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书事】刘战军||​小品圣手张岱——阅读札记二
小品圣手张岱——阅读札记二刘战军
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被很多人赞誉为“绝代散文家”,是明代造诣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学识广博,底蕴丰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五花八门,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他独立完成的《夜航船》全书20卷,是当时的百科全书,开创了世界文学史先河。一百多年以后,英国才有百科全书面世。他著述颇丰,仅史书《石匱书》《石匱书后集》就有284卷之多。他人生起伏跌宕程度,实属罕见。曾经享尽荣华富贵极尽奢侈;也曾衣不裹体,忍饥挨饿。他既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又是刚烈的忠义之士,更是世间少有的、为自己撰写《墓志铭》的奇人。他的《西湖梦寻》《陶庵梦忆》都是文学小品,文字隽永清新,意境深远绵长,令人观之陶醉,阅之释然,不愧“小品圣手”之名。自从购得他的著作,我每天晚上都要翻看一段才能安然入睡,很是享受。受这些书籍的影响,今年在江浙一带探访古迹时,我油然而生许多感悟。        
1.小僧伸脚
张岱是浙江山阴人,出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其时当地人离乡外出,大多数要乘船走水路。由于船速不快,有时候要在船上坐几天几夜。天色暗下来,行人在船上点灯或者不点灯夜话,是经常的事情。一天,一个小和尚与一个书生同乘一条船,天黑了,两个人并排躺在船舱里休息,书生开始高谈阔论,小和尚则侧身贴着船帮,蜷着双腿,恭恭敬敬地聆听。听得时间长了,小和尚忍不住小心翼翼问书生:“澹台灭明(孔子的一个弟子,复姓)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回答:“两个人。”小和尚又问:“那尧舜呢?”书生回答:“是一个人。”小和尚听完往船舱中间一挪身子,舒舒服服地躺平,伸直了双腿说:“小僧也伸伸脚!”张岱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很巧妙地介绍了他的家乡山阴。山阴,就是现在的绍兴,古越国的都城。绍兴城见证了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争霸,演绎出“卧薪尝胆”“西施浣纱”“越女剑阵”等一系列悲壮故事。书圣王羲之的后半生定居山阴,在兰渚山下写出著名的《兰亭集序》。山阴富庶多礼,人人以读书为傲,文化素质普遍超越周边地域。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物极必反,竟然成为当地致力于学而优则仕的学子们沉重负担。比方说,一个地方遵照科举考试制度,百名考生中只能擢拔三个举人、七个贡生,剩下绝大部分人都不得功名。有钱有闲者攻读不止,其他人只能另谋出路。想来船舱里面的小和尚也是受过基础教育之人,迫于生计当了和尚,而本地有知识、有文化的和尚多了,小和尚只好远走他乡。张岱也是落第文人,没有固定职业,靠自己的才华著述为生,他故事里的小和尚未尝不是自身写照啊!任何一种社会的客观存在,都必然导致一种结果。山阴学子延师启蒙读书,仅童生之试就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个环节,才能取得“秀才”称谓参加乡试,获取“举人”称谓看到致仕曙光。能够坐到山阴文庙考场上参加乡试的莘莘学子,千百年来哪一个不是诗书满腹之人?比如,1898年12月18日,山阴会稽五百多名学子参加的“开科取士”,一代文豪鲁迅考取第137名,其弟周作人考取第484名。考取第一名的是马一浮,马一浮的老师郑墨田考取第23名。其他地方是人才不够用,山阴境内是人才用不了。