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一样的精彩,从今天开始 ——读曹勇军《语文:我和你的故事》有感



有幸被市教研室宋老师拉入麾下,作为一名小卒,规定一个月之内把书看完。事实上,书早就看完,但一直难以静下心来搞点东西。做点摘抄读后感之类的。近日痛下决心,心无旁骛,全力已赴,马上就出来。看看自己的电脑敲字水平,竟然也把这些字敲完,也不由得敬佩自己来。难怪孟老夫子感慨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一切事在人为,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只要狠心在,难事也乐怀。作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

此时:头已发大,两眼花花,充分压榨,不能退呀;思维发芽,早日开花,猛打猛爬,活在当下;其它玩耍,随他去吧,我爱我啊,向前挺拔!

                                                              江家华2016.5.30615于办公室

不一样的精彩,从今天开始

——读曹勇军《语文:我和你的故事》有感

江家华(宋明镜名师室成员)

曹勇军《语文:我和你的故事》201510月第一版商务印书馆

整体框架: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外加前言与后记

第一部分:教美丽的语文

第一板块:寻找美丽的语文——我心中六节美丽的语文课

第一课:美在于生命的感发

(非常赞赏《论语·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记载孔子的课堂,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娓娓道来,认为这是东方语文教育最美丽的原型)

第二课:美在于生命的敞亮

(赞赏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中“洞穴寓言”,通过层层设问,推动对方思考,最终让灵魂从洞穴生活中解脱出来。表现了柏拉图的教育理想:教育是让灵魂转向到其应该关注的对象和方向上去,让它用自己的能力去看。认为语文让学生看清自己,拂去心灵的尘埃和蒙蔽,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课:美在于生命的锻造

(记载赵越胜《燃灯者》中,年轻人参加工人哲学进修班向北大教授周辅成请教求学的故事,获取了精神上的皈依,有了自己的学术活动和精神生活。感叹这是一种源头式读书学习,锻造了青春、性格和情怀。)

第四课:美在于生命的表达

(叶嘉莹女士不时翻阅当年辅仁大学顾随老师“唐宋词选”讲课所作的六册课堂笔记,品味顾随先生课堂上课风采,不逐句逐字讲解,而讲自己读词的感受和思考,从词境联系到人境,从文心联系到人心。说明“仁师难求”。)

第五课:美在灿烂的感性

(通过《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提炼概括出作文教学的若干要素和一个完整流程。强调语文教学一个必备信念就是尊重感性。有了感性,才有生活、个性,才能让学生灵魂被唤醒,热情被点燃、潜能被激发,找到写作的自信。)

第六课:美在超越规则的自由

(以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语文老师基廷的六个教学场面为例,让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好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等重大教育问题。)

第二板块:教美丽的语文

一、《葡萄月令》教学故事

评同组老师课:

1.讲读汪曾祺文章的三种境界

第一是字面理解,第二是发现朴素的文字中有人,第三是我与物合一

2.谈自己读此文的两点困惑

一是文章到底好在哪里?(文章有味,别具一格,个性鲜明;文中有人;其人有品。)

二是文章对今天的我们有何价值?(一种精神滋养、一种人格示范;体现本土、传统的生活方式)

3.比较与孙犁风格(孙:清新质朴、冲淡;汪:古典加人文,散淡)

二、云南冬天树林的审美历险

个人苦读的收获:

1.重文章标题、写作视角(诗人、哲人)、高频词(生与死、真想与遮蔽)

2.文章好在哪里?(全新写法,具象描写与抽象议论混搭,独特哲理味)

3.这篇文章教什么?(梳理思路,解决疑难,主旨理解、写作特色体会)

4.深文要往浅处行。

三、读《寒风吹彻》,懂与不懂,都有收获

1.展示学生阅读体会。

2.个人组织教学:抓住标题,由表及里进行梳理。

3.结合周国平《直面困难》提升认识。

四、种子与大树

1.检测学学习质量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看学生口中、笔下有没有课文关键语句不时蹦出来。

2.例举自己所授成功教学案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与影响。

第三板块:写在备课本上的教学故事

一、我课堂上喊了两声“他娘的!”

(教学《高祖本纪》用“他娘的”来让学生理解刘邦“狎侮”的性格特点。)

二、学生的问题都有课堂教学价值吗?

(教学《淮阴侯列传》中井陉之战,当学生提问“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兵法今天还能用吗?因问题指向了文本外部而放弃了。)

三、怎样使“言”与“文”结合起来

(以《李将军列传》中,对于几个实词、虚词的品读为例,将文言打通。)

四、感其豪放,品其沉痛,赏其飘逸

(把《将进酒》作为一首“酒歌”来处理,借酒浇愁,酒后放歌。)

五、read with a  writes  eyes

(教学柳宗元《登柳州城楼》,让学生从三个方面揣摩诗歌的写作过程。一是作者立足点、二是看到那些景物、三是怎样把自己所见所闻组织起来)

六、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以《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作为鉴赏,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发现晚唐诗歌独特的美。)

