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病机
userphoto

2022.10.13 湖南

关注

一、经络气血偏盛、偏衰

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影响其所络属的脏腑和联系的组织器官,促使其功能过亢,影响及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

例如《灵枢·经脉》在论及足阳明胃经的盛衰虚实时指出:“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此即是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或盛实或虚衰所引起的有关部位及络属脏腑器官所发生的病变。因此,经络的气血盛衰,可直接影响及相络属的脏腑组织,从而引起相应的气血盛衰或功能紊乱。

二、经络气血逆乱

经络气血逆乱,主要指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累及气血,从而影响及整个机体气血的升降运行,形成气血的上逆或陷下等逆乱状态。反之,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气血的运行失常,亦必然导致经气的逆乱,二者常互为因果。

经络气血逆乱多引起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发为厥逆等病症。临床多表现为,气血随经气的上逆而壅于上,清窍被蒙,神识为之不用,故发为昏仆晕厥,不省人事之症状。

经络气血逆乱又导致与其相络属的脏腑生理功能紊乱。如足太阴脾经的经气上逆,则可以导致脾胃的功能紊乱,以致清气不升,下为泄泻;浊气不降,上逆为呕。清浊混淆,呕吐、泄泻并见,则发作挥霍撩乱之霍乱病症。

经气的逆乱,又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之一,如气火上逆的咯血,吐血等,实质上亦与经气的上逆有关。以肝火犯肺之咯血为例,实际上即是肝经火热,引发经气逆乱,气火循经上犯于肺所致,这是因为足厥阴肝经,其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于肺,故其气火得以循经上炎,灼伤肺络而出血。

三、经络气血运行阻滞

经络气血运行阻滞不畅,是指由于外邪所侵,或为情志内伤,气机不利,因而引起经气不利、阻滞失畅,而经气不利或失畅,常可影响及气血的循行,并累及所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风寒外束,手太阴肺经受邪,经气不利,导致肺气失宣而上逆,则可见咳嗽、气喘等症。肺开窍于鼻,肺的经气失畅,外窍不利,则又可伴见鼻塞、流涕、喷嚏等症。又如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气血阻滞,亦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

另外,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又是该经脉形成气滞或血瘀病变的主要原因。《难经·二十二难》说:“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意思是说,在经络病变中,最早出现的是经气不利,气血运行阻滞不畅病变,然后才会由于气滞而形成血瘀病变。

四、经络气血囊竭

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乃至终绝,气血亦随之衰竭而出现的病情危重生命临终之病理状态。临床中,一旦某一经的经气出现终绝,那么该经脉的气血以及该经脉络属的脏腑功能必然相应地随之呈现衰竭。由于各经的循行部位不同,其所络属的脏腑功能各异,故各经脉之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证候亦各有特点。如《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瘦疚,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景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隘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可以看出,所谓“终”、“绝”,即是经气极度衰败之义,所以一经气血衰竭则十二经之气血亦随之而终绝,临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之表现,即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

综上所述,经络病机,是指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的经络系统,或因脏腑气血失调而致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主要为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经络气血的逆乱,经络气血的运行阻滞及经络气血的衰竭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_第五节 经络病机_中医世家
【连载】中医角度剖析筋骨病对身体整体运行的影响之 脏腑经络病机
试论经络的病机
石学敏教授针灸特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