久而久之,一个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师爷。师爷博闻强记,通晓古今,能言善辩,写得一手好文书,加之有职业操守,懂职业忠诚,很快就成为各地官府倚重的幕僚。师爷并非朝廷命官,他们是为朝廷命官服务的团队,是依附于所属官员为生的“临时工”。但是,他们多智谋,懂机变,善谋划,特别是在司法裁判中形成严谨公文,对事件的性质、法条的适用、判决的结果带来深远影响。所以,这个群体创造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名词——刀笔吏。刀笔吏,是对应官司诉讼而起。官司诉讼从来就是有输有赢,有哭有笑。社会现实中,刀笔吏多有“做蜜不甜,做醋准酸”的特点,师爷们也就跟着有或好或坏的名声。不知何时,“刀笔吏”带有了几分贬义成份,令人啼笑皆非。由此显现中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形象、深刻,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2.别开生面的《夜航船》
江浙一带是水网之地,水流缓慢,行船亦慢,唯一好处是乘船出行的人可以坐在波澜不惊的船舱里读书。张岱的长辈既有在济南、兖州做官的,也有在广东、广西做官的,加之他喜欢游山玩水,每每乘船出游兼带乘船读书就是常事了。张岱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乘船读书经验,便写了一套《夜航船》供后世传阅。坐在书斋里写文章与坐在船舱里写文章大不一样,张岱的《夜航船》就采用了一种自创新文体。张岱的创新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殚精竭虑,厚积薄发。他曾感叹道:天下学问,最难对付的,就是《夜航船》。因为它的受众面太广、太杂,要求又高。在船上夜读的,有去上任的官员,有去赶考的士子,有游山玩水的骚客,有商贾达人,也有游走僧侣,贩夫走卒,阡陌百姓等等,适应性得广。这书还得拿起来就能读,随时就可以放下。张岱撰写《夜航船》的基本标准只有一个——不能让小和尚发出“伸伸脚”的感叹,不能出现错误,贻笑大方。《夜航船》可以归纳为20个大类,125个小类,4000多个条词,上至天文地理、人物考古、政务选举、礼乐兵刑,下至三教九流、文玩方术、动物植物、物理异域,甚至还有荒诞不经的奇异传说。张岱的《夜航船》内容绝大部分引经据典,清晰准确。也有少量奇闻逸事,具有很广泛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读者开卷有益。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字典、词典,每一条都可称为锦言金句。比如大舜确定的“五镇”,大禹划分的“九州”“九泽”;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的是君、臣、民、事、物,所以古人听到音调,就知道说的是谁。《夜航船》让读者知道了中国的征兵制度始于何时,排兵布阵始于谁人,谁第一次构筑防御工事,谁用五色旗、九色旗指挥三军,谁第一次设置侦察兵等等。《夜航船》成书以后有过很长时间沉寂,张岱音讯全无。很多年以后,人们从素有“天下第一藏书楼”的宁波“天一阁”发现其手抄本,《夜航船》才得以面世。《夜航船》成于何时何地无人知晓,根据推测是张岱晚年作品。张岱谢世一百多年后,英国才出现可以与之媲美的《大英百科全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逻辑。百科全书的诞生,是知识“大爆炸”时期的必然产物。但是,它又是在不同历史诱因下偶然实现的。事物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在此取得和谐统一。张岱在五千年厚重历史熏陶下,成为先知先觉者。张岱瀚海拾贝,在百科知识领域取得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实属天道酬勤。这是他自身实践的成果,而不是后人评论出来的。