七、一梦四问

(教学苏轼《江城子·记梦》抛出了四个有关梦的问题:一是为什么题目交代得如此详细,二是写的都是梦境吗,三是梦中写了什么、感情有什么变化,四是既然记梦,直接写梦就是了,为什么要从梦前写起,还要写到梦醒之后。由浅入深,让学生的体验不断深化)

八、宋词的“四气”和负面效应

(以杨海明先生把宋词的审美特点概括为“四气”:富贵气、香艳气、阴柔气、哀婉气为纲,予以阐述例证;建议从三个方面避免负面效益:一是精选篇目,中和协调,荤素搭配;二是让学生了解“要眇宜修”的宋词表情特质,予以“离间”;三是与现代生活感受打通。)

第二部分:享受语文生活

第一板块:穿行在语文学习长廊上

以南京十三中作为“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

1.对联:拘于学,游于艺,期于行;入乎内,出乎外,贵乎通。

2.内容:中国文学展板6块:儒道与中国文化、诗经与楚辞、史记、唐诗与李杜、红楼梦、新文学;

西方文学展板5块:两希文化与西方文化、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笔下人的觉醒、酒神精神的歌者、人类灵魂的解剖刀、俄罗斯文学大师画廊。

3.回顾中西文学走廊内容选定说明及个中艰辛。

第二板块:我的戏剧节奇幻之旅

石榴红开时为戏剧节,同学排演话剧《雷雨》中“鸣凤之死”。学生改剧本、道具准备、排演、演出等,最后编写戏剧节全记录集子,认为“诗”与“戏”是语文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第三板块:我的中秋明月诗会

记录了“青春明月 梦想——南京十三中高一中秋明月诗会”的演出经过以及联想起闻一多、刘文典的“月下语文课”,最后记录了温馨的一家三口面条餐。

第四板块:大树下的古风新唱

讲述高二11班用白居易《长恨歌》作为竞赛篇目参加第三届古诗词吟诵比赛的过程,以日志形式呈现。从选材查找资料、讨论表演形式、排练过程、比赛现场等。

第五板块:我们在大树下读书

1.创意。为每个班级配备“微型图书馆”,创意在大树下读书。

2.海报。以海报形式宣传造声势。

3.书目。开书目,说明选书原则与波折。

4.苦恼。述购书、打书橱、印海报中烦恼。

5.晨会。在晨会上发言,倡导、启动“在大树底下读书”活动。

第三部分: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第一板块: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带着11个学生拿着《瓦尔登湖》登上台城,席地围坐,每人选择个人最有感悟的部分来朗读,交流一下读书体验。各抒己见,“吾与点也”,颇有孔子遗风。)

第二板块:2014年初春飞雪中读《1984

(经典夜读小组因为天气原因不能外出,只能各自在家在qq群里组织噢威尔《1984》读书讨论,气氛热烈,与窗外大雪纷飞形成反差。)

第三板块:走近王安石——半山园读书记

(以“王安石和他的时代”为主题,前往王安石故居读书,感受王安石的性格。)

第四板块:鸡鸣寺茶社读书记

(经典夜读小组带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去豁蒙楼品茗读书,其中谈了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以及对读难懂的方法。)

第五板块:夜读,是我们不老的青春印记——给经典夜读小组同学的一封信

(回顾了经典夜读小组所读的书、办班的意义、印章的意义、提出几点建议。)

第四部分:摸一摸口袋里有什么

第一板块:摸一摸口袋里有什么——我专业成长的五个故事

1.《赤壁怀古》的课程生长史

(两次不同上法,不甘平庸、喜欢做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汪曾祺《徙》)中老师。)

2.开个连锁店——“前端智慧”的作文样本

(以《给我崇拜的大师的一封信》为题作文写了两遍,第三次举办“有一定影响的歌星影星是不是大师”为辩题的辩论赛。)

3.一本有思想的作文本

(编印自己的作文本,上面有优秀同学书写标杆、7条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4.一篇论文的专业发展记忆

(以《试论高一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为题的论文写作)

5.感谢一碗阳春面

(从上《一碗阳春面》评优选拔失利中反思)

第二板块:我给学生的三个人送礼物

1.第一节课:寻觅爱的真谛

2.第二节课:谁是真的英雄

(以张晓风《高处在何处》为材料,展开讨论)

3.第三节课:我的人生自白

(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归纳出41个话题。几点思考和补充。)

第三板块:语文课堂的秘密

1.习惯,习惯,还是习惯

(抓学习习惯要讲究“轻重缓急”)

2.愿天天都是教师节

(有教师节想到学生节)

3.抛弃本质主义,教育之花才能绽放

(赞扬学生,不要认为学生理所应当)

4.对准课堂学习的取景框

(以老舍《想北平》为例,抓住文中三处症候点展开教学,让无味为有味)

5.把考试总结变成送给孩子的礼物

(买书奖励不同层次的同学)

6.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

(对借班上课《葡萄月令》的反思)

7.尊重,比太阳更有光辉

(以“大与小”为作文,学生反对我的“我”为例说明尊重学生)

