一则来自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也即是阅读。而语言也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我们的生活空间),其二为书本。周围的语言环境不是我们教学所可控制的,姑且不作论述。让学生通过书本来学习语言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中心工作甚至全部工作。今天学生作文能力之所以进步缓慢,或者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是达不到某个境界,是颇值得研究的。我们曾经把丰富学生生活作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方法,我们也曾把积累精妙的语句作为提升其写作水平的手段,可是,这些努力之后,我们依然遇到了问题:面对现成的素材,学生写不出佳作;背诵了足够丰富的名言警句,学生的作文依然艰涩不通,更别说文从字顺,读之如行云流水了。这里的症结便在学生缺乏语感。我们在学生习作中看到大量的语病错句,文白参半的语句,不规范的口语等,这都是语感迟钝衰弱的表现。
    其实,语感的培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语文教学中永远的话题,培养语感必须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抓住了培养语感,才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走出应试教学的怪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
基于阅读背景的写作导练
【宽基教育纵横谈】底蕴深厚,智慧万千——怎样让孩子喜欢阅读
初中学生语感培养刍议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