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界】史锋华:收秋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
关注

【第69期】

图片选自网络



收秋

autumn

河南郑州    史锋华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的微信里转发了《人民日报》“有一种放假叫回家收秋!这组老照片刷爆朋友圈”文章。侄子发来微信,也让写写“收秋”。

些许是离开家乡太久,好多年没有参与收秋,记忆有些模糊。经过这几天的回忆、搜寻,繁忙的秋收细节慢慢涌上了心头……

十月,金色的田野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国庆节前后,正是收秋的时候。关中地区的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抢收抢种,就连上学的农村孩子都会放秋假,回家帮助父母掰玉米、种麦子,收获一年的辛苦,播种来年的希望。

玉米,是关中地区秋季主要农作物。每年六一节前后,麦子一收完,家家户户就开始耕地、施肥、点播玉米。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浇灌,绿油油的玉米就长成了一人多高,玉米棒饱满硕大,等待勤劳的人们收获成果。

国庆节,举国欢庆。城里人忙着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可农民这时候忙的不可开交。成片的玉米变黄、枯干,耸立挺拔,俨然就像一个个“将军”,高大威猛;秸秆上的玉米棒,皮白头低,粒粒饱满,像“枪”一样斜插于腰间,时刻准备着“战斗”。秋风吹来,玉米在空旷的田野里沙沙作响,向人们展示着自信和成熟。

关中地区的土地肥沃而殷实,田野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记得小时候,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油饼烙好,调好绿辣椒“水水”,装好袋子,拿到地里供我们早饭和午饭吃。哥哥一声不吭,就拉着装满蛇皮袋的架子车,脚步稳健地走向田野。

此时,朝霞跳跃,露水还没有下去,父亲就径直走进地里,玉米棒唰唰的,一个个被快速地掰掉。母亲和我紧随其后,排列着向地里的玉米棒,用镰刀“开火”。哥哥手拿短把锄头,从地边开始,锄头一下去,就砍掉一根玉米秸秆,慢慢地向玉米地纵深“挺近”。

太阳升高了,“秋老虎”也发威了。烈日炎炎,玉米地里密不透风,像蒸笼一样烤着大地,豆大的汗水顺着我们的脸颊无声地滚落。父亲的后背已经全部湿透,瘦小的母亲不顾玉米叶刺伤,不是端凉白开水,就是拿油饼,来回忙碌。哥哥汗流浃背,头也不抬、依旧快速地砍着秸秆;我悠然地嚼着低矮鲜嫩的玉米秸秆,小憩偷懒。望着一堆堆散落的玉米棒和砍倒的一排排玉米秸秆,丰收在望,颗粒归仓,大家心里暖暖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经过近一天的 “战斗”,成片的玉米秸秆被砍倒,排列整齐地躺着,等待架子车拉回去堆放、储存,准备当柴烧火或者喂牲畜。玉米棒装满一袋袋蛇皮袋,肩扛身背,装进架子车。在吱吱呀呀的声响中,被我们拉回家,倒满了小院。

农村的夜晚静谧深邃,明月清辉,星星满天。吃过晚饭,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坐在院子玉米棒前,剥皮、辫串、挂晒。家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放着熟悉的秦腔,小狗爬卧在院子,也十分的安逸。经过大半个晚上的辛劳,一串串玉米挂满了房梁、堆满了屋顶、缠满了院中的木桩、缀满了房前屋前的树木、晒满了院落。白生生、黄灿灿的玉米,把乡村的小院装饰的五谷丰登、殷实富裕。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在厚重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养育传承,生生不息……

作 者 简 介

作者:史锋华

史锋华,生于宝鸡,工作郑州。酷于对文学的热爱,常笔耕不辍美好生活;由于阳光快乐,常抒怀讴歌大自然。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配乐散文】初秋的故乡田野
芒种时节收种忙
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现代文校本教材高三上册入选篇目之《金色的田野》(作者:路建锋)
有余粮,就这么豪横
往对面看
童年的秋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