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琐忆】张发奎||情深意未了



情深意未了

张发奎


我的一生经历,可以泾渭分明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军旅度过,无比热爱,无限忠诚。当战士摸爬滚打,当参谋出谋划策,当团长带兵打仗。后半生转业经贸,锐意进取,不言放弃。从事对外商战,搏击商海风浪,历经商贸巨变。


    左起:战时413团政委张以明、67军副政委杜铁环、413团团长张发奎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朝诗人元稹写给老婆的这首诗,我怎么揣摩,怎么感觉到非常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左起:战时413团政委张以明、138师政委王树学、413团团长张发奎

人的一生看起来很长,走起来很短。我能够有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已经很知足、很满意了。不管是在从军旅途,还是在对外贸易征程,我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奉献过。未必完美,却少愧悔。
我的性格爽快直接,我的胆气壮实强盛,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不习惯婆婆妈妈,不喜欢腻腻歪歪。像我这样的人,更加适合横刀立马躬身践行,实在是难以静下心来舞文弄墨。

战时合影,左起:王林远、张以明、张发奎、崔德润

了解我、熟悉我的战友们、朋友们,恐怕想到天边、想到海角,都不会想到我能够沉下心来动笔写文章。我不用打听也知道,大家肯定是“惊掉下巴一片”。
别说大家很吃惊,就连我的老婆孩子、兄弟姐妹们都很吃惊。吃惊到什么程度呢?吃惊到连带着我都怀疑起自己来。

战时413团召开党委会部署作战计划,左起:王林远、方振清、孙万国、张发奎、张以明、崔德润、吴利强


想想也是:我一个以练兵习武为基调的人,一个连电脑都不会操作的人,一个宁愿说话也不愿意动笔的人,突然就要写回忆文章了。而且,还要写成连续剧形式的回忆文章。你说这扯不扯吧!
我对自己的怀疑,属于不大、不多、不够坚定的类型。这份不大、不多、不够坚定,又很快烟消云散。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战时413团作训股长沈顺根。沈顺根股长立足当下,回首往事,《战地芭蕉坪》系列文章一篇接一篇推送出来。那些辉映着战火颜色,凝聚着硝烟味道的文字,强烈冲击着我的心灵。

左起:方振清、崔德润、张以明、吴利强、张发奎、孙万国、王林远

惊涛拍岸什么样子,我的心灵就是什么样子。我行走过军旅征程,我经历过那场战争。我和我的战友们,奉命参加南疆防御作战。在老山战场八里河东山阵地,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接受了血与火的淬炼。那一段记忆,被岁月之刀镌刻在生命之中。唯有写出,方可释怀。

战时413团团长张发奎

我的《金戈铁马南疆行》,是逐渐成型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努力搜寻着记忆的碎片,努力还原着当年的事情。然后,把这些记忆的碎片拼凑出来,整理成为文字,通过沈顺根股长转发给梨花雨王倩作家润色。
我做这些事情,是非常吃力的。因为,我是一个中风患者,我已经七十多岁了。为了把文章写好,我自己跟自己生气,自己跟自己较劲儿。在八里河东山,在芭蕉坪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35年了。它们忽近忽远、忽明忽暗、忽实忽虚、忽真忽假地跳跃在记忆深处,牵引着我,逗弄着我,让我心情激动。在捕捉它们的过程中,我时而开心高兴,时而沮丧失望。

战时413团团长张发奎在3营8连阵地观察敌情

然而,我是生活锻造的竞技型选手。诸多困难和诸多不确定性,激发了我的强烈愿望——一定要把那一段往事记录下来,告慰自己,告慰战友,告慰团队,告慰征程。
我是战争的亲历者,很多事情都已经在记忆深处模糊。没有亲历过战争的人们,又有谁能够记住那些用生命和鲜血、赤胆和忠心,架构而成的感人故事呢?

