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里,我那没有福气的母亲

文:吴延彩(夏津一中)

图:来自网络

我一直都不敢提笔写母亲,也许是因为母亲在我十一岁还没有真正懂事时便离开了,也许是我不知如何给母亲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也许是我记忆的长河里对母亲有着太多的迷惑与不解。

还记得母亲背着我去邻村看电影,那也许是母亲唯一的精神生活。电影的内容早已没有印象,可每次回来,母亲都要抱着或背着已经熟睡的我,领着也已睡眼惺忪的哥哥。星星追逐着月亮游戏,母亲总是给尚未懂事的儿子重复电影的情节,说一些我们不懂的话。

还记得村里搭台唱大戏,母亲总是怕我和哥哥被挤坏了,事先把我们掫到一个麦秸垛上,然后自己便向麦秸垛上一倚,沉浸在梆子戏的依依呀呀里了。母亲喜欢看戏,有一次县剧团招人,母亲想让我们哥俩去应招,很是折腾了一阵,最后因为我们哥俩的死活不愿意而告终。

还记得母亲为了给我和哥哥准备过冬的棉衣,冒着被抓游街的危险,在漆黑的夜里到生产队的棉田里偷棉花。我不知道,一个弱女子是如何战胜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恐惧,在黑夜里为生活挣扎!

还记得母亲每天吃完晚饭拾掇完家务后,都要把分得的很有限的棉花和偷来的棉花一瓣一瓣地把棉籽撕出来,然后到弹棉花铺将棉花弹熟续到我和哥哥的棉衣里,而她和父亲却将陈年的棉絮再弹一弹,一直穿过很多年。

还记得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和父亲商量着借些本钱蒸包子卖。父亲说要找一个师傅给做做样子,可心灵手巧的母亲蒸出来的包子比饭店师傅包的还精致。吃过我家包子的人,都夸好吃,皮薄,馅大,解馋。

还记得母亲有一次到县医院看病,碰到一个突发急病不能自救的人,只有一个孩子守着哭。母亲毫不犹豫地帮着把病人扶到医院门诊室。病人得以及时救治。事后那人带着孩子到我家道谢,从此,两家就当亲戚来走动,一直到母亲去世。

还记得母亲带我去姥爷家,每次她都要到在她刚出生不久就死去的母亲——我的亲姥姥坟上哭一场,直到有人将她劝起。这在我还没有经历失亲痛苦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每次从姥爷家回来,姥爷都将我们送出村口,姥爷总是偷偷地给母亲些钱,然后默默地看着我们离开。

还记得母亲养病时吃点好东西,总是在父亲和哥哥不在家时向我嘴里抹一些,这不仅是因为我年纪小,还和我小时候性情温顺听话有关系。倔强不驯的哥哥就很少受到这种优待。这也是虽然母亲脾气大到让我哥俩怕,而我一直依偎在她身边,直到她仙去的原因。

还记得母亲送我和哥哥去学校读书,那殷殷的期盼之情,那切切的严格要求,至今犹然在目。可因为贪玩儿,我俩的屁股经常接受巴掌和木棍儿的光顾。母亲脾气很大,打起我们哥俩来牙都快咬碎了。

还记得母亲因为要强争胜,和邻居大娘吵架,甚而当着街坊的面,打了有些懦弱的邻居大娘的脸,还含沙射影的辱骂她,使她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

还记得母亲生病了,医生不让她吃含糖多的食品,但她不听话,病情日益加重,父亲因此曾经多次和她吵嘴。但她依然按着自己的意愿生活,毫不顾及身体和家庭。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迷。后来我问到院里的大娘,大娘说,她才犟呢,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可卖的东西都卖光了,父亲经常做一些家具补贴家用,但依然入不敷出。对于母亲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多少年来,我一直耿耿于心,不能释怀。

还记得母亲经常在我们兄弟面前说憨厚实诚的父亲无能,没有让我们跟着他过上好日子。可在我眼里,父亲不但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更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的敦厚淳朴,吃苦耐劳,为善热心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样。

