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踏上董志塬到宁县中学任教,于是,我从三尺讲台开始——步入社会 || 作者 冯琯


踏上董志塬到宁县中学任教,于是,我从三尺讲台开始——步入社会

作者  ‖  冯琯


1946年9月,应宁县中学之聘,我和王应龙搭乘汽车,从华家岭出发,经静宁、隆德过六盘山到平凉。在平凉的四十里铺下车,雇牲口经长兴桥,过新庄塬到了宁县的早胜镇即宁县中学所在地

这是我走出校门,踏进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迈入教育门槛的第一步。我怀着“教书育人”“教育救国”的社会责任和“挣钱养家”的家庭责任双重心理来到了陇东高原;也是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走上三尺讲台和面对我的学生的。

早胜距县城约20多华里,虽系一座小镇,但地势险要,镇子在塬中间,学校在东边,三面环堡,即所谓南新城、东新城、北新城是也。这些小堡内都驻扎着国民党的军队。小镇最繁华区在东新城与南新城之间,除百货布匹、文化用品、农具等外,还有私人开设的饭馆,如手抓羊肉、早胜香肠等。奇怪的是一座农村小镇子,竟然还有一家窑子店,这大概是由于附近驻有国民党军队的原故吧。镇上每次逢集约有几千人,有时近万人。这里最负盛名的秦川牛,以早胜牛为最佳,故早胜素有“牛乡”之称。早胜牛系役肉两用的优良畜种,体格高大,神态雄健,毛色枣红,性情温良,抗疫力强,出肉率高,一头牛拉一辆大木轮车,走得快,力气大。两岁的公牛,当时要值80万元(国民党的关金券),可折合小麦6000斤。因我小时放牧过牛羊,所以看到这样好的牛,虽不能说垂涎三尺,也确实很热眼,就是买不起这样的好牛。直到1956年我在会宁工作时,请县畜牧站的同志从早胜买回几头好公牛,算是了结了我的夙愿。宁县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和高梁,土地平坦、肥沃,产量高。还值得一提的是九龙川的大桃子,个儿大,肉质厚,含糖量高。还有宁县的大枣,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素称宁州大枣,皮薄肉厚,嫩脆可口,光润夺目。单果重量一般都在15克到35克之间,它含糖量高,还含有淀粉、蛋白质、钙、铁、磷和多种维生素,在果品中属于上乘。近年有人化验证明,它含有芦丁成份,可以治疗高血压等症。产地早胜(原为枣盛)、九龙川、马莲河、县城河川一带最多最佳。这里群众生活一般比较富裕,乡亲们敦朴好客,所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好感。

我所去的这所学校原名中山中学,1945年改称宁县中学,是一所省属中学。早胜是“国统区”,距陕甘解放区不过30华里,国民党政府原设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与共产党争夺青年,防止学生奔向解放区,因此不同于一般中学。学生的来源较为广泛,有甘、陕两省约10多个县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庆阳、镇原、正宁、宁县、平凉、灵台、泾川、长武、旬邑、彬县、岐山等地,多少不一。该校还给学生发一点生活补助费。校长高惠庭,原为伪省教育厅的督学。训导主任是冯惠,他们虽是搞教育的,但在当时国民党的政坛上很活跃。后来又新去了一名叫吴笙玉的校长,是宁县本地人,据说是国民党警官学校毕业的,在岷县当过伪县长,他没有搞过教育,对教育很不内行。这两个校长均系国民党认为可靠的人。当时教师来源较广,一部分是学有专长的老教师,如王国靖、刘文涛、赖英、石镜如、曹启贡等,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刘子午、杨维家等10余人均系宁县本地人,他们工作踏实,认真负责。另外还有少数外地青年教师。当时有3个军训教官,一个李守敬,是外地人,两个是本县的刘兴吾和王赞武。后来校长吴笙玉将李守敬逼走了,只剩本县的刘、王二人。我开始被聘为语文教师,与我同去的王应龙教数学,后来因音乐课没人代,王应龙又代了全校的音乐课。我代了1个班的语文,6个班的体育课,共计18节课。西北师院体育系毕业的赵朝珍为体育主任兼代6个班的体育课。1个月后赵走了,全校的体育课没人代,学校就动员我代了12个班的24节体育课。因没有体育主任,全部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以及学期中的各项体育比赛、运动会等全都由我负责。在待遇方面,除了领取课时费外,校方只发给我一个体育组长的职务津贴,其余的被别人侵吞了。后来我才弄清那个学校从校长到军训教官,专门监视教师、学生中的进步分子。由于距解放区很近,所以有一些进步的老师或学生,我知道的就有赵挺(正宁人)、王国靖等。由于国民党的军队、特务等势力布满在我们周围,所以教师学生平日都很谨慎。从表面看学校是个教学单位,较为平静,但实际上这里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区和我解放区的最前沿,所以学校也成为敌我争夺的焦点,时时都在进行着政治斗争。如有一次王国靖给学生讲课时,讲了反对内战的话,引起军训教官的注意。学校里也有作反动宣传的,如讲“共产党要共产共妻”等。当时我虽是20来岁的青年,不了解政治,但从红军会宁会师的所见所闻和学校有些师生的言行以及和学生家长、附近群众的交往中,听到了一些共产党的宣传,如“打土豪”、“反恶霸”、“救济穷人”等。因为我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常受豪绅恶霸的剥削压迫和狗腿子衙役的欺侮,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觉得共产党的宣传和行为很符合我们的愿望,这使我内心进一步产生了对共产党的好感和向往。

在宁中的这一段教师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也为我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上了启蒙课。这段时间因我家庭拖累较少,加之我代的课多,生活较为宽裕,凡师生中有困难,我都给以资助。如灵台县的学生王重杰家庭困难,生活接济不上,两天没吃饭,我给了他一些钱,解了燃眉之急,使他坚持学习没有辍学。所以在师生中对我都有好感(王重杰现在北京工作,经常和我书信来往,我在兰州时还专程来兰看我)。学校放假后,我回到家乡,恰巧会宁中学缺教师,我就应聘到会宁中学了。

作于2002年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我​又过上了教师节
师德就在我身边
李达创办的辅仁小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
快乐体育与中学素质教育--yangbo1980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