战时413团团长张发奎在1连观察敌情,指示目标者是1连副指导员马伟民(原138师副参谋长马福顺之子)

亲历过战争的我和我的战友们,不把真实的战地故事记录下来,难道要让没有亲历过战争的人们去构思撰写吗?
真实,是对往事最好的纪念。
真实,是对历史最好的负责。
真实,是对战友最好的表白。
真实,是对生命最好的纪念。

战时413团团长张发奎

后来,沈顺根股长建议我直接和梨花雨王倩作家、朗夫战友联系。初听之下,我的心情非常矛盾。梨花雨王倩作家是一位女同志,与我413团毫无关系。朗夫战友虽然是我413团走出去的兵,却与我并不熟识。虽然他们两个人,都在我的文章留言栏中亲切地喊我“团长”。但是,我心里有数儿。我与人家两位没有交集,断断不能够因为人家高看我、敬重我,我就毫不见外地让人家给我看稿子。

战后两家夫妇合影,左起:梁继红、张发奎、张以明、陈  泽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我定睛一看,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我犹豫着接听,手机里面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团长啊!”
我一愣,问道:“谁啊?”
对方立刻自报家门,原来是朗夫战友。
自此以后,我书写文章的速度得以加快。
《军旅原创文学》社曾主编,亲自给我拟定了大标题——《金戈铁马南疆行》。
我战时413团组织股长尚作为,以其清晰的记忆,踏实的作风,缜密的思维,超常的细腻,以及其保留至今的原始资料,为我的系列回忆文章审核、把关。

战时张发奎、孙万国合影

我非常感激他们,同时又对完成写作计划充满信心。我仿佛又回到了八里河东山战场,和我的战友们并肩作战。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这种感觉,是战士独有的。
这种感觉,是勇士独有的。
这种感觉,是团队独有的。
这种感觉,是军人独有的。
我自2020年5月初开始动笔,5月13日在《军旅原创文学》推送出来《金戈铁马南疆行》第一篇文章。今日今时书写的,是第53篇文章。这篇文章,是《金戈铁马南疆行》最后一篇文章了。《金戈铁马南疆行》,至此将告一段落。

在俄罗斯

我的心中有很多不舍,也有很多欣慰。这一年来,我基本上心无旁骛。凭着自己的记忆,凭着向战友们求证、索要到的线索,保持着一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进度。我的大儿子张良,用年轻人的语言给我下了总结:“不是正在写文章,就是正在通往写文章的路上。”
我觉着这小子不是在表扬我,却也不像是在说我坏话。他也当过兵,当过警卫连连长。也就是说,他和我是两代军人。我连他的话都听不懂,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兵不好带了?

在日本

随便他说什么吧!反正他的父亲、他的前辈,已经把军旅生涯的所记所忆、所闻所知、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完整地写了下来。仅凭这一点儿,他的父亲就是在以一个老兵的姿态,教给他:“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只有经历过,才知不容易。我在写作过程中,有了刻骨铭心的切身感触。往事跨越数十载,回想起来不清晰。仅凭记忆是模糊的,仅凭回想是困难的,仅凭个人所知是有限的,仅凭道听途说是不确定的。要还原,要真实,要准确,要无误,就必须核实核准,就必须多方求证。

在俄罗斯红场

为此,我找过很多战友,我打过很多电话。有时候,竟是一再地找战友,反复地打电话,连我自己都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在战友们对我很理解,始终如一地支持我、帮助我。我在这里要特别说一句:你们都是我的好战友,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
我所写回忆文章的内容,虽然框定在《金戈铁马南疆行》之内。但是,并非完全是对战场往事的记述。而是贯穿了战前、战中、战后,与我相牵连的许多经历。有我的成长,有我的生活,有我的认知,有我的感情,有我的家人,有我的亲友,有我的首长,有我的战友。

在美国

这所有的一切,组成了、塑造了、雕琢了、打磨了一个真实的我,一个完整的我。我的以前和我的现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发展轨迹,行走着我的思想和躯体。我写自己,未必写得到位。我写我的首长,我的战友,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们,更是未必写得到位。但是,我是尽心尽力去写的。我的态度是诚恳的,我的行动是努力的,我的思想是端正的,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的书写未必精准,却是力求真实。

在美国纽约

我和战时413团战友们,在南疆战场艰苦鏖战一年。那种经历,永远难忘。那种感受,彻骨非凡。我带着对战时413团战友们的深深牵挂、浓浓感怀,在新时代岁月笔耕一年。那种思念,难抑难平。那种深情,涓流不息。
对我来说,回忆是艰难的。因为时隔久远,因为连着伤痛。
对我来说,写作是艰苦的,因为苦思冥想,因为非我所长。
但是,我知道,为了珍惜,为了纪念,为了荣誉,为了永存。就是再难再痛,我也必须要把《金戈铁马南疆行》写完。