3.自为墓志铭
张岱心胸坦荡,忠义为本,68岁时写了《自为墓志铭》。为什么要写这个?因为大明王朝灭亡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张岱认为“国破”等于“家亡”,自己活着等于死去。他选墓地,挖墓穴,一心等死,提笔自写墓志铭。张岱所写《自为墓志铭》,没有落写时间,得在死后添加。只因欲写未完,以至不忍放下。于是,他不为新朝做事,隐居山野将近二十年,过着近乎野人的生活,用笔墨勾勒历史脉络。在此期间,偶尔受老友之约,出来写过县志等等。张岱在墓志铭中自定位“纨绔子弟”,爱繁华、精舍、美食、美婢、美男子(娈童)、鲜衣、骏马、华灯、烟花、梨园戏曲、鼓瑟音乐、古董、花鸟、品茶,是书蠹、诗魔。他在山野陋室中守着破床碎几、折鼎病琴、残书数帙、缺砚一方,不仅粗衣素食,还经常熄火断炊,生境好不凄凉。张岱在墓志铭中提出许多疑问不解,大有死不瞑目之感。他对人生境遇种种问题的“七不解”,对有心学书、学剑、学仙、学佛等等的“八不成”,对别人称他是败子、废物、劣民等“六称呼”,既感迷茫疑惑,又很失意不满。他列举自己撰写的《石匱书》221卷,《石匱书后集》63卷,《博物志补》10卷,《张氏家谱》《琅環文集》6卷,《古今义烈传》8卷,《夜航船》20卷,《张子文批》18卷,《明易》《史阙》《茶史》等著作和大量诗作。讲述了他从小患有“痰疾”,寄居外婆陶家服用十年牛黄丸才治好疾病。他袒露心迹:可以像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但是,谁能知道他的赤胆忠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张岱以豁达的态度,自嘲的口吻,把大半生所作所为摆在世人面前,任人评说。他认为“国破”即“家亡”,精神死去,活着的只是躯壳,深刻体现出他浓郁的家国情怀,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虽然,张岱的认知存在历史局限性。但是,他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我,于逆境中顽强著书立传,尽到历史责任,让后人依稀看到司马迁的身影。张岱的《石匱书》虽然没有司马迁的《史记》影响巨大,但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历史文化瑰宝,彰显中华民族精神脊梁,弥足珍贵,值得珍惜。
4.聪慧多才之人
张岱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年方五岁时,他舅舅指着一幅画说:“画里仙桃摘不下。”他张口对答:“笔中花朵梦将来。”张岱幼时随祖父外出,在钱塘江边遇见大儒陈继儒(眉公)。陈继儒骑着张岱祖父赠送的大角鹿,与他们祖孙二人走进茶馆叙旧。陈继儒听说张岱颇能对联,就指着屏风上的《李白骑鲸图》说:“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马上回对:“眉公骑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高兴地大笑,称张岱为“小友”,成为忘年之交。张岱在墓志铭中说自己是“书蠹虫”,绝非虚言。张家历时三代藏书三万卷,张岱对书籍的痴迷热爱是从祖父恩准他取书自留起始。经过四十年收集,张岱亦藏书并且读书三万卷。中国的《二十四史》有三千多卷,每天读一卷,需要八、九年的时间。那么,读三万卷书需要多长时间呢?可能是一辈子手不释卷啦!王朝更替,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清军占领张家,烧藏书做饭,束藏书挡箭,让爱书如命的张岱痛心疾首。揭开泣血往事,充分理解了张岱所说的“国破家亡,等于身死”。张岱爱好戏曲,以票友自居。因为爱好,张岱竟然养了一个戏班,亲自给戏班写剧本、当导演、参加演出。张岱喜欢品茶,以茶客自诩。因为喜欢,张岱竟然炮制出新茶“兰雪”。张岱慕名赶赴南京拜访一位善茶老者,从下午三点多钟等到晚上八点多钟,终于金石为开,引为知音。