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散记】赵国华||殷红的山茶花
 
 
殷红的山茶花
赵国华 

如果要问,这世上什么友谊最珍贵?那一定是鲜血凝成的战友情。它用多少金钱都不能买到,即便时间也不能剥蚀与湮灭它。前两日,一位战友发来他们参战老兵往扬州市江都看望指导员遗孀的照片。在指导员爱人的身边,是长大的女儿……指导员牺牲时,女儿刚咿呀学语……人们无法想像,烈士母女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孤寂岁月的?今天,曾与父亲朝夕相处的叔叔就在面前,可女儿却感到陌生……就像她对于父亲的记忆是一片空白一样。这样的场景,让人肃然起敬!

 

发来照片的战友叫何正长,安徽安庆人,1985年老山作战,是199595团三炮连三班长。在战场上,他坚持写日记和战地诗。他们团防御阵地在那拉口,它是老山主峰延伸至东南山脚下的20多个山峁,为最危险、艰苦和战斗最激烈的一片战场。19855月下旬,199师刚接防就打退敌人一个加强团的反扑,取得”5.31”大捷"。但有个班也因对地形、敌情不熟,丢了211高地的两个哨位,由此展开了争夺战。595团在十八天中,相继投入多个连队,包括动用师预备队,组成一批批突击队,向211高地连续发起冲击。越军依托其大、小青山、汉杨高地,对通往“211”的百米狭长山路,用各种火炮丶高射机枪丶阻击步枪,组成火力网,把这百米地带打成火海,成了绞肉机”。595团官兵前仆后继,纷纷倒在血泊中。即便冲上了高地,因难以巩固,有的战士包括一位副连长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场上一片腥风血雨,血水雨水流淌在一起。有的伤员因难以得到及时救治和后运,枪声炮声伴着伸吟声,萦绕在耳边。何正长与全连大部分战友担任军工,抢运伤员和牺牲烈士,运送弹药给养,增援伤亡大的阵地,每天与死神为伍,随时都可能血染疆场!这场战斗,指战员们的英勇顽强与慷慨悲壮,非但是何正长这样的亲历者,乃至199师官兵至今谈起来都感慨不已!“ 这场211高地争夺战,留给了人们太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单是血与火的记忆! ”何正长说。


130高地是他们连迫击炮阵地。713日,指导员正在给指挥班长下达任务。突然,几发空炮弹打到阵地上,造成九人负伤,指导员与指挥班长伤势最重,立即被用担架抬往团卫生队抢救,可两人还是牺牲了。指导员被弹片击中心脏,献出了生命。翌日,消息传来,全连沉浸在悲痛中。

指导员,为人谦和,是一位优秀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何正长回忆指导员留给他的印象说:一个有水平的指导员,他不会刻意同你谈话,他碰到你,他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家里还好吗?他听你怎么说,不经意间引导你。他入党时,要经受组织考验。他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一次,通信员叫他到连部,指导员安排他去生产班掏大粪。老兵退伍了,让他去驭手班喂马,在军农场,他还烧过锅炉,这是让他这个城市兵在多个岗位经受考验锤炼。在指导员和大家帮助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又当了班长。“这些年来,自己时常会想念指导员”,何正长深情地说。


一次,上级下达命令,让他们排四名骨干组成突击队,携带武器弹药丶防毒面具、急救包、止血带,趁天黑增援166高地。止血带,即那根橡皮管子,被战士称为救命带。四人中有他和同乡潘,还有另两名党员骨干。潘喜欢把止血带缠在钢盔里,而他把它穿在腰带上。166高地距越军哨位仅几十米,一直伤亡大。他们立即出发,穿过那拉战场左侧百米生死线,经172149169,抵达168高地。前面就是166高地的石头山,这是个狭长山峁,敌占1/3,我占2/3。因位置重要,表面阵地被双方炮火炸得如石灰场。战士隐蔽于石缝中,用生命守护这片疆土。当天傍晚,经过跋涉,他们潜伏在168通往166的隐蔽部里,焦急等待夜幕降临。蚊虫叮咬,奇痒无比,闷热的气候,倾刻间,汗水湿透作战服,头发的汗水顺着面颊流淌,不时有炮弹爆炸。天终于暗了,他们隐蔽前行。途中遇到兄弟排几个突击组也在机动。怪石嶙峋,他们像猩猩一样爬行,还得摸住电话线,防止走偏与滑倒,四周松软的地面与石缝间埋有地雷,随时威胁生命。168166高地之间是片洼地,丛林深处,腐臭熏天,成群的苍蝇嗡嗡作响。何正长明白,这是战友牺牲炸飞的肉体造成。他们屏住呼吸,听着炮弹磨擦空气的声音,辨别弹落点,靠曳光弹判别方向,手不时触到散落的手榴弹、钢盔、弹夹、水壶……

