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性血泪史:母亲的小脚

文:于荣亚

今年的四月五号,是母亲去世四周年的日子。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也是多灾多难的一生。母亲身上有许多的优点是我值得终生铭记的。譬如母亲的勤劳、寡言,宽厚仁慈、忍辱负重、常念别人的好、不愿麻烦别人等等。这一切至今深深的影响着我,然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的那双小脚。

母亲的那双小脚真可谓是三寸金莲,还不如我张开的手掌大,而且除了大脚趾之外的其余四个脚趾都紧紧的抱在一起,根本看不到肌肉,就像一个锥形的骨头棒子,我至今不明白的是母亲这小小的三寸金莲,怎么能撑起这个六口之家的呢?

我不知道中国的缠足起源于何时,也不知道中国古代的妇女为何缠足,但通过母亲我知道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痛苦和辛酸。

缠足的起始年代说法很多,一说始于南齐,一说始于南唐李煜编了金莲舞的舞码,舞者窅娘缠足献舞,舞态婀娜多姿,宫女纷纷仿效。但这些早期的记载,大多很难确定仅仅是对脚小女性的赞誉、或者描写足部的装饰。一直要到宋代,才开始有较明确的记载。 到了宋代,女子缠足就逐渐从宫廷推广到了民间,到了宋朝末年,社会上还兴起了一股“以大足为耻”的风气。到了明代,女子缠足的风气更盛,都认为这是时髦。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在缠足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女子缠足是要蒙受极大痛苦的。据记载,女子缠足约从四五岁开始。讲究的人家一般挑农历八月二十四日这天给女孩裹小脚。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八中说:“(八月)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做糍团,祀社,谓之黏团,人家小女子,皆择是日裹足,谓食糍团缠脚,能令胫软。”缠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条裹紧,取其涩而不易松。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家人扶之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间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

到了七八岁时,再将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趾端的大拇趾行走。

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

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才逐渐禁绝,但是直到全国解放后,少数边远地区仍有存在。

从我记事起,母亲无论做什么都会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其原因是母亲的小脚走路非常是困难,所以她要早出发半个小时才能正好和别人一起到达。同样的工作母亲需要的时间是比别人多,母亲又是要强的人,为了不麻烦别人,母亲都是“笨鸟先飞”,母亲做什么都从来没有落后过,母亲在生产队的时候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

母亲为了走路方便,通常是小鞋的外面在套上一双大鞋,这样走起路来就稳当了许多。特别是后来我们那里旱改水之后,我们的劳动几乎都在水里进行,母亲的小脚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别人走在水稻地里很轻松,但是母亲走在水稻地里却是格外的费力,只要是母亲的脚小,在水稻地里行走陷的很深,所以母亲没走一步都是用尽全力,每次干完活回到家,母亲的脚肿的铮亮,可是尽管如此,母亲从来没有休息一天。

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母亲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本来劳动力就少,再加上分的土地比较多,而且距离较远,母亲每天几乎都是天不亮做好一家人一天的饭,自己简单的吃几口,就下地干活去了,如果天气不是太热,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上中午就不回家了 ,一直到晚上看不到了,再从地里回来,回来的时候还要捎带来一大筐的草喂牛。等一切处理好了,才将中午的和晚上的饭一起吃了。

我记得在插水稻的季节,母亲一个人拔稻苗其他人插秧,在最忙的那几天,母亲几乎都泡在水地里,午饭都是捎点吃,为了减轻劳动负担,母亲就搬个凳子坐在板凳上拔秧苗,每次到家母亲的脚都肿的大一圈。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母亲的身影还时时的出现在问我的梦里,特别是母亲那双小脚,更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三寸金莲到底美不美?为什么大家都会喜欢?
她15岁靠“三寸金莲”嫁豪门,洗脚时痛不欲生,丈夫却当成宝贝
裹脚:5岁女孩大哭三天三夜,“三寸金莲”成了嫁人的敲门砖
裹小脚的真实目的:竟是为了满足男人欲望
姥姥那双小脚,铺平我童年的记忆(4组)
仲夏家书 | 致外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