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纪事:疯掉的小姑,每天站在村口……

文:远方的游子

图:来自网络

前些日子回家,在即将离开的那天,小姑到了我家。记忆里总是觉得小姑还年轻,其实她都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脸上的皱纹深了,头上的白发多了。

小姑和我们攀谈着,她时不时的走到我身旁,用越来越颤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并把桌子上的零食,一次次递在我手上,看着小姑,再想想她这多半辈子饱受苦难的经历,我的眼泪就禁不住掉下来。

小姑是爸爸最小的妹妹,仅大我6岁,因此,在童年里,我和小姑有很多的交集。

小时候,小姑很疼我,有点好吃的,就偷偷的塞给我,奶奶原本藏着掖着的东西,最后也进入了我的肚腹,只是至今我一直都不太明白,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子,但她为何不太疼我。

小姑上三年级时,我还没有读书,那是我对小姑上学最初的记忆。记得每次,都是爷爷帮她拿着书包,生拉硬扯似的把小姑送进学校。还好,她对上学的厌倦并没有传染给我。

小姑读书的日子,我也跟着她去过几次学校,上课的时候,她让我躬下身来,不要出声,只有等老师走了,我才趴在小姑的旁边,看她不着边际地写着作业。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但在爷爷的努力下,小姑总算上完了小学。她和村里其她的女孩子一样,13岁的年龄,就早早的参与了劳动。

小姑毕业时,爸妈已经和爷爷分家,爷爷家有三亩多地,虽然都是纯手工劳作,但忙碌并不可能持续到每个日子。因此,在农闲的时候,小姑就开始打包。

印象中,小姑每天都起得很早,好多次,我都是被她“踢踏踢踏”的打包声唤醒的。她的勤劳和上学时的懒惰,判若两人。

后来,小姑又学会了煮饭、滕烙馍馍、活发面、织箔、打席,农家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人的命运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按照常态,漂亮朴实的小姑完全可以像其她女孩一样,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但,命运之神却给她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

18岁那年的一个周日,村里的媒婆给小姑提亲,正在读五年级的我,跟着父母和周边的乡邻们为小姑相亲。看着男方仪表堂堂,每个人都伸出了大拇指。

都说婚姻是一生甜蜜生活的开始,可是小姑婚后,却是她一生不幸的开始。乡村媒妁之言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让双方最大地了解彼此的配偶,直到婚后两个月,小姑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

在上个八九十年代,人的思想相对还是比较保守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认命的小姑,只好咬牙坚持着,而她这种荒唐的坚持,对她来说却是一个最糟糕的选择。

不管小姑如何付出,他们家的生活依然是拮据。别人家的丈夫都是和妻子同心协力的赚钱,但小姑父却在“牌场”里,度过了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生活在每一天的柴米油盐中流逝,第二年,小姑生下了表妹;第三年,又生下了表弟。在同村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儿女双全的和谐家庭,殊不知小姑的日子,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赌博输掉的姑父回家后,常常把怨气撒在小姑的身上,动辄就对她拳打脚踢。

而娘家人似乎因为山高皇帝远,也可能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对这一切,要面子的小姑回娘家,只字不提。因而,丈夫的家暴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在我读高二的那年暑假,小姑父的弟弟骑自行车急匆匆的来到我家,说是小姑喝农药了,正在县医院抢救。父亲和小叔连忙带了一些钱,当天下午三点就赶到了那里。

经过抢救,小姑于第二天中午醒来,但她的神经因受到强烈的刺激,再也回复不到先前的样子。小姑疯了。

回到家里的小姑,常常自言自语,尤其是打雷下雨的时候,她吓得躲到床底下,渐渐的,小姑的思路越来越紊乱,她整天站在村口骂那些认识或者陌生的人,有半年时间,在爷爷和奶奶的敦促下,父亲和叔叔轮流带着她四处求医,花了钱,也花了精力,都最终还是收效甚微。

当然,小姑也有病情稳定的时候,有几次,她带着自家地里摘来的甜瓜,徒步来到我家,一定要看着我把一个熟透的甜瓜吃完为止,她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但更多的时候,我极不愿意看到小姑,因为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她人生的强大反差。同时,也自己的无能为力而自责。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无论寒假和暑假回家,我都会去看望小姑,每次,都看到她穿着破旧的衣服站在村口。表弟和表妹说,最初的时候,都是他们把小姑带回家中,但稍微安定一会,小姑又会跑出家门。于是,他们也渐渐失去了耐性,只好听之任之了。

小姑病况缓和的时候,她还会把家里的几亩地打理的井井有条,收成一点也不比别人差。而好逸恶劳的小姑父,也终于面对了现实,在附近的窑厂找了一份活计,使家里的生活,不至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听表弟说,小姑对周围的人非常敏感,有时谁大声说话都会让她如临大敌,病情发作的时候,任何人她都不相信,不管白天晚上,她睡觉的房间都开着灯。嘴里还经常大喊着,说是看到了张牙舞爪的魔鬼。

后来,信了主的母亲把小姑接到家里,没到周日的时候,会带着小姑去聚会,同时,小姑父也到市里给她配制一些镇静的药物,小姑再也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的样子,她慢慢的学会了平静、柔和。

爷爷奶奶活着的时候,小姑的变故让他们始终耿耿于怀,奶奶常说,如果有可能,她真的愿意和小姑互换。爷爷每次谈起小姑家的事,都会老泪纵横。但早逝的爷爷奶奶再也看不到小姑如今的样子。

如今的小姑,基本和正常人别无两样,我知道我不能帮她什么,我所做的,就是在有限的工资里,挤出一些,送给小姑,让她的手头能够宽绰一些。

在工作之余,我也会偶尔给小姑打电话,有时,说到开心处,小姑依然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在上个月,回家坐月子的表妹还教会了小姑如何使用微信,小姑几乎每天都会发一些她烧饭和种庄稼的图片。能够清醒且被人认可的活着,真好!

看着小姑眼下的一切,我如释重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指连心姑侄情
麦黄杏 / 文: 袁建军
征文15 | 续小姑
父系家族逸闻录:奶奶,姑姑一家
我爱的她们都老了
大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