第四部分:我们在专业上能走多远

第一板块:身体与灵魂,总在路上

1.访梁启超故居

2.高邮访学

3.带一本书去凤凰

4.到西师寻找吴宓

5.朴素主义课堂的徐州实践

第二板块:WRAB巴黎年会见闻

第三板块: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印象陈向明教授

第四板块:高三(10)班在六楼

第五板块:走在公民教育的大路上——答《教师博览》记者问

摘抄语句:

1.通过数校园内的树,让我们从庸常的生活中惊醒过来,获得生存的精神高度,怀着感恩、期待的态度,去过好我们高三的每一天。  P4

2.说到底语文是一门“手艺”,有一种辛劳寂寞中磨砺出来的灵巧和扎实。P7

3.西方萧伯纳更进一步阐发了主动学习无可替代的唯一性:“你不能教会一个人什么,唯一能做的是帮助他自己去发现。”“主动构建”“自我生成”是当今教育的显学。P15

4.“香菱学诗”,香菱是怎么获取写作的进步和成功的?p44--47

第一,讲点格律诗写作知识。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如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林黛玉化难为易,既讲授了格律诗读写必备的常识,又鼓励了香菱,提高了她的自信心。用这样一种轻松鼓励的语气,化解了初学者的畏难情绪,激发出她的自信心和好胜心。

第二,重视阅读积累,打好底子。

积累的数量偏少,不足以模仿借鉴,推动进步;数量多,也不行,消耗的时间精力太多,成本太高,容易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既有精读的教材,也有泛读的篇目,打下一个比较扎实的底子,为香菱学诗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三,讲究讨论,透彻揣摩。

讨论没有八股式的架空分析,而是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与自我写作经验融为一体,这样就让学生从名作字词的推敲锤炼过程中悟到了写作的方法,把读与写联系起来,构建了自己的诗歌写作策略。

第四,鼓励实践,在实践中指导。

对香菱的诗作,既指出她的不足,又明确努力的方向,保护初学者的积极性。

5.课堂教学中有两样东西最迷人: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课文语言生活化的创造运用。P73

6.我愿自己今后怀有“种子的信仰”,成为有“种子之性”的教师,每节语文课都能播撒快乐成长的种子!p74

7.《浮士德》中最能表达“浮士德精神”的一句话就是“凡自强不息者,终将得到拯救。”p104

8.在开列书目时,我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学生的需要,尽力实践几条原则。P148

第一,部头不能太大,多选精神文化含金量大的小册子,多选“大家小书”和“名家小书”。

第二,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加以引导,既有经典的正气,又有流行的活气,这样不仅读书不累,更可以打好人生的底子。

第三,追求会通的读书境界,所选之书,兼顾古今中西,突出打通古今兼容中西交叉文理的视野和品质,以拓展学生的心胸,变化其气质,提升其智慧。

9.读这样的书,意义可能不在于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而在于开阔视野、拓展心胸,养成一种由内到外的精神气质,获得一种人生的大的判断力和信念,让我们的人生飞得更高。P153

10.老曹寄语:阅读是精神的漫游,行走是身体的阅读。真理不光在我们头上,更在我们的脚下!  P158

11.读不懂怎么办?p195

第一,要有耐心,反复地读,咬牙坚持,不轻言放弃。

第二,可以放一放,先跳过去。

第三,还要学会“观其大略”。

12.刘再复说中国文化就像人的躯体,有动脉,有静脉,儒家经典就是人的动脉,而道家经典就是人的静脉。

南怀瑾说儒释道是三个店:儒家是粮店,管你一日三餐,须臾不可离;道家是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一旦生病,非进药店抓药不可;佛家是百货店,什么都有,有时间可以去逛逛。

儒家让你拿得起,道家让你想得开,佛家让你放得下。P199

13.中国哲学是体悟之学,是践履之学,必须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P201

14.读书建议:p206-207

第一,要懂得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读书养气,要养成一身正气,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第二,要知行合一。读书不仅是求知,更应是践履。

第三,要有法又要无法。要知道所有的方法都是独特个性的分泌物,更是精神成长的胎记。

15.读书是聚众的孤独,是沉静的狂欢,是未知世界愉快的自我放逐,是遭遇生命中的无数可能性…… p207

16.西方学生厌学,所以他们教学研究的心思更多花在怎么启发调动学生上面。P301

17.你跟残疾人讲什么自尊自强,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爱上一项符合他们天性的体育运动,让他们享受运动的快乐,这样不仅身体得到康复,精神也变得强大,自尊自爱自强也尽在其中矣。P338

 


曹勇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长期致力于“绿色阅读”和“绿色作文”的研究探索。近年来,积极参与高中语文新教材建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多次在全国各地开设课改公开课和讲座;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听余映潮讲座有感”说开去
2018年第142篇:听王淑兰老师的《短歌行》有感
曹爱卫:统编小学语文阅读课到底该怎么教?教你4大策略法宝
第1527季【湿地淮语】我跟余映潮老师学语文(六)
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
语文课堂,美在一分明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