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匠人随手一捏,凭什么让全世界都叹服?


大家好,今天我是一心只想做好一件事的象君

时常嫌弃自己的浮躁

又艳羡那些一生

可以脚踏实地专注于做好一件事的人

比如93岁还在捏寿司的小野二郎

他在东京银座的寿司店叫“数寄屋桥次郎”

仅有十个座位、几名员工,却成为米其林三星

年过九旬,仍在他的小店里不停精进

到他店里用餐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顾客不能点餐,要根据当天菜品而定

用餐时间在30分钟之内,因为后面还有预约

小野二郎会认真观察客人

比如会为女士捏稍小的寿司

如果顾客是左撇子

下一份寿司会默默出现在客人的左手边

捏了70年寿司的老人家说

“有时候在梦里也在捏寿司,点子多到会醒过来”

从食材的新鲜度到口感,从入口温度到均衡搭配

按他的话说,

“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

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

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

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完善,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


在如今的日本,一般称匠人为,职人

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活干不好,丢不起人”

期望自己的所为对后人的价值超过价格

作品能比自己的寿命更长

似乎一直是职人的人生信条

今天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让人尊敬的职人吧

小野哲平

小野哲平生长在日本的经济泡沫时期,虚假繁荣时代让他深感压抑不适,想逃离,却一不小心撞到了艺术的怀里。20岁起去冈山备前地区学习陶艺,他一做就是40年。

他将不安和抵抗揉进了泥土之中,如他所说“20岁羞惭的孩子”那时的器物设计外形十分粗粝,有些扎手到让人拿不起来。

铁绘圆形足盘

钴蓝绘壶

他说:“我们的身体里住着远古时期的土人,当我们拿到器皿时,会唤起我们心里远古时期的一种情感。”

后来他和妻子搬到远离市区的谷相村,在自然的簇拥之中找到生命的本质,心性也随之改变,决意做出能包容对方的东西,传递温暖的态度。

他制作陶器的土是他和妻子从山上挖来的,做坯前要先将土石砂砾取出。

拉坯,要将泥团摔在轱辘车转盘的中心,熟稔地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轮廓。

修坯,确定器物大致外形后放置晾干。

梳痕,趁陶胎还未干燥,立刻用金属梳擦出粗砺的纹路。

施釉,在已经成型的陶胎表面施以釉浆。他最喜欢使用灰釉,原料其实是家中煮饭烧水后留在炉内的草木灰。

烧窑,需要三天时间不眠不休定时定点地投柴,包括控制空气等其他因素,只为保证窑内作品的色泽。

烧制完成后,将器物静置四天待自然冷却后,再筛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放到他的陈列架上。

失透釉梳痕马克杯

十字五寸碟


铁化妆马克杯

石原稔久

石原稔久是日本著名的手作职人,大学四年攻读雕塑专业,在大学里遇到妻子石原多见子。

当时对她的陶艺作品很感兴趣,于是毕业后石原稔久也开始做起陶艺。他们结婚后搬到深山居住,到如今,共同创作了十七年。象君好羡慕这样的爱情。

 