在俄罗斯

这是我413团历史荣誉的新战役,而我曾经荣幸地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团长。在这场战役中,是沈顺根股长吹响了冲锋号。张以明政委、苗见春参谋长、尚作为、常恩满、肖圣桥、邵红兵等战友都冲锋陷阵冲上第一线,我是团长我必须紧紧跟上。再说了,有梨花雨王倩作家加盟,有我413团慕根荣、杨天吉、周业峰、朗夫等老战友做后援,特别是有我们敬重的老首长杜铁环政委真诚鼓励,热情关怀,殷切瞩目,我们必须打好打赢这场新的战役。
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几乎不愿意回顾战争。因为,眼睁睁流逝的鲜血和生命,会敲击人们的自信与骄傲,让人们锥心刻骨地感觉到无能为力、渺小不堪。我绝对不是夸耀自己,我只是发自内心地告诉大家:“敢于回忆战争的人,都是好汉子、真英雄!”

在俄罗斯

我虽然遇过灾,遭过难,但是我没有倒下。我有勇气承受着痛苦,托举着荣光,回忆35年前的南疆防御作战。那些枪炮、硝烟、历历往事、鲜活面容,让我几度揪心、几度落泪。可以说,写作的过程,是我不断地和自己作战的过程。是拉锯战,是持久战,反反复复,不停不歇。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要说:“男儿有泪也刚强!”
我和我的战友们在战场上,面对负伤牺牲的战友都流下过泪水。而我,更是数度放声大哭。战场的泪水如同炽烈火焰,能够淬炼我们成为钢铁英雄。
我还记得,我和友军在芭蕉坪指挥坑道完成防御阵地交接签字以后,在暗夜中离开战场。我在深情回望之际,曾经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再也不能流泪了!
但是,这次写作却使我泪流不止。回想起战场上的日日夜夜,回想起战友们的流血牺牲,回想起在战场上我痛失父母却浑然不知,回想起那些坎坎坷坷的经历和往事,回想起与一位位战友艰苦与共生死相依,我的心中怎么会波澜不惊?我的眼里怎么能没有泪水?
我的回忆,我的书写,绝不单单是在回忆自己、书写自己。
我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经历。
我是为了不能忘却的战事。
我是为了不能忘却的战友。
我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我是为了敬爱的413团永远的荣光。
我是为了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自豪。
我是为了人民军队对祖国的铁血忠诚。
我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千秋史记。
我们为民担当,为国而战。我们的征程,是珍贵的历史财富,决不能够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内留影

我413团有着非凡的历史贡献,金戈铁马轮战南疆是其十分精彩的战役。每一位战友都有功劳,每一位战友都奉献了青春热血。看到“武汉三才子”常恩满、肖圣桥、邵红兵等战友所写的战场记忆,非常真实,非常生动,非常震撼,非常感人。这又让我感觉到自己所写内容实在有限,不过是个人目力之所及,思想之所感而已。
由此,我也深有感触:战友们在危险残酷的战场,可以生死相依并肩作战。那么,在《军旅原创文学》这个平台,战友们也一定可以携手并肩赢得胜利。
我413团从光荣诞生的那一天起,前赴后继,英勇顽强,不断创造着辉煌的历史。并且,在继承辉煌历史的基础上,续写着辉煌的历史。在续写辉煌历史的过程中,日益发展壮大。
每一位战友都有故事。
每一位战友都很英勇。
每一位战友都应该被团队铭记。
每一位战友都应该被战史记取。
我的回忆文章,就要告一段落了。我由衷期待,能够不断看到战友们精彩的文章推出、真实的记忆呈现。
生活在一个战斗集体,每一位战友独具个性。我们在军旗下凝心聚力,我们在军旅中奉献青春。
一朝战友,终生兄弟。
战友们是生死之交。
战友情胜过兄弟情。
能够包容脾气性格。
能够坦然不计前嫌。
为你,为我,为他,为413团,为军旅荣光,为历史辉煌,秉笔书写下难忘的经历和深切的感悟,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好事情。如此之好,何乐不为?

