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是来自父母“伤害”的原生家庭,你还想回去么?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如果让你回顾现在你记得最清楚的小时候的几件事,你会想到一些什么呢?

在平时的辅导过程中,我会倾向于询问刚刚的问题,目的是为了了解“哪些过去的因素,还在影响着眼前这位朋友”。

他们有些会回答一些隐秘的、潜藏在心底、不宜与外人道的事情,有些也会提到一些基本上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凡尘种种。

其中重复率最高的几项,大概就是“我爸妈从来没有鼓励过我,一直都是骂我‘没用’”、“我被逼在大街上下跪”、“我爸/妈追着我打了几条街”。

而每当他们提到这些的时候,我都能从他们的声音、表情、动作上捕捉出一些压抑的情绪,甚至有一些朋友在提到这些的时候,不自觉的由平静,变得咬牙切齿。

平时我们经常说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描述的其实就是这样,以及与这样类似的状况。

记得其中有一位朋友,现在已经34岁,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一个7岁的孩子。只是遗憾的是,他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和父母分道扬镳了。虽然平时父母打电话他偶尔还会接,但这些年也都没有再回去过了。

而导致他这么做的原因,便是刚刚提到的“小时候得到的不是善待,而是父母的否定、打骂与羞辱”。

他说他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有次自己因为感冒导致考试成绩很差,父亲就把试卷摔到他脸上,大声的骂着“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题连及格都没考到,是不是看我们在外面还不够忙、不够辛苦,故意气我们?你这么笨,还是死了算了!”

这样的对待一直持续了很久,后来慢慢他不再反抗了,而是选择逆来顺受。但不是因为他想开了,或者父母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只是他一直在等,一直在等待自己毕业。他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毕业了就能离开这个苦海了”。

而毕业之后,他也确实这么做了。简单给家里发了信息,就孤身前往陌生的城市打拼,这一呆就是10年。

本来他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回去了,可听小时候一起长大的邻居说,父母现在过的也挺辛苦的,尤其是母亲得病了,经常需要有人照顾。他的内心也开始犯嘀咕,陷入一方面是作为子女,没能在这个时候照顾父母的自责,一方是回忆起过去,内心怒火就难以平息的矛盾中,不知道是否该回去。

如果换做是你面对这样的决定,你会怎么做呢?

我想可能有朋友会选择回去,可能会选择无视,也可能会有回去只是呆一两天就匆匆离开的吧。

只是,选择从来都没有这么简单。

考虑一下,我们现在需要去做这个选择,然后承受不了来自良心的追问,选择了回去。虽然我们到了父母的身边,可过去的一幕幕还是会出现、还是会刺痛我们;而即便我们没有回去,这些已经存在的影响,只是会继续影响着我们罢了。

所以,这份影响只要没有得到解决,就终究会存在、会持续、会让我们寝食难安,无论我们最终是选择回家直面问题,还是选择继续逃避。

是啊,就是这份影响的存在,才让选择变得这么辛苦。

而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又怎么会任由自己呆在难受里呢?

所以,我们开始想办法让自己好受点、好起来。于是我们会像刚刚那位朋友一样,远离带给我们负面感受、不良刺激的父母;我们开始刻意压制自己内心里的回忆、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把自己包装在“我挺正常”的假象里,每天勉强自己保持微笑。

可这份影响还在,并没有因为我们逃开了而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蚕食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变成被情绪控制的“怪物”。

变成这样其实并不奇怪。

逃避本身是没有错的。因为如果我们现在正面临危险、正面临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坏人,逃开是能够保证自己安全的。

可如果我们面对的并不是自己应对能力之外的,而是自己能应对,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应对不了的状况时,我们的每次逃避都等于是在告诉自己,“你不行,你做不到,还是乖乖躲开吧”。

于是内心里因为这种“自我暗示”而逐渐坚定的认为“自己确实不行”。接着只要遇到类似的状况,我们就会深处恐惧、焦虑与不安中,这三样情绪又会促使我们快些远离、快些让自己安全起来。

但我想现在的你也能看到,这样的模式不过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循环。

谁会想活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中呢?

