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水井


在大地上,那些平凡的小村庄,世世代代守着一方贫瘠的土地。那里的人们,辛劳而又贫穷。然而,即使是再贫穷的村庄,在那些歪歪斜斜的泥土房屋所聚集处,必有一处空旷的地方,地势稍稍有些隆起,这里是全村人生命维系的场所。像酷爱收藏的人守护一件宝贵的瓷器那样,全村人守护着那一口水井。

在我童年抹不掉的记忆中,每天早上,村里的成年人便担着水桶,接二连三的来到水井旁,从土地的深处提上清澈的水来。然后哼着小曲,一路撒下细碎的水花,把水担回家去。

每一户人家,不管屋檐被灶烟熏得有多黑,堂屋的角落里一定要有一口水缸。勤快的人家,每天早上,一定要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一定要把自家的水缸担满。

那一口静静蹲在屋角的水缸,就是家中的一口水井呀!看到装满了水的水缸,家里的老人心里才会感觉到塌实。在老人心目中,水缸里的水意味着财富,如果谁家的水缸经常干涸见底,这一家的财运肯定会受到影响。

虽然人们长年累月的从那口水井里提上水来,但那白花花的银两却从来没有被掏空过。一口水井就是一个村庄的风水,水井的方位决定着村庄的形状和构造。一条条垒砌着青砖的幽静的胡同,都通着水井的方向。


即使村庄上空的空气再燥热,水井里的水依然是那样的清凉。人们把刚打上来的井水称为“井拔凉水”,赤裸着火红脊背的的农人从田里回来,咕咚咚一瓢水喝下去,浑身上下如同浸泡在井水中,身体内的暑气全部被驱赶出来。

对过路的行人和商贩来说,一个陌生村庄留在他心目中的回忆,莫过于从篱笆小院中讨来的,那一瓢冰凉的井水。北宋文豪苏东坡也曾有这样的记忆:“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按照我的理解,在苏东坡敲门所求的,只不过是一杯冰凉清澈的井水。

对于贫瘠村庄的长大的乡村少年而言,那一口幽深的水井,又是多么的神秘。我曾有过几次探望水井的经历:井壁爬满青苔,在深深的黑暗中,井水闪着幽幽的光芒。偶而,孤寂的浮游生物掠过水面,激起些许闪亮的波纹.....


如今,我早已走出探望水井的童年时代,也一步步远离乡村,迷失在都市生活。

然而,故乡的水井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故土的回忆,深不见底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老井 - 生活印记 - 德州新闻网 - 权威媒体 德州门户 - 德州市唯一新闻门户...
水井|华启长
儿时的家乡水||刘保学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村庄的老井
【转载】河北. 肥乡
那口老水井(逸野 村庄记忆之五 )wind朗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