前排左起:车振利、许维然、陈  辉、高士喜、梨花雨王倩、刘世发、马文保

在这一年里,我与梨花雨王倩作家、朗夫战友,只是匆匆见过一面。通过笔墨相识交往,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思想相通,认知相同,感情亲近,相见恨晚。
梨花雨王倩作家,性格开朗,学识渊博,女中豪杰,写作大家,可亲可敬,令人钦佩。
朗夫是我413团走出去的战友,热心助人,成人之美。很多战友知道他,熟悉他,记得他,佩服他。
在此,我谨代表战时413团战友,向《军旅原创文学》各位编辑和百度网站工作人员表示深深感谢。
梨花雨王倩作家曾留言说:“听很多人说团长脾气大,爱吼人。可是,您咋从来不吼我呢?”
我看到以后,既感到高兴,也很有些无语。我是脾气大,我是爱吼人。可是我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也不会没有由来的乱吼人。我怎么能吼你呢?我为什么要吼你呢?你是我最佩服的、一身正气的作家,是敬重我413团、热爱我413团的人。我夸赞还感觉不够!我感谢还来之不及呢!
大家都知道你是我的仰慕崇拜者,我却很是汗颜。我既没有那个心受领你的仰慕,更没有那个胆受领你的崇拜。我只能由衷感叹:“有缘相识,三生有幸!”
我书写回忆文章已经成为精神寄托、生活习惯。行将结束之时,不禁泛起深深的失落感觉。
通过书写文章,才知道笔墨厉害。
通过书写文章,才知道文字犀利。
英勇作战,使413团走上历史辉煌。文韬翰墨,使413团更加锦上添花。
我413团搭乘新时代高铁一路向前,身姿英名巍然屹立。
我到站下车了,很想看着战友们铁流滚滚,一往无前。
在春节前的一个晚上,梨花雨王倩给我爱人梁继红打电话,告诉说团长的文章、照片上“百度”了。“百度”是世界的窗口,世人都能够由此关注《军旅原创文学》,都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到我的回忆文章和战地照片。也就是说,我的文章和形象载入史册,这是我和梁继红没有想到的!
我们俩都是七十多岁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看“百度”,怎样去搜“百度”。我的小孙女比我们老两口儿本事大,听说爷爷的文章和照片上了“百度”,打开以后就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说“百度”里面的爷爷,不是现在的样子。那一刻,我的眼睛里面突然充满泪水。
是啊!“百度”里面的爷爷,不到四十岁。而站在她面前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
我原本只是想借助《军旅原创文学》这个优秀平台,回忆我413团的南疆战事,为413团官兵在《军旅原创文学》留下战场印迹,也好对413团官兵有所交待。
既然我跑上了“百度”,是不是战友们、朋友们给我写下的精彩留言,也就上了“百度”呢?
我迫不及待地趴在电脑上寻找,却一次一次收获遗憾。“百度”上面,看不到战友们和朋友们为我写下的经典留言。那些经典留言,是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啊!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留影