老者告诉张岱烹茶当取惠泉之水,先把泉水淘干,待到半夜涌新汲取,储于瓦瓮,置于净石,待到晨风起时再装船运回。张岱得此诀窍,屡屡与人“斗茶”。乘兴撰写“斗茶檄”,借用米芾名句“饭白云留子,茶甘露有兄”,把斗茶之馆命名为“露兄”,这就是当代很多浙江名为“露兄”之由来。张岱喜欢斗鸡并籍此赢得不少文玩书画,兴致勃勃写下“斗鸡檄”。玩也要玩出名堂——这就是张岱的与众不同之处。张岱把玩的文玩,有一件“木犹龙”,是明代“开平王”常遇春在辽东海上得来,重达千余斤。张岱的父亲花重金买来要送予鲁宪王,因误写“木龙”犯忌讳,鲁宪王不敢收下文玩掉脑袋,歪打正着便宜了张岱。张岱花费巨资启运“木犹龙”,旱路一程,水路一程,几经波折运回山阴。结起“木龙诗社”,聚揽墨客,写诗作文,佳作广泛流传。依我看来,所谓“木犹龙”可能就是一段硅化木。能把它作为传家宝,把玩出了大阵杖,可见玩得不一般。张岱爱美食,各地特产一旦听说,便千方百计寻找,不惜代价吃到。张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吃就吃极品。他熟知北京、山东、福建、江西、山西、苏州、嘉兴、陶庄、南京、杭州、萧山、诸暨、临海、台州、浦江、东阳、山阴等各地方特色美食,创新出独特食用方法供后人沿袭。张岱编著了医书《陶庵肘后方》4卷,济世救人。
5.“痴”“癖”之人
有一年冬月,杭州连降三天大雪,天气异常寒冷,人们都躲到屋里生火取暖。张岱却在此时锦袍裘衣,兴致盎然赶去西湖赏雪。来到湖边,好不容易寻到一位船家,载他到了湖心亭。在湖中环顾雪中苏堤等景观,与平时观赏大不相同,令他十分开心。在湖心岛湖心亭外,有两人坐在毛毡上对饮。见他去了,那两个人邀他同饮。三人边饮酒,边赏雪,感慨连连。他连饮四大杯酒,满脸红润地离去。在返回的船上,船家说:“相公这天游湖,一看就是痴人,没想到,还有比你更痴的人。”船家信口之言,却一下子说到张岱的心坎上。原来,张岱喜欢交朋友,到哪都有朋友,而且交友不论身份。那么,他结交朋友,是否无条件地乱搭个呢?不是,他交友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交“痴人”,二是交“癖人”。他认为,“痴人”率真,“癖人”情深。这既是他内心真实的追求,也是他处世做人的准则。他的思维充满辩证思维哲理,以率真、深情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生活。表面上看有些乖张、荒诞,内心却满是清流、激情、真诚、充实,他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朋友。正是他内心的坦荡、深情,才给我们留下那么多隽永、秀美、绵长的文字,让我们能够分享。张岱说他喜欢植物,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他对各种花卉,都能叫得出名称、讲得清习性、懂得管理办法等等。对于一处园林,他能告诉你种些什么花,才能够四季赏花不断;什么花栽在什么位置,亭台楼榭建在什么地方,哪个位置视野开阔等等,头头是道,有章有法。看过他的描写叙述,合上书册,闭上眼睛,能够从文学的角度,体会他一篇篇小品文的悠然意境,在润物无声中陶冶情操;能够从画家的角度,感悟他娓娓讲述的画面感,眼前似乎呈现山水花草、楼台亭榭搭配之和谐,留白处更有思维驰骋腾跃的空间;能够从美学家的角度,感受他描述事物的客观存在,完成主观认知的交织、互动的美好过程;能够从园林家的角度,体味他推崇的明代园林如何布局,审视现今如何设计建造或怎样修复才能做到修旧如旧。张岱的《西湖梦寻》,依次写了西湖北路12个景点,西湖西路12个景点,西湖中路13个景点,西湖南路16个景点,西湖外环17个景点。从旅行者的角度,这无疑又是一幅有景、有图、有看点的导游图。他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把历史上著名诗作附上,让喜爱诗词者,浅吟低唱,引发共鸣。张岱的每一件作品,都像万花筒一样,能够让人从各方面感受愉悦,着实难能可贵。阅读他的作品,像是品尝美酒一般,清碧透彻,优雅暗香,醇厚浓烈,丝滑绵长,直搅扰翻腾得你心头温暖,热血涌动,激情迸发,眩晕陶醉。真乃小品圣手,名不虚传。
6.败子?先驱?
