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蒋建春作品 | 父亲和他的“猪肉朋友”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父亲是个少言寡语,不善交际的渔民。除了一起干活的工友,一生中很少交朋友,更不会去交“狗肉朋友”。但在我十几岁时,父亲却破天荒地交了一个城里的“猪肉朋友”。

那年秋天,母亲背着父亲,主动报名做了结扎绝育的手术。父亲远航回来,抱怨母亲自作主张,气得饭也不吃,吧哒着烟袋生闷气。父亲还想再生两个,母亲说,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再生,你能养活五个孩子吗?这话呛得父亲无言以对。父亲气归气,但心里还是疼爱母亲的。没过几天,他要去城里买点猪蹄,说给母亲补补身子。

从水岛码头坐船到城里,父亲气喘吁吁地找到了猪肉店。眼前已有十几个人在排队,卖肉的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瘦瘦的身板,白白的皮肤,与屠夫的形象似乎格格不入。小伙麻利地卖着肉,很快案板上的肉只剩下一小块了。小伙子想去拿吊钩上的那半片猪肉,(一头整猪的一半)或许单薄无力,他抬手用力,脸胀得通红,拿了两次也没成功,他把求助的目光洒向了顾客,众人似乎无动于衷。父亲见状,赶紧爬过柜台,奔了过去,用力托住半片猪肉的下端,那血淋淋、油乎乎的猪肉,父亲一点也没嫌脏,他帮助小伙子把猪肉抬到了案板上。小伙子心存感谢,把父亲叫到前面,优先把猪蹄称给了父亲。临走时,小伙说他姓刘,想跟父亲交朋友,父亲憨憨地笑着说:我家住海北(连岛)气象站旁边,得空来玩,找老蒋家就行了!

回家后,父亲与母亲聊起这事,母亲说,你到哪儿都行好事,买点猪蹄还买出个“猪肉朋友”来。

当年冬至刚过,暖暖的阳光,照着静谧的渔村。父亲的“猪肉朋友”小刘叔还果真摸到了我家。父亲喜出望外,赶紧沏茶递烟。使唤我去街口小店买酒……小刘叔叔带来了不少好吃的:猪肉、猪肝、猪蹄、猪皮冻等。那时岛上交通闭塞,这些都是稀罕的食品,到城里凭票才能买到。父亲问小刘叔:走这么远的山路累不累呀?小刘叔回答:没想到这么远,我一年也没走今天一天的路。

父亲酒量小,当晚酒席他怕陪不好小刘叔,还特意叫来了酒量大的三爷。小刘叔到底是年轻,酒量不小。我依稀记得那天晚上,父亲、三爷和小刘叔,大杯喝酒,喝得酣畅淋漓,一边喝,一边唠,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父亲更是“舍命陪君子”,脸红得像关公,舌头也团了,说话也啰嗦了。席间还是左一杯右一杯地陪着小刘叔。过去渔乡的待客习俗是,不把客人喝倒(醉),等于没把客人喝好。那晚,小刘叔醉了,父亲也醉了……

第二天,父亲专挑大的好的海鲜干货给小刘叔带上。黄鱼干、鸡狗鱼干、马鲛鱼干、海蜇等,足足装了两提篮子。父亲挑着篮子,把小刘叔叔一直送出村口,就像哥哥送弟弟出远门般依依不舍,那挥手告别的画面定格在了午后冬日的残阳里。

以后每年的冬至后,小刘叔叔都会来看望父亲,一直持续了六七年。

可是后来,小刘叔叔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没了踪影。那年冬至后,父亲有事没事老去村口转悠,冬日的寒风,呜呜作响,冻得他不时地缩着脖子。说是去转悠,其实是在等小刘叔。父亲唠叨着:小刘怎么还不来的呢?母亲说:也许他家里有事,今年来不了哩!

次年冬至后,父亲照例每天去村口转悠,盼望着小刘叔的出现,遗憾的是直到大年二十九,依然没见小刘叔的身影。望着备好的海鲜干货,父亲喃喃道:小刘怎么还不来呀?来了好带点鱼干,回家烧大白菜吃呀!父亲的表情有些失望,那个年过得似乎也缺少了点什么。

朋友间讲究礼尚往来,小刘叔没来,父亲就不能去他家吗?知父莫如子,我了解父亲。父亲不识字,常年出海,风里来浪里滚,觉得自己是个粗人,不忍给人添麻烦,在亲戚家吃饭都“作假”吃不饱,所以他最怕去城里做客。

父亲后来趁着船停泊在港口,加油加冰补充给养的机会,专门带了一大包的海鲜,去猪肉店里找过小刘叔。可惜当时的肉店不知何故,已搬走了,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站在街边的父亲,望着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满是惆怅,颇感失落,他一定是在想念和牵挂他的“猪肉朋友”。

以后,小刘叔叔就像失踪了一样,再也没来过。我在城里结婚生子,每年过年都要回家,晚年的父亲,在酒桌上还会时常提起小刘叔。遗憾的是,那时通讯极为落后,没有手机电话,父亲也没留小刘叔的家庭住址。母亲开玩笑地劝父亲:人家是城里人,跟你来往了六七年,已经很不简单了,哪有不散的宴席!父亲听完,总是默默无语,过会儿又说:小刘这兄弟人不错,这些年没影了,来不来看我其实也无所谓,我主要是担心他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

父亲是个重感情的实在人。他和小刘叔的最后一次分别,犹如扬帆启锚,各自远航,蓝天上的缕缕白云好似丝丝离别的忧愁。尽管后来再无相逢,但共同编织的这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始终拴在了父亲的心上,直到他去世……

我至今还记得小刘叔的名字,读音叫“刘东沟”,如果健在,应该也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作者简介:蒋建春,连云港市作协会员、散文学会理事,《黄河文艺》《齐鲁文学》《精短小说》签约作家,《作家文萃》编委,《青年文学家》理事。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青年文学家》《鸭绿江》《文学月报》《精短小说》《文学欣赏》《河南文学》《文学百家》《渤海风》《中国物资报》《江南时报》等。《我家有个日本人》获中国散文年会年度二等奖,《马局长的墨宝》被《文学欣赏》评为一等奖,并入选《2020年中国精短小说年选》一书出版发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下半场,“五观”比五官更重要
越有本事的人,越喜欢在这3个方面“小气”
三种性格,命最好;三种德行,福最多
这3个字,就是世上最好的养生
中年人的处世智慧:心中有尺,口中有爱,手中有“刀”
到了中年才发现:先敬罗衣后敬人,你的形象决定了你的人生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