黑夜、枪声、炮弹、地雷、炝人的DNT味,腐臭、恐惧……这些像狰狞的死神,如影相随……突然,一发炮弹在他左边爆炸,他迅速卧倒在一块尖石上,也顾不上疼。起来之际,火光一闪,一声巨响!前面有战友在呻吟,踩上压发雷了!后面的战友上前救护,又是火光一闪,一声巨响!也踩上地雷。同乡潘上前救两位战友,也触响了地雷,冲击波把他和潘冲散,潘的钢盔炸飞。他随即滾上前,潘说:不要过来,有地雷。可他已在他身边,他拼命卡住他的右小腿,潘的止血带随钢盔炸飞,他忙从腰间抽出止血带,紧张焦急中手在抖,无法把止血带扎住,他用牙齿咬住止血带两头,撕开一块急救包,用纱布为潘包扎了伤口。他双手托举潘于胸前,用膝盖向168高地挪移,那里有救护所。这时,忘了雷区,忘了炮弹落点,忘了一切危险。他咬尽牙关,强忍泪水,艰难膝行,把潘抱到了168洞口,与哨兵对上口令后,说:还有两名伤员,快去救。

洞里一片漆黑,卫生员在电筒光下为潘清理伤口,上药丶扎止血带。潘的脚后跟至踝关节被炸碎,只有皮连着。卫生员嘱咐:不能让他解止血带,包扎后会肿胀,他受不了会解开,流血不止,会保不住命!另两名受伤战友也被救到了洞里,第一个踩雷的战友不仅炸伤腿,还炸伤了一只眼睛……


情况报告给了营、团,后勤处马上通知来了:天亮前抢救队来运伤员下山。面对战场残酷的现实,他的眼泪和伤员一起流。他抚摸按压潘的小腿,一直到天亮,以缓解他的痛胀。洞中阴冷潮湿,炮弹在洞口和山顶爆炸,已感觉不到,也不在乎。只盼天快亮,运战友下山。终于洞口见亮了,八连来了三个班带着担架运伤员下山……可三位战友的三条腿一只眼睛,永远地丢在了166高地。这时,他无法抑制胸中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他靠着战壕,望着北方国土与天空飘浮的云朵——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那么安祥,天空白云悠悠,风光优美,岁月静好。这位每天在疆场面对生死的士兵,在心中向袓国诉说:亲爱的祖国母亲啊,为了您的尊严,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您的儿女正在用生命与青春热血捍卫您的领土完整,绝不容许敌人侵占您的一寸山河,玷污您肌肤的一丝一毫……战场浓缩了战士的情感,前面是敌人,身后是祖国,只剩下爱和憎;战场也煅造了战士的担当,他们大多数不满20岁,有的刚18岁,已把捍卫民族尊严与守土戌边的大任担上肩。他一任泪水流淌……好一阵,才让自己平静下来。他想,自己必须抹干眼泪,握紧手中的枪,继续前往增援166高地,并按照上级要求,待防守稳定,拣拾烈士遗体,整容火化,以最高礼仪,把战友的骨灰送回祖国……他转身走向166高地……一会儿,身影融入在老山战场绵延起伏的山峦里。

城里人中学毕业后可考大学,也可参加工作,为什么选择当兵?我曾问他。他说,他兄姐6个,又最小,很调皮,家里想让他当兵。他学习也有些偏科,喜欢文学,文史类书看得多,参军也正是他的选择。他说,他们那时,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学英雄,见行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年轻人让祖国挑选,是那个年代青年的志向,他向往绿色军营。第一年,皮肤长疮,体检没通过,第二年报名,荣幸地来到了步兵第199595大功团,冥冥之中存在着天意,也有一种宿命归属感。这是一支在开国大典受毛主席、朱总司令检阅的部队,有着红一师的基因。经过部队光荣传统教育,加之他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吟诵过很多古代边塞诗,在经过战场洗礼后,有着坚毅丶勇敢,感情热烈与乐观的战士诗人气质。他穿行于那拉各个阵地,包括被称为绞肉机211高地,以汗水泪水血水,践行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军人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他荣立二等功,用勋章诠释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青春志向。

