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触点变革: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策略

 

触点式深入:“品质课程”的深度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完成之后,很多学校进入课程改革“休眠期”,他们普遍感觉“不知道如何深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气质鲜明地提出“触点变革”计划:以点带面,触点式学校课程深度变革。

 

一、忠实执行:为什么课程改革很难真正深入?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的课程观念与意识如何是学校课程变革的关键。然而,在长期集中管理的课程体制之下,学校是课程的实施者,而非决策者,对课程的管理一般只是执行上级的课程方案,维持和监督日常教学秩序,保证课程计划有序进行,我们习惯于做一个“忠实的执行者”,缺乏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之下,不少学校课程管理所能有的作为,只是顺应目前的“评价”需要,为了“生存”作一些“妥协性”的调整。

课程改革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变革,它必然需要课程实施者具有批判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创造新我的勇气和智慧。校长和教师“求稳怕变”、“观望从众”的的保守心理是阻碍课程变革的重要原因。

学校在课程管理中,侧重于国家规定的学科科目,学科本位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考试学科的科目所占课时比例较高,挤压了校本课程的空间。从教师的反映看,他们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上,对非考试科目的课程与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意识和能力的缺失,造成了课程改革政策的架空,无法形成具有实践性、指导性的操作指南,无法为课程改革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无法真正发挥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

 

  二、品质实践:总有一个触点会让课程改革得以突破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完成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变革?这是大家普遍困惑的问题。为此,“品质课程”项目组以“触点工坊”的形式,为项目学校推进学校课程变革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我们以点带面,以“触点工坊”推进中小学课程变革。为此,我们在上海市嘉定区拟采取“触点工坊”的形式,推进学校深度课程变革。什么叫“触点”?我们帮助项目学校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来推进学校课程变革,将切入点做精做透,以点带面,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什么是“工坊”?“工坊”意味着从技术层面解决学校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项目学校将课程实施的经验分享交流,形成面上可以推广的课程智慧。项目拟根据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梳理、聚焦,我们以研讨的方式集中解决;通过提炼方法,总结经验,建构模型,将学校课程变革中的好做法上升为带有普适价值的“课程理论”,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与成果。项目组或采取问题聚焦方式,集中研讨、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采取典型引路方式,重点推介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富有成效的经验。“触点变革”的“点”是具体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操作性强的点。如以下“触点”就比较好地推动了学校课程变革:

【触点1】提升学科领导力:教研组长的课程智慧

【触点2】学程设计:教师的课程技巧

【触点3】隐性课程:空间与课程的创意设计

【触点4】课程坐标:学校课程体系的操作维度

【触点5】课程整合:寻找课程实施与学科教学的交叉点

【触点6】特色课程:本土文化资源的巧妙应用

【触点7】课程图谱: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变革

【触点8】学习需求:课程设计的一个实用工具

 

【链接】

南苑小学: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校本课程建设

 

STEAM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学习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个学科知识,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在构建学校“大风车课程”方面,南苑小学进行了大胆尝试,提出“关注学科融合,建设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校本课程”的学校触点计划,着力打造学校自主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丰富和升华“大风车课程”体系,使“基于气象、计量探究的STEAM课程”与学校“雅美教育”特色有机整合,逐步形成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的学校自主课程系统。

在课程实施方面,南苑小学首先重构学习环境,一是依托气象科技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重新规划校园环境设施,建立了创新实验基地,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为“STEAM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硬件环境;二是利用“气象风铃社”微信号,提高学校气象特色工作互动性,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气象特色活动中;三是调整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利用网络平台,统计、分析并发布气象数据,收集新闻,撰写观测日志,与社团教师进行互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整合学科资源。教师挖掘与“气象、计量”相关联的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归类到一起,进行教学资源重整,并根据内容特点命名一个主题,作为STEAM课程的研究专题;再次,改变教学方式。学校依托多维度学习空间整合学校课程资源,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在跨界学习、合作学习、搜索学习、聚焦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最后,学校对学生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让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链接】

紫荆小学:基于“三棱锥”模型的学校特色学科建设

 