张岱在他的墓志铭中,对有人说他是败子,耿耿于怀,委屈不平。这一评价,可能针对的是他取士不中。因为他祖上出过状元,出过几位进士。他是“神童”,怎么能科举不中呢?据说,张岱曾参加开科取士,可是他黯然落第,原因竟是因为他科考试卷格式不对。张岱写文章,怒斥考官鸡蛋里挑骨头,以后再也不肯应试,所以他终生没有功名。从他以后所作所为看,他若中规中矩应试,科举中第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他对科举应试“八股文”十分反感,思维反叛,成为逆鳞。我国从隋朝开始科举选拔人才,无疑是历史创举,是社会进步。从其初衷和效果看,理念和想法都是好的,基本体现了“人人平等,唯才是举”原则,打破了门阀、世袭传统,无疑是寒门子弟的福音。科举制,也可以称为科考,主要手段是考试。那么,科考什么内容呢?正好当时有《昭明文选》,以后科考内容基本就是《四书》《五经》,只是到了宋朝,儒学出现了新贵——程朱理学,到明朝则以考程朱理学为主。明确了科考内容,具体科考题目却不一样,而且没有、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这就带来第二个难题,就是如何打分评判高低,这实际给考官出了道难题。考官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认为考题年年变,没有标准答案,那就在答题方法上做文章。受到写律诗的启发,答卷也要有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关系,把这种写法称作“经义之文”。可是,老百姓看出了门道,一语道破天机,称它为“八股文”。到明朝成化年间,“八股文”达到顶峰,明确:一是用两三句话破题;二是写导论(承题);三是起讲;四是入题;五是分股,分股一般分八股,每两股一组,每组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形成对仗;六是收结再扣题。这样,考官可以不看答题思想内容如何,只看试卷是否符合格式,依此毫无争议地判定高低。
写“八股文”,现在看似有些可笑,但是现今此风仍然发生。比如,小学一年级算数题,蜗牛向前爬行,每天爬行20公分,连着爬行3天,问一共爬行了多少公分?有的人答案是20乘以3等于60公分。老师却打叉,视为错误。家长恼怒,发出质问。原来是算式方法错误,正确答案是20加20加20等于60公分。当年,张岱也是在这里跌了跟头,也跟恼怒的家长一样,怒火冲天。其实,张岱的遭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远比他能否金榜题名大得多、深刻得多。张岱被称为“小品圣手”“绝代散文家”,其才能和成果,为什么不为当权者所承认?联系到与他同时代、在他北方苏州冯梦龙的遭遇,我们会看得更清楚。冯梦龙也是科举不第之人,但是在中国十大历史名著中,他独占两席(《三言》《东周列国志》),他也不曾被当权者承认。从张岱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我国明朝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一个富有的、有文化的、思想活跃的新的商人小市民阶层。他们在商品交流中,自觉不自觉地认识到资本的作用,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和后来王阳明的“心学”。他们的唯心史观,导致他们不认识、也不愿意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自古以来,我国社会普遍认为商人不是好人,投机倒把,坑蒙拐骗。而小市民,大多是市井牛二之流,浅薄之辈。张岱、冯梦龙混迹于他们之中,自然就是不肖子孙的“败子”,离经叛道的“逆鳞”。从张岱的著作来看,他深受老子思想影响,接受朴素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客观性,所以才追求率真、真实。视他为“痴”,是对他的误判,是当时社会对他追求带有色眼镜的反映。张岱意识到,事物在发展变化,人要顺应这种变化。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可是,考官竟然用“八股文”卡他,他愤怒至极,不仅骂考官,还从此罢考。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张岱,他应当是那个时代新思想的先驱。尽管他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以致后半生穷困潦倒,但他精神不死。张岱和冯梦龙,都是我国古代大文豪,历史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是河汉中耀眼的明星。这正是:文曲书魁暗,痴星耀眼明。胸怀情境远,圣手润心清。(中华通韵)
2023.08.28.于哈尔滨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刘战军,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被选调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师、军参谋,军副处长,团副政委,师后勤部政委。转业到哈尔滨市政府工作,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至退休。
【重要提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岱与李渔的审美情趣(上)
晚明小品 张岱之博最可玩味
哲理小品:好好活着
夜航船(明 张岱)
张岱《夜航船》
【文化散文】范成英|红尘如麻人似玉(二)张岱后半生:写尽沧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