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知识:1930年代,胶东半岛的海鲜都是什么价?

按照当下的观念,在人们的饮食当中,海鲜算是价格比较高的一类,“海参鲍鱼”也时常被用来指代大餐。那么,过去的海鲜也是这个行情么?在1930年代修撰的老牟平县志当中,就记载有一份海鲜的价格名目,让我们看看当时的鱼虾都卖多少钱。

胶东半岛有南北岸之分,两岸特产各有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不过,1930年代的牟平县,范围除了的牟平、莱山等地之外,还包括乳山的一部分,乳山的浪暖口当时就归牟平管辖,也就是说牟平地兼南北海岸,这种情况下,当地县志记载的海鲜价格,对于整个胶东半岛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从牟平县志记载的情况来看,如今常见的几种海鱼,当时的价格大多在每斤几分银元左右。比如,“刀鱼大者每斤值银七八分,小者每斤值银四五分;偏口鱼大者五六分,小者二三分;鲐鱼一斤个头的,每斤值银七分;老板鱼(鳐鱼)每斤值银约六七分。

上述的货币单位是银元,俗称大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块银元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强的,如果买大的刀鱼的话,一块银元可以买十三四斤。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大城市里的中产阶层,每月收入在几十块银元左右。

刀鱼、偏口、老板鱼都是比较扁的鱼,现代人可能比较喜欢(味道鲜美),但并不符合老一辈人对鱼的审美。在老一辈人眼中,个大肉厚的鱼,才是好鱼。因此,体型相对较大的鲅鱼、鲈鱼和梭鱼,价格就要高一些。

根据县志的记载,当时牟平的鲅鱼每斤值银一角上下,梭鱼每斤值银约二角,鲈鱼最贵,每斤值银四五角,甚至比一向名贵的加吉鱼还要高。野生加吉鱼现在物以稀为贵,每斤价格高达数百元。而在1930年代的时候似乎还比较容易捕获,因此每斤值银三四角,略低于鲈鱼。黄花鱼的价格则跟鲅鱼差不多,大的每斤值银约一角,小的单价七八分。

以上述价格计算,一块银元只能买到一条两斤重的鲈鱼,如果下馆子的话,算上饭店的加工费,光是这一道菜就是价格不菲了,因此在当时能吃得起鲈鱼和加吉鱼的,非富即贵。

与鱼相比,当时的虾要便宜的多。根据牟平县志记载,1930年代,当地的桃花虾每斤值银三四分,跟刀鱼差不多,而对虾每对约值银三四分,也不算贵。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尚无养殖的概念,鱼虾均为野生海捕。

当时的县志当中,仅列举了海鱼和对虾等的价格,像螃蟹、爬虾等,则没有提及,因为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这些海鲜没有多少肉,捕捞还费劲,经济价值比较低,跟现在不可同日可语。

那么,当时这个鱼虾的价格,究竟是一个什么水平呢?用银元来衡量,不太直观,如果跟粮食相比,或许更好理解。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块银元大约可以买三十斤左右的大米,折算下来,每斤大米的价格在三四分钱,跟普通鱼的价格差不多。因此,在当时的胶东民间,也有“斤鱼斤粮”的说法,就是一斤鱼跟一斤粮食的价格基本相等。“斤鱼斤粮”的传统,大概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粮食产量的提高,海鲜相当于粮食的价格,就逐渐高涨,成为相对高级的饮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月份来胶东农村,能吃到的16种海鲜,最后一个有点吃不起
牟平县志里有两句“狠话”,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李镇:牟平!牟平!1929
从莱阳县志中“消失”的荀姓人,为何出现在乳山境内?
海鲜党,有口福咯
胶东海鲜的种类及酒店的一般烹调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