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不褪色的记忆 || 作者 黄万军


永不褪色的记忆

作者  ‖  黄万军


作者黄万军,甘肃省临洮师范毕业,从事过行政,教育,企业,爱好文学写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品读到无穷岁月的增减,如隔世闻着的青草的味道,苦涩的人潸然泪下,馨香的人言笑晏晏。        

今人类社会发展迅猛,跨越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举国上下掀起读书热潮,而我家乡游子为报答故土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慷慨解囊兴建书院和农家书屋,充实当地老百姓阅读的生活。

历经沧桑岁月,曾经熟悉的面孔变得有些陌生。滞涩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一个个亲切的名字,一张张动人的身影,无一不勾起我对儿时的眷恋和回忆。     

记忆中的干旱涂抹着我人生的底色

这些人这些事,那些情那些爱,只有在很久之后才能蜕变为一种静静的,包含温暖的情愫。我们这些60年代70年的中年人,曾饱经风霜,当时正逢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温饱都是难以保障,吃饭穿衣都得靠国家政府救济,爷爷奶奶辈穿着旧毡鞋和戴的的破毡帽,穿着粗布衣服破了又补,补丁搭补丁,又遇十年九旱的年景,饥荒导致好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红薯片和玉米面窝窝头成了每家每户的主粮,大多数人靠国家救济。老天雷公电母偶尔虚演一场戏,雷声大雨点小,干涸的黄土地裂口,仿佛爷爷奶奶劳作的满是老萤的双手,裂着娃娃口大的裂缝,禾苗接近枯死,前村后庄都无水可饮,各庄的拉水队伍从几十里的关川苦水河取水,驱赶毛驴架子车成了一种风景,万钧一发至今政府发水票派油罐车给各庄救急,指标却少的可怜,杯水车薪,难纾急困。

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保证孩子们有水喝,仍然马不停蹄地自己驱车拉运,整个西海道家塬县乡公路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尘土飞扬,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被尘土染得仿佛是用厚实的尘土堆积起来的笨重的泥胎在步履蹒跚地挪动,干涩的唇齿间堆满灰尘,唯有眼神闪动流露出的深深祈盼,诉说着这还是一个活人,犹记得上山拜佛求雨之情之景催人泪下,泣血沾巾。

干旱最严重的一年是1987年6月份,我抱着一种好奇和虔诚跟随祈雨的队伍,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过隧洞来到十方山场普化山福地洞天,听从会长的指挥,头戴绿柳条编织的求雨帽,和老前辈一起跪香拜佛,各庄的方神在阴阳道长设的坛周围,露天求雨,骄阳似火,烤得皮肤隐隐作痛,阴阳道长身披法衣头戴道帽,诵经施法,上文祷告,经过一周的苦苦祈求,刚把坛倒下,还没来得及去清理道法杂物,霎那间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整个山场瞬间陶醉在烟雨迷雾和欢声笑语中,不自觉地就你一言他一语地谈起,清朝雍正二年靖远县长米县令来仙山拜佛求雨的传奇故事,我因年龄轻,还半信半疑,但经过故事的启发和这次祈雨的体验,深深领悟到神佛有求必应的奇妙,从此一种深深信仰在我脑海打下了烙印!             

岁月如歌,人生如戏,生命的长河让我们一路踏歌而行,孜孜以求。虽然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前路蜿蜒曲折,梦里依旧执着,从未想过不放弃与低头,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日五十知天命。

斗转星移,事更物替,垂老的生命经不起命运的磕碰,朴实的老前辈一个个驾鹤西去,留下宝贵的财富待人开发,“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作人生的电影留驻心底,饱经时光打磨,岁月摧残,依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西海道家塬文风似海,如诗如歌。

回忆里的投身教育让我无悔此生

如今家家户户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全民投身帮扶教育,有力的出力,有钱的慷慨解囊,围绕一个中心办好教育,扩建校园。让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正如“万丈高楼起平地”家喻户晓,教育亦如建高楼大厦,夯实小学与中学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地方人用三苦五乐精神武装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默契配合,各村小学办学风生水起,为新庄初级中学输送优秀的生源,面对全乡教育你争我赶的竞争浪潮,我决定应聘中学教学教学岗位,薪酬虽低但我志气满满,能为家乡教育事业做些事情是我的夙愿,默默投身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家乡孩子教学工作兢兢兢业业,教育学生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材施教,鼓励引导孩子发扬不耻下问,晨读朝阳晚送黄昏,希望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一直以来的孜孜以求,勤教不辍,而中考与高考学生考到心仪的学校,脸上渐渐绽露消失许久的笑容时,才会深深感悟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身教言传,孜孜不倦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刻苦努力,让大多数孩子考入了理想的高中,或以淳朴稚嫩的文字多次参加语文报社举办的征文活动并获二三等奖,中学生天地杂志征文获辅导奖。也让自已的三个孩子以优异成绩金榜高中圆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在不同的岗位描绘人生的蓝图,唱响理想之歌,昨天的无私奉献变成了今天快乐与欣慰,人只有舍才会有得。

纵观历史, 虽然说西海道家塬是西北版图上不起眼的小镇,但历史长河流淌着半坡文化,又有猛犸象的化石,鹿化石镌刻的史前记忆,千年的字纸记载着先有东坡堡后有靖远城的传奇故事,鸡鸣三县踏歌声的动人精彩。

当今引入眼帘的烽火台遗址,古城堡的身影,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西兴隆连马啣舒脉贯穿西东,穿峡开帐,述说着千古传奇,东览崛吴山雄姿挺拔,南阅铁木山文笔翘首,北闻黄河哗啦奔流不息,沐浴文化下乡的东风,迎着旭奋进。

书院和山背后农家书屋的落下的余晖,在道家塬博士墙上呢喃低语,教育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科技兴农也在这里全面拉开序幕,亚麻种植已成规模;美丽乡村建设使西海风情万种,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全民健身活动风生水起,广场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已成为当地父老乡亲的生存理念,植树造林人人有责,满山遍野杏林守山岗,春风十里送花香,醉了路人和游客;要致富先修路,村村通柏油路和水泥硬化路网已便民服务。

这一切让无数游人尽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状元乡的温馨与过往时空连成一片,勾起天涯海角游子思念故乡的心绪,遥寄思情到旱塬,缕缕乡愁散清香!文章篇篇歌盛世,诗情盈盈颂家乡。

远山含黛、近水微澜。人生多像一段旅途上的风光,轰轰烈烈地追求完美。到头来却只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家塬。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年
被童年出卖的孩子,还在些许日子里流浪。
乡愁
[转载]那些已泛黄的记忆又时常想起的岁月
回家
刘化勇|家乡 记忆 给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