我写3营8连的时候,8连战友刘荣功向我详细讲述了8连坚守各高地的构成。讲了连长韩振华、指导员王玉峰、副连长张相龙、副指导张明军在阵地上,处处以身作则,敢于靠前指挥,不怕流血牺牲,勇于担当重任。
刘荣功是副连长张相龙的通信员,跟着张相龙跑遍了8连各个高地。他在—12号高地和连部通信员一起阻击摸上来的敌人,把几箱手榴弹扔净甩光。在8连通往3营部的羊肠小道上,他机智勇敢,潜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奋不顾身保护好副连长张相龙。他们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结下了生死相交的战友深情。
这些战地细节,这些战地情怀,非亲历者不能言及。而这些战地细节和战地情怀,是最具有生命力的、闪闪发光的金粒玉珠。不应该被埋没,都应该写出来。
比如“武汉三才子”之一、我战时413团2连5班战士肖圣桥,他写的战地节日晚上,敌人摸到了他们驻守的3号无名高地前沿三米开外。我读到这个细节,浑身直冒冷汗。我记得他们的阵地两侧,是重机枪和高射机枪阵地。一旦他们没有及时发现敌人偷袭,没有及时打退敌人偷袭,而是让敌人摸上阵地,冲入战壕,重机枪、高射机枪阵地上的战友们就会快速做出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是好样儿的,直接把手榴弹砸向敌人。三米开外爆炸手榴弹,内行人都知道他们身处有效杀伤范围之内。他们,已经抱定牺牲自己、消灭敌人的决心。
还有“武汉三才子”之一、我战时413团2机连战士邵红兵,他写的和老乡加战友、2机连文书王刚,从驻守的1379高地到芭蕉坪送文件,走到驻守白石岩大桥附近122榴弹炮连哨位的时候,巧遇武汉市青山区发小姚友青。这个姚友青是真够调皮捣蛋的,居然谎报军情把总政歌舞团慰问车队,指挥着来到122榴弹炮连阵地,让战友们欢天喜地看了一场演出。他和王刚来到芭蕉坪指挥坑道的时候,看到我正戴着墨镜躺在躺椅上午休。他说他弄不准我是真睡假睡,又让“武立”给吓得够呛。嘿嘿,我还真是没有睡着。那个时候我严重失眠,白天晚上很难睡着觉。
我突然想“武汉三才子”之一的常恩满。这小子是一个机灵鬼,参战期间被413团政治处主任崔德润 “拘”到芭蕉坪指挥坑道当警卫员兼报道员。如果他在阵地上乍撒开翅膀“飞”,肯定也会鼓捣出来许多精彩的故事。
最近,我突然看到战时413团通信连两瓦电台班湖北洪湖籍战士魏显林,在《军旅原创文学》推送出战地回忆文章《难忘的一次侦察行动》。我首先是欢喜,欢喜又一位才子加入到书写413团战地故事队伍中来。紧接着我就是感动,控制不住热泪盈眶。他们的那次马黄坪抵近侦察行动,我知道。但是,“小北京”宫雁军和侦察班长决定人体趟雷,我不知道;侦察小分队的共产党员们齐刷刷站出来准备人体趟雷,我不知道;战士们饥寒交迫拥抱在一起依靠彼此的体温取暖,我不知道。
小魏说,那一夜我138师炮群不停地向侦察小分队临时驻地打炮,阻断敌军活动,掩护侦察小分队安全。我读着这一段文字,周身热血奔涌。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我们的战友!团结作战,互为依托,尽职尽责,夺取胜利。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会有许多,我相信这样的精彩会有许多。我期待着战友们写出来、说出来,让后来的人们记住。
让后来人记住,在和平年代里,中国西南边陲曾经打响了一场自卫防御作战。
让后来人记住,在烽火硝烟的战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138师413团官兵,用执着和信念写下了一件件直击心灵的故事。
我还曾经想写写413团卫生队,沈顺根股长说他要写,我就没有再专门写。
我413团卫生队,非常值得一写。卫生队两任队长、所有医生、卫生员们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我413团卫生队,是芭蕉坪战场一个方面军。为战场救护,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英雄的413团,从1942年9月建团,到1998年9月撤销,历经56年革命征程。战争年代的功勋业绩、功勋人物,有团史和104面奖旗作证。昨天的辉煌,与日月共存。
纵观我们英雄413团56年革命征程,脉络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8年时间奋战于战争年代,48年时间奋斗于和平年代。毫不讳言地说,南疆防御作战是我们413团,在和平年代48年的奋斗过程中,攒血绽放最明朗、最凌然的战地黄花。
南疆防御作战,是我们英雄的413团在和平年代进行的特殊战斗。全团官兵浴血奋战,顽强坚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一仗,是413团全体参战官兵用热血和忠诚,为英雄团队在撤编之前画下的最圆满句号。
我亲爱的战友们,相信当年的你们和我一样,谁也没有想到自己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我们为英雄的413团,写下了光荣的一笔。
我们为之骄傲!
我们为之自豪!
我居住在潍坊市,潍坊市是著名的风筝之乡。各位留言的朋友以及413团官兵,希望你们能够来潍坊作客,我一定会热情接待你们。
一个战壕的战友,是同生死、共命运、心连心的好兄弟。
有缘来相会,情深意未了……
2021年4月7日于山东潍坊







 【作者简介】


张发奎,辽宁省本溪市人,地方中学从教三年。1964年8月入伍,1987年转业地方工作。军旅生涯24年,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参加老山轮战,担任413团芭蕉坪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长。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创刊号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如有断行错位问题,是由于手机使用者字体设置所致,与平台无关。了解平台更多情况敬请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电话录音,一共有两种方法。一、①录音机②设置③清除本地已同步录音④应用通话录音⑤开启后每次应用通话会自动录音。二、①微信②我③收藏④加号⑤再点加号⑥小话筒
古今误传几千年的俗语笑话
硬笔行书日常用字练习字帖!寒假练字必备
贫困的古巴,凭什么医疗水平世界第一?人均寿命英美还高
婚姻的“真相”,看透你就不想离婚了
倪海厦的122条临床经验总结,珍贵资料建议收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