战场上的友谊,生死相依,生命相托,用鲜血凝成,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何正长是八二无后坐力炮班班长,他们营是团预备队,当军工、打增援,哪里需要,哪里伤亡大,就出现在哪里。有位同乡战友方世敏在边境线担任警戒。他每天去往沿阵地,同乡都与他握别:保重、我等你、方便面准时泡好!对战友的这份友谊,生死情,他心怀感激,有光荣与自豪,也有慷慨悲壮。他说:如果我没有吃上方便面,战友!请记住:明年的今天就是我的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幅当代版的战场送行场景。

山岳丛林作战,自然环境恶劣,炮火连天,子弹如雨,匍匐一段,跑步一段,炮弹子弹像恶狼,闪成一片,连成一方,生死一刹那!他感激同乡,每次返回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他觉得,也许是这碗方便面,给了他力量和好运,让他走出枪林弹雨!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经过3个多月的雨季作战,他们团撤下休整,恢复体力,补充兵员。在南疆边陲有一个叫南温河的地方,他们在山坡上搭起帐篷,排长与他们班同住。这是边境线上的一个小镇,群山环绕,盘龙江奔流不息,一百多户人家,依山傍水,炊烟袅袅,山上翠竹青青,阔叶的芭蕉,山茶花盛开。大家相聚拥抱,找同乡,看望受伤战友,怀念牺牲烈士,给家里写信。他们同乡中十几位战友牺牲,负伤几十人。在山坡丶树林丶河边石头上,大家摆上罐头、水果,洒酒祭烈士。然后,仰头畅饮,纵情放歌,释放压力,等待他们的还有旱季作战。

一天,他们九个同乡到一炮连胡勇那里喝酒,597团几个踏上旱季战场的战友送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互相祝福祈祷,情同手足。酒过数巡,大家唱起《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你会看到美丽的山茶……”这时候,何正长已得知父亲生病住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他把对父亲的愧疚藏在心里,很快,他也要再踏上战场,用军魂与中国军人的血性,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戍守南疆的任务。


他说,所有参战将士都热爱和平,不希望战争。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人没有选择战争的权利,只有打赢战争的义务。然而,战争又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他说,对面阵地的越军,戴橄榄色塑料头盔,又黑又痩,上山下山灵活得像猴子。由于黎笋集团的称霸野心,这些越南军人与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为敌。我泱泱中华,必以正义之师,严惩小霸,打出国威军威!

其实,他还在南温河,父亲病重住院不久就去世了,家里不想让他分心,一直瞒着。就这样,他继续走上战场,去迎接弹片尖厉的呼啸,哪怕英勇献身!战争中士兵的表现如此简单!旱季对敌作战,上级交给他们班的任务是与七连四班一起坚守156无名高地,这是那拉方向最前沿的阵地。誓与阵地共存亡!国之疆土,当以死守之,尺寸不可与人。他对全班动员说。


19851117日,趁着天渐黑,他全班全副武装,从越军火力封锁的间隙中,快速通过一个个阵地,由于有了战斗经验,凌晨抵达156无名高地。从此时起,他们班与七连四班一同坚守阵地历时155天,击退敌人多次偷袭与进攻。直到67军轮战结束,将阵地移交给接防的友军。  

他们阵地与越军167高地之间有一百米多开阔地,山下与越南相隔一条清水河,敌人阵地身后是大、小青山火力点。他和四班长依据对战场态势的分析,在原布控基础上增加上层几个火力点,可直射、曲射、短射、卧射、明暗火力结合,能藏、能打、能独立作战。对敌可能突袭的方向,都作了应对。人员进行编组,昼夜观察敌情;与友邻高地保持通讯畅通,互通情报;与炮兵有直通电话线。机枪丶冲锋枪丶火箭筒丶八二炮丶喷火器等火力配置到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打开后盖,露出拉环,好随时投出。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知道武器弹药位置,伸手可得,至关重要。战场上你死我活,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他们还在阵地前沿用电线穿上空罐头盒,多了道屏障。白天,他们蜷缩在石头缝里注视敌人。黑夜笼罩,用夜视仪观察。