他们的手作在日本传统陶艺基础上注入了些可爱的元素,在无华的外表里总是带着点童真。

造型质朴,乍一看有点小呆萌,看久了却也觉得是灵动的。

在制作器物时,他们都不被工具形式所束缚,最常用的反倒是平日里所见的竹签,这样能够自由控制线条起伏。

不常使用拉坯机,而是采用捏塑法。用手把黏土搓成球后,抻拉塑形,从而让线条更为人所着迷。

安藤雅信

安藤雅信是日本生活工艺领域的代表人物,在大学学习雕塑,后又接触大量西方美学的影响。他最杰出的代表作就是片口了,名震海外。

片口在日本非常普遍,用来倒水、倒调料,最多的是用来倒清酒。

银釉片口

银釉是在陶土上敷一层银箔后烧制,再加上采用特殊的上色法,所以产生了旧旧的质感。既传统又带有现代感。

他设计的片口器型十分简洁,出水口部分设计巧妙。因尺寸的不同,在造型、整体流线上都有微妙的差异。

他很享受这样的差异,因为每次制作过程都差不多,但釉药都是自己调制的。每次都会根据不同的陶土特质,创作不同的美器。

纯白提梁陶壶

荷兰盘

黑彩银圆盘

大巧若拙,是他手作的特性。安藤雅信认为从人的技术角度看,它很笨拙。但从天的角度看,它有道之巧,纯全之美。

白釉茶杯

他认为做出一件美好产品的因素就是简洁明快,不过分。

白釉圆盘

中里隆

中里家族是唐津烧的代表家族,这门手艺已经传承了13代。中里隆今年79岁,在40年前创立了隆太窑,中里父子认为,陶器不是装饰品,而是生活用品。

在霓虹国,陶瓷器也被称为“唐津物”。唐津,位于岛国九州北部,“唐”指中国,“津”为港口。在古代,唐津是通往中国的港口,中里隆建的隆太窑就在这里。

中里隆的儿子,中里太龟,从小就在父亲的窑边玩耍。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唐津,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一点一点从头学习制陶。

作为日本国宝级陶艺师的中里隆,他做的杯子一个可卖到2.5万人民币,被问及差别在哪。

他笑着说,“归根到底,还是与我们这些手工职人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我不大会去说这些,也就是在喝了酒之后才会去聊。”

中里隆十分拿手的一种工艺是唐津南蛮。下面便是南蛮碟。一种没有施过秞的炻器现在电气窑里用冷却还原法烧制,变得偏黑。

之后在柴薪窑里烧制,落灰的地方会产生粗糙凹凸不平的效果。周围会呈现深绿色,阴影部分呈现深红色。

这三岛花纹碟是在黑土上,涂抹白化妆土,用板压出花纹。

压出的多余部分,等干了之后再剥掉。小小的花纹都是在窑中烧制时出现的。

仔细端详了一番,象君好想使用这样的瓷器。看似粗犷,实则匠心独运,古朴的美感,感觉不像捧着一碗饭,而是珍馐。

花岡隆

20多年前,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花岡隆选择了在群山环绕之下,开设工作室及筑窑,在大自然中,注入他的陶艺创作。他的作品多以日常生活器皿为主,花岡隆偏爱黑陶,象君却独爱他的粉引。

粉引又称“粉吹”,因看上去像风吹起一片粉末而得名。

其中以白色较多,将细腻的白色化妆土喷洒在胎土上,在不上釉的情况下用低温加固,最后涂上一层草木灰釉。

粉引盘像一面无言的白墙,又似一张脆弱的白纸,好像轻吹一下就离散。一眼看上去,质感未免太独特。花岡隆老师说,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独特的表情。

花岡隆专注陶艺40多年,器皿虽不会说话,却投射着创作者的性格。

花型陶器

他说,“其实我的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最重要还是找到自己的个性。”

镐花瓶

“特别是日本人并不追求绝对的对称、平衡,相反,我们就是喜欢不平均,即使我的作品印上我的手指印。”

黑陶茶壶

“亦不要工整地展现,那些随意的表现,就是我的Touch。”

小皿

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如今都可被称为职人。终其一生,做好一件事,难吗?难在勇气和坚持。《唐律疏议》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代表匠人对作品的负责和真诚。惟愿我们也都能在人生这部作品里,写下自己无悔的名字。

中国也有不少这样的匠人,象君就认识一位老爷爷。他曾在日本工作6年,从事高达手办模具设计,回国后从乐高积木中获得灵感,设计了这套小时光便携式茶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像变魔术一样,瞬间变出一套完整的小茶具。

茶具由8个零件构成:便携包装+ 耐高温高硼双层玻璃壶+食用级硅胶壶盖+304不锈钢导流口+白瓷茶杯2个+硅胶杯套+硅胶密封圈。

双层隔热玻璃设计则不会烫手,每个零件都可拆卸,方便把它里里外外洗个干净。

收纳起来携带非常方便,外壳材质坚实,再怎么磕碰也不会摔坏,可以放心的带着它到处走。

扫上图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物茶碗
日本陶器系列:一文带你了解日本六大名烧的前世今生。
一篇文章了解台湾xin柴烧!
陶艺家·安藤雅信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的「越前烧」
粗谈「粉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