但这次我们不能像之前一样洒脱的离开了,因为这份压力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不过我们也没有坐以待毙,也在尝试很多方法,想要把自己从难受、不开心、压力的重压下解救出来。

我们会尝试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这样自己就只是个受害者,就不用承担“远离父母”带来的良心谴责;

我们会尝试搜集所有能收集的信息,来证明父母曾经是错的,接着我们还会把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父母,希望他们能有所改变;

我们会尝试跟父母争吵、尝试与父母对着干、尝试专门去做父母不喜欢或者不允许的事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以此来与父母对抗,希望父母能够因此改变;

我们也会与专业人士接触,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协助我们去改变父母。

但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只要他们能改变,我就能好起来”这样的想法看似是非常简单便捷的,但却并不现实,而且即便父母改变了,我们也依旧需要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因为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他已经没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了,所以影响他的不再是父母,而是他的记忆。

但记忆和过去一样,是不可能改变的,这是否又把问题导向了死路了呢?

如果从记忆和过去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那确实是死路。可虽然是记忆在影响我们,但真正决定我们遭受何种影响的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

就像故事的里的男主一样,问及他对过去的看法,他提到的是:

“我也没指望他们小时候给我多好的东西、没指望他们能给我多少爱,我就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别总是挖苦我,让我能够喘口气,可他们都做不到”;

“现在想起来我的童年,真的是满目疮痍,我都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活下来的”;

“我多希望他们不是我的父母,我多希望能够跟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个有说有笑的童年”;

“老天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才让他们这么对我”。

如果你在回顾过去的时候,脑海里蹦出来的是这样的想法,那你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伴随着这样的想法,诞生的就只是负面、压力、委屈与难受了。

但这位朋友的过去真的就只有如此么?

在我问他现在如何对孩子的时候,他告诉我,我现在尽力让孩子能过的比我小时候好,可有时候确实状态不好,就忍不住吼了他几句。

他不可能绝对控制自己的状态,他的父母也跟他一样只是平凡的普通人,既没有特别成熟,也没有能力强到可以绝对控制自己的状态。所以在外面摸爬滚打了一天、在外面压抑自己讨好别人了一天、在外面委屈了自己一天之后,只想在家里人面前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当然,我并不是想要为父母的暴力或者冷暴力开脱,只是希望能为你理解过去,提供一种新的想法。

而这时候的父母,其实就像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所以才不断作”的男男女女一样,通过“袒露自己的真实”、获得他人对自己真实的包容,从而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自己是被在乎的、自己不是孤单的、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接着,才能在委屈了自己一天之后,还能打起精神继续在新的一天里委屈自己。

还记得刚刚他说的那句话么,父亲说“是不是看我们在外面还不够忙、不够辛苦,故意气我们”,其实就代表着父亲想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一些东西。

当然,我知道,被父母这样对待是非常不舒服的。可为了生计奔波在外的父母,除了回家之后能对自己的亲人展露这样一面外,不可能在外人面前展露这些,因为这可能使得丢了工作、可能使他难以为自己心爱的孩子再做些什么。

但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不能很好的消化自己的负面、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所以,这份“承担家人负面情绪”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

我知道,你希望自己能够被爱与温暖包围,但当家里人确实做不到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替对方分担一些?

毕竟,如果连家都承担不了父母的负面与缺点、连我们自己都被这些吓跑了,那这个家,又如何能够有温暖与爱呢。

没错,爱与温暖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有了各自的付出、各自的承担、各自的包容、各自的理解,才慢慢出现的。

而如果我们想要拥有这些,就需要有能力去承担这些。当然,第一步是尝试从过去对自己的影响中走出来。

以刚刚那位朋友的例子来说,他确实曾经被家伤害过。那么,如果想要走出来,他需要做的就是:

一方面是从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中走出来,即改变对过去的认知,去尝试看到积极的方面、改变逃避,尝试面对、改变经由过去影响带来的影响,尝试更换为更利于当下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一方面就是与自己和解,让自己能够尝试接受过去、尝试接受有过不好童年的自己、尝试允许自己可以拥有不好的童年。

这可能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相对于始终“无家可归”,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自己重回“安身之所”,也是值得的,不是么?

小时候,我也被父母狠狠的教育过,也当街下过跪,也被追过几条街。曾经也因为这些与父母置气,可慢慢的明白他们的不容易、看到了更完整的画面后,也就不再执着于这些细枝末节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须让自己困于早已变成零星记忆的过去,以至于不能真正成为自己,不能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协助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降低或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学会这三步,教你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你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原生家庭
一个被忽略的真相:你的自卑,多半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父母教养模式会被神奇遗传
追踪8个贫穷孩子的一生,奥斯卡纪录片揭开命运真相|原生家庭突围,要做对哪些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