老山气候变化多端,云雾飘来,一阵阵,一团团,敌人会伺机偷袭。一天凌晨,哨兵突然叫醒他:班长!班长,有情况。只见有七、八个人影晃动,猫着腰,端着武器。四班长随即向炮兵报告目标方位,战士各就各位,他爬到上面的岩石,用手雷投向敌人。我方炮火呼啸而至,爆炸声中夹杂着敌人的鬼哭狼嚎。很快,敌人也开始炮火报复,剧烈地爆炸持续了一段才平静下来。天亮后,阵地前一片褐色,弹片一地。

 一次,越军偷偷向那拉方向增兵,被我方偏马观察所发现。双方炮火打得很厉害,他们阵地的电话线被炸断。战士茂军前出阵地查线,双腿被炸断,一只高位截断,一只仅剩骨头,躺在地上痉挛抖动,草丛中一片血糊。他与三名战友迅即前去抢救。一名战友按住其两跨下动脉血管,他娴熟地把伤员双腿上方用止血带扎住,四人一起抬他到169高地救护所,卫生员为之输上代血浆……到后方医院后,他拣回一条性命。完成轮战任务撤离战场时,这位战友在济南东郊装假肢。他特地请假去探望。战友坐在轮椅上,情绪稳定,乐观向上。他们双手紧握,热泪盈眶。此刻,他们的内心激动而感慨,味道却是苦涩的,两人都说了句:还好,我们都还活着……”

何正长说,人世间的事情是奇妙的。在阵地上长时间疲劳与精神乏味,有时又希望来一次拼杀,来一次痛痛快快的拼杀!他是党员丶班长,被炮弹片击伤臀部和大腿,仅在医院十多天就回到了阵地。在旱季作战中,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二等功。

有文化,城市兵,党员、班长,个人荣立二等功,班集体二等功,如果继续留在部队,有机会提干。我不想,他回答干脆。部队凯旋,他回家探亲,母亲已一头白发。家中他年纪最小,大哥大他20多岁,他要回家侍奉母亲,不再让母亲倚门而望……


何正长有诗人的豪迈,下战场什么都没带,只有几本战场日记。他以风云南疆的笔名写了30章《关山阵阵苍》纪实文学,还原了199师老山作战的场景,也写了不少诗,讴歌战士的高尚情怀。对于战争与和平,向死而生,战友情等,有他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成为不可多得的战场题材的原创作品,尤其在运用古诗词描写战场氛围,抒发将士情感方面独具特色。

退伍回地方后,何正长被分在一家三线厂,没有怨言,也没有找组织,他退伍不褪色,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企业管理人员。他多次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以及东北和海南岛等边远省份开拓业务,仍然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多年来,他忘不了部队,忘不了老山,忘不了牺牲的烈士,他与战友一起看望烈士家属,帮助伤残战友。他曾五次上老山,回望当年战场,缅怀那些英勇悲壮的战斗场景。他怀念在老山倒下的指导员丶两位排长,本连以及熟悉与不熟悉的199师战友。他说:英雄和烈士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英勇与担当,浩气长存,与日月同辉!


 战场也留给了他与许多战友身体方面的综合症。尤其随着年岁的增长,当阴云密布,梅雨时节,坐卧难安,膝盖腰椎颈椎胀痛,伤口复发,那是日日夜夜蹲猫儿洞,阴雨连绵长久潜伏在石缝中落下的。伤残对祖国是功勋是荣誉,对他们也是苦痛。但每当应邀讲光荣传统,不忘初心,讲老山作战,他从不说这些。他微信昵称是我像一杯茶。意思是:把个人的苦痛藏在心底,奉献给别人的都是芬香!我想,这不就是南疆的山茶花吗?在前线的猫耳洞旁、阵地的石缝中,战士们常看到这种花。它油绿的叶子,圆鼓鼓的花蕾,有着顽强生命力,即便炮火摧残它,依然存活生长,在热血浸染的土地上,开着殷红的花朵,散发淡淡的芬芳。



作者简介 

赵国华,1972年冬入伍,曾任团、师宣传干事、炮兵营副教导员、团宣传股长,1985-1986年赴老山参战。新闻、散文作品曾获《解放军报》、江苏省报纸副刊(散文类)一等奖和三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神之歌》54 模范炮兵连 英名天下传
哥哥去世,弟弟参加老山“敢死队”牺牲,连队干部有错?
军中硬骨头(三)老山战场硬六连
17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每一张都能让你感动落泪,看完会忍不住收藏
可怕的老山战场:战争亲历者眼里的老山战斗
【转载】我从硝烟中走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