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晚年写下的这首禅诗,通篇意境高远,同时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王维的母亲一生信佛,所以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到了中年之后也开始信佛,从东汉时期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原,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推广和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这时很多人普遍信佛。杜牧就有这样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的佛教信教有很多,以至于到了唐朝再度繁荣,成为了很多人最原始的信仰。

唐朝的文人其实在多有这样的信仰,王维在晚年之后,开始钻研佛法,当时刚刚平定“安史之乱”,由于他没有及时离开长安,还被俘虏了,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王维的人生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还一度入狱,最终还是得以平反,于是他突然有所悟,不能生活在长安城里,应该要去郊外隐居,所以他去到终南山开始修行隐居,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

王维晚年选择隐居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他一直生活在长安的话,或许不可能写出后来那些令人惊艳的诗作。也不可能稳坐大唐诗坛第三把交椅,排在李杜之后,毕竟紧随其后的白居易,同样也有资格与他争夺第三把交椅。但是王维晚年有了那些禅诗,也就让他特立独行,顺理成章地排在第三位。

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王维在隐居期间许多的诗作,那都是脍炙人口,譬如《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竹里馆》等等,每一首都令人惊艳,每一首都写得很有趣,同时还充满了禅理。不过笔者今天要为大家推荐这首《秋夜独坐》,这首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它好像显得很孤独,其实每一句都写得很有趣,也都充满了禅理,可谓句句都有大智慧。

《秋夜独坐》

唐代: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一个人独自在乡野隐居,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王维也就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为此他对于佛也有独特的见解,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的话,那就是劝人要学佛,只有通过佛才能够找回自我。王维也正是这么做,尽管看上去很孤独,可是王维的内心是快乐的,没有了任何的纷争,只有充满诗意的生活。

王维的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用一种极为平淡的口吻,写下了对于人生的感悟,所以在首联和颔联中写得就很有趣,一个人独自坐着悲伤,这时头发和两鬓早已花白,现在正是夜晚,已经是到了二更天。山中的野果在夜雨中掉落了下来,外面的草地上的虫子,也跑到了灯下鸣叫。这几句着实是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我们要结合下面的两句,才会发现这首诗的魅力。

到了颈联和尾联突然是笔锋一转,王维用一种更为深沉的口吻来描写,这样也就使得这整首诗更具有说服力;头发早已花白了,而且白了之后,那是不可能再变黑,每天都是在炼丹,不过到今天也没有成果。想要消除疾病和衰老,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学佛,只要学成了佛,那么就可以不灭不生。

王维在这首《秋夜独坐》一诗中,正是由于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从而告诉了世人,一个人想要不灭不生,那么最好就是去学佛,只有学成了佛,你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所以这首诗看上去很普通,其实每一句都有大智慧,所以说王维的诗,往往看似寻常,其实只要读来才会发现与众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首充满禅理的诗,每一句都充满了大智慧,从中可以学会很多东西
王维为何被称为诗佛?他度过了怎样的“佛系”人生?
风雅颂 | 秋夜独坐
王维最经典的一首禅诗,短短20个字便惊艳千年
二十读李白,四十读王维,看完他们这两首,才明白什么叫做孤独
王维介于仕与隐之间的禅意人生,给了我们哪些人生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