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的“多”和“少”(一)
 语文的“多”和“少”(一)

1、学生“自主”多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少了。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历来争论不休,总是走两个极端,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满堂问,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现在学生的问题如泉涌,学生的发言如百花,教师的讲少了,教师的满堂转多了,以学生为主,却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改革,教师要转变角色,要以生为本,但是不能让教师主导性丧失,不能让学生主体性地位绝对。要把师生关系放到一个平台上去理解,要在中小学课堂这个平台上讲师生关系,不是大学课堂,更不是社会大课堂。这样,师生关系就好处理,在传授知识方面,教师就要为主,不能主动放弃“传道授业解惑”主阵地;在学生发展方面,就要以生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要先培养学生这些意识,然后才是去做。

2、赏识教育多了,批评教育少了。新课程改革后,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大谈“赏识教育”极力渲染“激励教育”,似乎成为新课改的标志,教师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改变学生,批评少了,甚至不敢批评,更不敢严厉批评,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课堂发言不管怎样,一味赞成、表扬。学校是中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特别是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需要赏识、激励、宽容、表扬,需要正面教育,但更需要批评,尤其是带有爱心有必要的批评、鞭策。特别是我们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给的爱太多太多,在这点上,批评就尤为重要,从学生未来多变复杂的人生世界来讲,批评教育更是不可缺少。赏识和批评,都不能走极端,如何赏识,如何批评,需要相机而行,需要掌握一个度,因场合、因个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赏识还是批评,都要有一颗仁爱的心。

3、说得多了,写得少了。课堂让没让学生说?让学生说了,从提倡学生主体性上来说,这样做很好,姑且不论说得好与坏。过去是老师说得多,现在好啦;可是,让学生动笔没有?课上动笔几乎没有!“写”根本就没有落实。这里的“写”包括圈、点、画、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并不是排斥传统的,每节语文课,需要“写”的必须让学生写,一定养成“读书就动笔”的好习惯。在读说的基础上,要圈、点、画、批注,更要写一写,因为想、说和做是两码事。遇到好的语句、段落,要读,要细读,品读;理解语句要说,要有条理说;要写,要用文字正确表达出来;高考不都是要落实在笔上吗?

4、快速读得多了,细细品味的少了。读是语文课的基础之一,“快速”一词在目前课堂使用过多,比如“快速阅读,说说玛蒂尔德的梦想”,“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语句,体会感情。”“学生速读课文,杨志如何‘送’?”快速阅读,一是大致浏览,二是建立在熟知文本基础上,搜集明显信息。特别是文学课需要的是涵泳体味,慢慢品茶,不是喝可口可乐。快速阅读多了,结果就会出现囫囵吞枣,甚至走过场,老师讲解的就多了,新课程标准中“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等等就不会得到具体的落实。快速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方式,而品读是文学阅读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方式,当前的教材文学作品普遍增加的情况下,提倡“细细品读”更为及时更为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主”学习:绝对还是相对?(孙绍振)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新课程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初探
《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