听舅姥爷说,母亲刚出生不久,姥娘便得月子病去世了。后来,姥爷又娶了现在的姥娘——母亲的后娘。后姥娘心狠,对母亲非打即骂,母亲受尽了凌辱。但我记事时去姥爷家,后姥娘已看不出凶相了,但我现在很能理解母亲当时所受的痛苦。

再后来,母亲的亲舅舅中有一个在四川当兵成了干部的,听说了母亲的不幸遭遇,便让当时已十三四岁的母亲去他那儿给他看孩子,并且打算等她大了给安排工作。现在想来,那是母亲脱离苦海的多好的机会啊!

我听了以后也替母亲激动,但对母亲没有留在那里又有一丝疑惑。在四川的两年里,母亲不再受寒馁之苦,可她性格里的缺陷也表露无遗:好强,苛深,倔强。以致使舅姥爷一家无法忍受,最后只好将母亲送回姥爷家里。

母亲回家以后,也已到出嫁的年龄。(那时女孩子结婚早)不久,便被亲戚说给了父亲。当时母亲不满意父亲,姥爷劝母亲说:人家孩子老实厚道,会过日子,这就足够了。也许母亲听进了姥爷的劝告,也许母亲无奈地想早点离开缺少温情的家,在她十八岁那一年,嫁给了我的父亲。

我后来听院里的婶子大娘说,母亲嫁到我家后很快就成了村里出名的利索人,干什么都干得出色,人样子长得又好;就是脾气大了些,眼里容不得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青春的模样是在一位大娘家的相框里看到的。照片上的母亲真是长得俊俏:浓黑的头发,明亮的眼睛,超俗的气质。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位农村妇女。也许是母亲在四川的两年生活留下的痕迹吧。

村里曾教我写毛笔字的老中医琛二爷说,我的读书天分,完全来自母亲,他的根据是在我之前,我族里从来没有因读书而走出去的。

母亲走的那一天,只有我一个人陪伴在她身边。我依然记得那天天气阴沉,父亲外出干活,哥哥不知去了哪里。母亲在弥留之际,叫着我的名字,年幼的我根本不知如何是好,只有等干活回家的父亲。

父亲回来后,赶紧叫医生,但一切已经晚了,母亲无声地离开了,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又让她留恋的世界,因为糖尿病并发症。那一年她三十三岁。清晰记的,那晚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和着我懵懂的泪水肆意地流淌……

现在,一看到我回家,院里的婶子大娘总是重复着一句话:你娘没福气啊,看你哥俩多争气啊!

母亲去世以后,从来没有托梦给我。每年上坟的日子,我都在母亲坟边伫立良久,心里空空的,好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近两年,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回家上坟,总是找不到母亲的坟墓,每次都要给哥哥打几次电话才能确定。这当然有没过坟头的庄稼的原因,但每每感觉母亲的坟墓移动了,难道母亲在躲着我吗?

有一天,一个人给我解释说,这是你母亲要你给她立碑呢。我信了。母亲啊,你委屈的灵魂在责怪儿子的不孝吗?儿子虽然模糊了你的印象,但始终清晰着你的爱啊!农村的风俗,父亲健在,儿子不能单独给母亲立碑,但是母亲啊,在我心里,早已经给你立了一块碑,碑下是负疚的儿子啊!

前几年,我写过父亲,写过哥哥,但我一直不敢写母亲,我怕我幼稚的记忆伤害了九泉下母亲忧郁的灵魂,我更怕我拙劣的笔玷污了母爱的伟大和崇高。今天写下这些凌乱的文字,权且作为给母亲的迟来的薄奠,使我渐趋老去的虚生得到一丝的安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正品/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时光电梯
姥爷笑了
伍家舜║天台趣事
张玉梅‖回忆儿时过年
“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系列全国评选表彰参选:姚树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