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润童心 给孩子一个生态童年

“水”润童心 给孩子一个生态童年

——“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新春走笔系列(三)

文 / 山栀子

天赐洈水。大岩咀小学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一所千人规模的乡村小学,何以保持历久不衰的教学质量,用什么铸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大岩咀小学,依山傍水,做活“水”文章,也形成了一池教育的“活水”。学校紧扣“尚水、善学、厚德、启智”的核心办学价值,坚持德育为首,以文化人;丰富特色课程,活动育人。活“水”滋养下的大岩咀小学越走越“活”,精彩一路。

“水”以养德,“善”的种子深植童心

文化是无字书。“管理标准”明确要求“营造尊重包容的校园文化”。水,包容万物,以柔克刚;水文化,可谓我国的母体文化。学校立足于独特的“水资源”,致力于“水文化”挖掘与建设,打造校园生机盎然的尚水生态。

提炼历史的文化基因。“洈水史话”陈列馆,用图片、实物、故事等还原“亚洲第一人工土坝”建设的历史场景,铭刻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让历史成了一部鲜活的教材。

构建现代的办学理念。“水育岩小”主题墙,从誓言、校情、理念、书韵、价值、德语、梦想等13个角度,立体呈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动作。水的变迁、水的精神、水的力量,无不贯穿其中。

开发丰富的主题资源。“水润童年”文化走廊,整合了关于“水”文化的名人、名言、名诗、历史故事,图文并茂,突出“智者乐水”“上善若水”这两大核心价值。“水文化”校本教材正在加紧开发之中,一年一度的“水文化节”活动不断丰富。

建立完善的关爱机制。据统计,学校目前有“留守儿童”450人,学校和荆州电视台共同建起了“荆州垄上电视台大岩咀小学爱心站”,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建立“留守学生”与教师的结对帮扶制度,教师充当“留守学生”的第二监护人,使部分监护人长期缺位的“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要求“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书信或通一次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抓住春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留守学生”家长共商“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大爱就是大善。爱的教育厚植“善”的种子于学生的心田。

“本”色课程,别样“乡”味芬芳校园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是“管理标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正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学校按学生个性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DNA。

开发乡土教材。学校完整建构社会实践类、动手操作类、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健康类六大校本课程体系。特别是以洈水自然、人文为主线的校本课程:《美丽的洈水风光》《亚洲第一人工土坝》《华夏第一奇洞》《颜将军洞地下湖》《九岭岗的红色风暴》等培育家国情怀,《洈水大坝土石方测量与计算》《洈水水生动物的繁衍与环境》《洈水野菜香》等彰显科学精神。走近特色课程,既是一程亲水之旅,更是一程探索之旅、实践之旅。学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奖。学生的劳动和科技活动20多件作品在省市竞赛中获奖,其中小发明《不会倒转的水表》获全国金奖、全省一等奖中唯一的小学组代表。

建设课程超市。生活即课程,学校树立大课程观,倾心填补留守儿童的留守之空。正常放学后,书画、英语口语训练、合唱、鼓乐、信息技术、阅读等留守学生特色课程按点开班,犹如超市,学生自选,寓学于玩。

“舞”动校园,学生“玩”出一个精彩童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既是“管理标准”的刚性要求,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在大岩咀小学,“玩”也是一种教育。

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艺课。培养核心素养,首先是严格的课程管理。源头防侵占,实行交叉排课制、领导巡堂制、推门听课制和包科负责制。制度防侵占,建立了《大岩咀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对违反课程规范的教师进行量化管理、谈话提醒,重则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盘活资源抓落实,专职教师上大课、走班制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专业的体育技能训练;用多媒体辅助来完成音美的教学;引进社区资源,让民间音乐家、舞蹈老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落实体艺课程,关键是积极的评价导向。将体艺课程的考评与考试科目一同进行质量结账,并重奖竞赛优异者,有力地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创新开展年级特色活动。阳光大课间,不只是日常活动,更是研究课题。从机制、平台、形式上力争让孩子们玩出“智慧”,玩出“品位”。年级为单位,师生互动,全员参与。整合“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诵”“大家写”“大家画”,校园大课间,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脚欢蹦、小手舞动,成了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多彩舞台,放飞身心的快乐驿站。歌唱、劳动、科技、棋手、主持、投篮、溜溜球等高手登台献艺,不再“民间”。

坚持常规活动形成常态。坚持汉字天天写。每天20分钟书法课,一周一更新书法作品展示栏,引导学生以字立德、以字益美、以字修身。坚持经典天天读。每天晨读20分钟,并在交流、展示、激励方式上创新,形成日诵为基、周赛激趣、月演提升、期评展演的常态,让国学精粹从小在心中深深扎根。坚持身体天天练。趣味游戏、武术舞蹈、兴趣小组成为课间活动的自选项目,每天下午4-5点健美操、双节棍、书法、爵士舞、美术、球类六个兴趣小组人满为患,运动的阳光照耀大课间,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大岩咀小学,正以“清清洈水,滋养身心”为主题,把水文化的研究向洈水地域延伸,向系列开发拓展,把水文化的研究与楹联教学对接,与师德提升契合,从水文化中寻找学校精神的“内核”,让水文化标志做到有痕有印,立德树人做到无痕传承。

给学生一个生态童年、精彩童年,这是教育的责任。“尚水文化”正孕育勃勃生机,深深吸引着,默默影响着全体师生,逐梦扬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架构
《小学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研究》研究报告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全课程理念下课程整合的校本化实践
【智慧】触点变革: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策略
以校本课程为抓手,着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