紫荆小学根据“品质课程”项目组杨四根老师提出的“学科三棱锥”模型,从学科课程、学科团队、学科教学以及学科学习等学科的四大构成要素出发,在品质课程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开展了特色学科建设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学科课程方面,形成了“1+X”学科课程群。学校的课程理念是:让每一朵紫荆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学校认为,课程即炫丽的生命历程,课程即个性张扬的情境,课程即文化的亲密相遇,课程即灵动的多元组合。为此,学校根据紫荆花的花瓣形状,设定五大板块课程:学科特色课程、兴趣爱好课程、实践体验课程、节日文化课程和仪式典礼课程。五大板块课程中,每门课程都形成了“1+X”学科课程群。其中“1”是指基础型学科课程,“X”指学科延伸课程。以语文学科为例,学校形成了《舌尖上的文化》、《神话人物欣赏》、《飞扬的绘本》、《奇摘妙记》以及《谣谣谣》等“X”课程,形成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学科课程群。

学科团队方面,指导三年以上教龄的老师们思考、梳理、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学校以“教学主张”为主轴,通过E-learning,开展指向性的专业学习;Face to face的交流,建立起多层次的专业对话;Practice,不断提升专业水平;Rethink,通过课例群研究,不断反思教与学方式的最优化,丰富和完善教学主张。基于教学主张的“EFPR”研修模式鼓励每位紫小教师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做一名有思想见解的微笑教师。同时,学校还形成了合作浸润的研究方式。“确立教学主张——教学建模——开展小课题研究——建设微课程——实施教学实践——丰富教学主张”,这是老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在学科团队中宣讲主张、展示课堂、总结成果,在相互学习、改进、研究、提升的过程中,学科团队在不断成长和发展。在团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确定了这样的规则:发现别人的一个亮点,指出他人的一点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个想法。

学科教学方面,提炼改革经验,凝练有效教学共识。英语学科:基于英语教研组“I-English”学科理念,结合英语组的实际教学发展需求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关注学生语用体验。语文学科:让学生感官动起来融入课堂。唱唱、画画、演演、说说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充满天真童趣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数学学科:打造“活力数学”。开发“235”活力课堂操作手册,包括:两个价值追求,即教得享受、学得快乐;三个关键变量,即精心讲、主动学和勤反馈;五个核心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科学学科:科技组的教师进行了教学具开发、使用的探索研究,总结了三条经验:利用自制教具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科学习方面,开展学科学习的研究,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法指导手册。学校认为,从学的活动角度看,学科即学科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还在于成长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不同的个体对学科学习的需求和方法各不相同。研究学法、研究学生让学科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语文学科:通过“慧雅书童”项目,组织孩子们开展学习方法交流,将孩子们的《阅读小窍门》和《写作小窍门》整理后展示,由老师自编的校本教材《小学生摘录笔记六法》向学生介绍了六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即:圈点式读书笔记,摘要式读书笔记、评注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卡片式读书笔记和剪报式读书笔记。数学学科:从学会 “听”(听课)、能“读”(读懂题意)、多“说”(说说解题思路)、善“记”(记住公式、数量关系)和勤“思” 这五个方面入手,形成《数学有效学习36计》。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英语学科:提出落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关键抓住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和谐发展。通过“听读”结合,有效链接;“读说”结合,有效互动;“读写”结合,有效相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科学学科:在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答疑上做文章,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教师带着孩子们制作自然笔记,观察自然界生活的生长规律;劳动技术教师指导孩子们制作模型飞机,研究制作过程中材质的选用与飞行长度之间的关系,动力与留空时间的关系;还有自然实验器材对实验科学性与稳定性的研究等等。

    紫荆小学基于“三棱锥”模型的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并同时改变了学校传统的科研范式。

 

【启示】

请您相信:总有一个触点会让学校课程改革得以突破,其中的关键在于行动,立即行动,而不是等待,等待的结果就是“天荒地老”!课程改革需要一点智慧,需要一种眼光,需要执著的精神,需要“挖井”的精神!

课程改革是文化的觉醒,是思想与行动的内在自觉,睡眠状态的、被动的课程改革以及所谓“忠实”的课程改革在今天是没有意义的。在“迈左腿,还是迈右腿”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学校会丧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红利!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从本质意义上看是文化变革,只有不断地回到学生立场,直抵生命本真,这样的改革才能称之为深度变革。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说:“如果要完成一场深刻的、持久的变革,最重要的就是‘重塑’学校文化,否则变革就会肤浅而难以持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学新范式
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先学后导主题学习模式”探索纪实
【聚焦】导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变革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策略——以北京中学为例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选课走班制”的路径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