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 欧军军作品 | 家族的房子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祖母在世时曾经告诉我,曾祖父家的老宅根就在村里石磊家的那个位置。一共就几间土房,但曾祖父却有五个儿子,怎么也分不过来。

祖父在家排行老二,因为家里穷,20多岁仍然娶不上媳妇。不过他虽未成家,却和曾祖父曾祖母分家了。他单身住在斗地主“分果实”分到的两间草屋里,在里面卖酒、打油。因为祖父没有分曾祖父的房子,所以曾祖母说她住的那两间房拆了以后门、窗、土都给祖父,其他兄弟也都没有意见。

祖父是在30岁那年结婚的,祖母那时却只有18岁。祖母说嫁过来时,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小罐秫秫米和一小袋地瓜干。

几年后,祖父祖母有了六个孩子,两间草房已经住不下一大家子人了。祖父又在小叔家现在的位置盖了四间泥房,把那两间“分果实”分到的土房全拆了,能用的都用到了新房子上,连墙土都运过去垫房基了。

大娘嫁过来后,祖父在曾祖父老宅子的地方,又给大伯大娘盖了两间房子。

二大娘嫁过来的时候,房子就更紧张了,宅基地都找不到。当时我们一队西边都是七队的水稻田,七队的生产队长是五爷爷,祖母多次去找五爷爷要排房地,可是五爷爷不答应,为此,祖母和他吵了好几架。最后把一队北岭的九亩多地割给七队,七队才让出一排地给一队人盖房子。

大娘看祖父祖母给二大娘盖房子,就跟祖父祖母说,我贴钱,你也给我盖两间。祖父不同意,怕欠钱太多,一时还不起,也怕大娘说话不算数,到时不帮着还账。祖母却同意帮大娘盖,她说老的不吃点亏,不帮小的盖,小的自己能盖起来了?祖父因此跟祖母吵了一架,气得跑到看林场的小屋子里去住,不再过问盖屋的事情了。祖母全面主持盖房子的一切事务。

家里穷,买不起柴笆,大娘就和一个处得好的嫂子,晚上到生产队的柴洼里去割芦苇,大伯和二伯去扛,不用割几晚就够盖屋用的了。据说当时天气已经挺凉了,但是大娘为了盖房子也便不怕冷了。

没有大梁上的横棒,大娘、二娘就回自己的娘家去拿。大娘跟祖母说,我多拿点儿棒,你再给我盖间锅屋。二大娘说那也得给我们盖锅屋。祖母就又都应承了下来。祖父知道后更生气,数落祖母说:“你这样弄法,以后还不坏了!欠那么些账,什么时候能还了?”祖母也没让祖父,没好气地回他道:“欠账就欠账,我有办法还!”

还得找泥水匠来干活。大伯去找了几个人,二伯去找了几个人,晚上一凑,十几个人就够用的了。找人干活都是“打穷工的”,不用给钱,供饭就可以了,也没什么好吃的,把地瓜干煮熟给大家吃就行了。

泥水匠们用大石头把黄泥夯结实,垒成土墙,墙垒好了,再在上面架木梁,梁上架横木棒,棒上铺柴笆子,柴笆子上苫茅草,靠屋脊的地方铺三层瓦。

上梁缺钱,祖母就叫大伯、大娘用小推车把家里的花生油、花生饼推到赣榆沙河集上去卖,一共卖了80多块钱。

晚上,祖父就向祖母要卖花生油、花生饼的钱,祖母问他要钱干什么,他说留着以后好还账。祖父又问祖母,和大娘家的账分清楚了没有。祖母就告诉他说,大娘家有一袋小麦,上梁那天拿去换馒头,还有一头黑猪,等卖了以后可以帮着还账。

钱给祖父拿走以后,祖母警告祖父说:“你平时天天去林场住,盖屋不问事,明天上梁,你再不问试试看。明早你要是不跟着去赶集买东西,东朱洲这个家以后你就别回了!”

第二天早上,祖父从林场到家,去大娘家推小车子,大娘说人赶集早走了。祖父推着车子到了集市上,看到祖母和大伯、二伯把馒头、大米、菜都买好了,他就用车子把买到的东西都运了回去。回去以后热热闹闹地把上梁这件事给办了。

又过了几年,父亲从部队复员回家,带回来200块钱和80斤粮票,祖母用这些钱在我们家现在的位置给父亲盖了三间石头墙的瓦屋。祖母对大娘、二大娘说,你们盖房时只是偷点柴,拿点木棒来,三儿子出的钱多,所以给他盖三间石头房。他们两家也都没有什么意见。

我自从出生以后,就一直住在自己家的三间瓦房里。初一那年暑假,父亲将三间石头瓦房翻盖成钢筋水泥结构的六间大平房,平房当时在庄里还是挺洋气的。我当时小,从不关心大人的事情,也不知道家里盖房子欠了多少钱。后来,听父亲说,家里当时并没有钱。父亲在信用社当信贷员,虽说有放贷的权利,却没多少收入,所以当时盖房子用的料子全都是赊欠的。包括瓦匠的工钱都欠了好几年。不过因为父亲认识的人多,大家都给他面子,允许他赊欠,所以我们家平房才能盖得起来。

那六间平房一直使用到现在,弟弟三间,我三间。不过,我们都不住在老家,只有父亲母亲住着这六间房子。它们现在又矮又暗,成为村子里比较落后的建筑物。

后来,大伯家将老房子翻盖成三层楼房,又在镇上买了房子;小叔家也翻盖了二层楼房,在宜兴又买了套住房;二伯家还是平房,不过他家已经在北京买了房。我是2013年在镇上买的房子,我在镇中学教书,妻子平时赶集卖衣服,所以我们觉得在镇上买房更适合我们,从来没想着要到县城去买房。

自从结婚以后,妻子一直都是赶集卖衣服,成本不大,收入也还可以。儿子上一年级后,妻子便在家专职带孩子了。妻子本来想租个门面,一边带孩子,一边卖衣服,可我却极力反对。因为门面房一年租金就得很多钱,盈利还不多,一年赚的钱不够交租金的。装修和进货还要投入好几万块钱。房主说不定什么时候再把房子收回去,到时还得再找门面搬迁。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买个门面房,这样比较稳定,不用经常搬迁。为了买门面房,我们向银行和个人借了几十万的债。有时闲来无事一想到背了那么多的债,自己就觉得压力特别大。装修也很繁琐,改水电、打地坪、铺瓷砖、做移门、做铝合金隔墙、刮大白、喷墙漆、安灯、装电动门、装门牌子……每一项工作都很烦人。这些事务多数都是妻子一个人跑前跑后操持的。

我们住在镇子的西北角,门面房在镇子的东南角,步行得用20分钟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晚上散步时,常常从住房走到门面房,顺带到门面房里看看装修的进程。虽然装得很慢,可每当看见房子里哪怕有一丁点的变化,我们也会觉得很开心。走在路上,我们一家人有时会畅想一下以后的生活。想一想:我上班,妻子在店里卖服装,顺带管理小孩,这样的生活其实还是挺幸福的。


作者简介:欧军军,别名欧军均,男,汉族,1983年5月生,江苏东海人。有作品在《中华诗词》《散文选刊》《青海湖·文学》《雨花青少刊》《鸭绿江下半月》等刊物发表。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寓闪小说专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东海县民协副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故事:我的大娘,她蛮横无赖,这辈子干了不少缺德事
山区农村老两口盖房子给孙子结婚,新房盖成儿媳却病了,土房过道里做饭
老屋
散文||大院儿
齐鲁作家||王志敏
农村隔三差五地办酒席,搬个新家要分三次办,图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